临终三大要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5)

【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亦难明了。太慢则气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

【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亦难明了。太慢则气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

助念时念佛的声音不能太高,太高伤气,难以持久。也不能声音太低,不然病人听不清,也不容易得力。也不能念得太快或太慢。节奏太快,病人跟不上;念得太慢,气接不上,也难以得益。

所以不高、不低、不缓、不急,每个字都念得清清楚楚,每一句都念得清清楚楚,让每一句佛都平平稳稳地经过他的耳朵传入到他心里,这才容易得力。

要知道,这时的念佛是念给病人听的,所以念的方式要让他最合适地接收到。

【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

念佛的法器只用引磬,不用其它。原因是引磬的声音清,听了使人心地清净。木鱼的声音浊,不适合在临终助念时用。

【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家中眷属如此念,外请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均如此念。】

而且适合念四字佛号,一开始念几句六字,以后就专念“阿弥陀佛”四字。因为字少容易念,病人不论随大家念还是专心听,都省心力(意思是,这时念四个字,病人随念和听都比较省心。临终人的心力很弱,要尽量适合他的心)。

家里的眷属这样念,外面请的善友也这样念,不论人多人少都这样念。

【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间断。】

最忌讳的就是念念停停,送往生要尽到自己的心,要在他断气之前,尽量让佛声相续不断。这一声一声的念佛就是扶助他的心缘在阿弥陀佛上。如果念念停停,就有可能使他缘佛的心间断下来,而不能相续。

【若值饭时,当换班吃,勿断佛声。】

碰到吃饭的时候,不是大家一起去吃,不然在吃饭这段时间中断了佛声,万一病人这时候断气,心又没缘在佛上,那就有可能落轮回了!所以换班吃的时候,只许默念的那班去吃,开声念的一班不去吃,这样佛号就不会断。等到一班吃完了,再换班吃。

【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点钟,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

第二阶段:如果病人快要断气,就应当三班共同念(因为这是最关键的时刻)。一直到病人断气之后,还要分班念三个钟头。断气之后念三个小时,然后开始歇气,以便做料理、安置等事。

也有说时间越多越妙,以及近代大德提倡断气后助念8到24小时。

【当念佛时,不得令亲友来病人前,问讯谕慰。既感情来看,当随念佛若干时,是为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

当念佛进入助念的阶段,就不能再让亲友走到病人身前慰问、安慰等等。既然是有情义来看,就要对临终的人做到真实的帮助。所以应当随大家念佛若干时候。这才是真实的情义,有益于病人。

【若用世间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预令人说之,免致有碍面情,及贻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

如果按世间的俗情去做,那简直是推人下海。这份情虽然可感,但所做的事让人悲痛。完全在主持者明白道理,预先就做好防范,提前就对大家讲明,对家人讲好,免得临时出了差错障碍往生,这是对病人很大的危害。

世间的俗情,感情好的亲友来了,总要说两句慰问话,这样让病人分心,没有缘在佛上,就障碍他往生。万一听到哭泣或者动情的话,心里动了悲感,就又落轮回了!所以这种做法叫做“推人下海”。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

第三个要点:在临终和已经断气的时候,不能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

这是讲临终之际非常关键,完全看一念心往哪处走,这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也就是,一念心缘着佛,就生净土而成圣;一念心缘着世间事,就堕轮回而做凡夫;一念心处在安详、清净当中,就生善趣;一念心起了嗔恨、贪爱,就堕恶趣。就只是一念决定的!所以极为紧要。

这时,境缘往哪方面诱导非常关键。对念佛人来说,就只以佛号引导他的心,扶助他的心缘着阿弥陀佛往净土去,这时不能有任何杂染的缘,不能有任何干扰。

断断不可以在这时给病人洗澡、换衣服,或者移动寝卧之处。总之,随他自己舒服的方式,愿意往左就往左,愿意往右就往右,愿意躺着就躺着,愿意坐着就坐着,不要勉强,不要用手去移动他;也不可以在他面前现出悲哀或者哭泣。

【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挒之痛,痛则瞋心生,而佛念息。随瞋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

原因是:这时病人身体不能自主,稍微一动他,手、脚、身体都受到扭折的疼痛,一疼痛随着就起嗔心,佛念就停掉了。随嗔心去的人多数堕在毒类当中,非常可怕!

过去有个阿耆达王,一生信奉佛法,造立塔庙,积了很多功德。在他临终快断气的时候,旁边的侍卫因为好几天没睡觉,一下子疏忽,把扇子掉在他脸上。当时他非常疼,起了嗔心,随着这一念嗔心就堕到毒蛇里投胎了。

民国的了然法师写过这样两件事:以前有个居士,在清朝时做过江苏的府台。后来发心出家,住在小庙里,和灵岩山很近。他的姨太太也很信佛,常常送供养,劝他回家,说:“现在你已经出家了,你是菩萨,要度众生,不能独修。你如果回家,一切东西都比较方便容易,我愿意侍奉你。”被这样屡屡劝动,厚情难却。后来因为乡间也不太平,他害怕被扰害,常常心里不安。因为有这个危险的关系,后来就真的回家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