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二:一、世法上竭诚方获实益 二、佛法上竭诚方获实益 一、世法上竭诚方获实益 【谚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谚语说:“学人谦下的程度不深,在世间法上不会得到学问、技艺的真髓,在出世间法上也不会得到佛法的实益。”这话虽然短小,可以譬喻到世出世间的一切方面。 《大乘庄严经论》里说:“下心为缘起。”“内心谦下”这是得到师长教诲、传授的缘起。相反一句话是:“我慢高山,不出德水。(在内心傲慢的高山上不会出功德之水。)”所以做为学人心越谦下越好,只有谦下才能得到传授,才会认认真真地受持奉行,也才能得到学问的真髓。 【夫世间大而经术文章,小而一才一艺。若欲妙义入神,传薪得髓,艺超侪伍,名传古今。而不专心致志,竭诚尽敬,其可得乎。】 就世间来说,大的经术文章、小的一才一艺(比如绘画、书法、医术、音乐、文学、杂技等等),如果想达到妙义入神、传薪得髓、出类拔萃、名传古今的造诣,如果没有做到专心致志、竭诚尽敬,怎么能达到呢? 【故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其将通之。非鬼神之与通,乃精诚之极也。】 所以管子说:“思之思之,又重思之。”就是要达到学问、技艺、修行的高境界,之前会有一段徘徊不前、难以提高突破的阶段。然而只要锲而不舍地努力,一次不行就再修一次,一次不能透彻就再思维一次,只要精诚不懈地努力,就会有一时豁然通达。就在这思之不得的迷闷困惑之时,会有鬼神来帮他通。其实不是鬼神帮他通,是由精诚到极点而一旦贯通的。 比如紫柏大师20多岁时,有一天听到僧人诵张拙的“见道偈”,念到“断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时,就说:“错了!应当说‘方无病’、‘不是邪’。(当时他以为是僧人念错了,应当是“断除妄想方无病,趋向真如不是邪。)”僧人说:“你错了,他没错。”这一下紫柏大师大惑不解,在墙壁上到处写这两句,疑到头面俱肿的地步(就是他解不开这两句,参到头和脸都肿起来)。 有一天用斋时忽然开悟,头和脸上的肿胀当时就消掉了。 这也是精诚所至、豁然开悟的好例子。 【汉魏昭,见郭林宗。以为经师易遇,人师难逢。因受业,供给洒扫。】 汉代的魏昭见到郭林宗时,认为经师易遇、人师难逢。就是教授经学的老师容易遇到,自身已经成就道德、修行堪为人师的相当难遇到。因此就依止郭林宗学习,侍奉老师,做供给、洒扫等各种事务。 【林宗尝有疾,命昭作粥。粥成进之,林宗大呵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事,使不可食。昭更为粥复进,又呵之者三,昭容色不变。林宗曰,吾始见子之面,今而后知子之心矣。】 有一次郭林宗生病,叫魏昭做一碗粥。做好了粥端上来,林宗大声呵斥说:“给长者做粥,不用心恭敬奉事,这样的粥怎么吃!” 魏昭二话没说,再去做粥,又一次端上来。郭林宗又再三呵斥。魏昭仍然脸色不变。郭林宗说:“我当初只是见你的面,今后我知道你的心了。” 这就是在依师求学时,像仆人一样,无论老师吩咐什么,都遵从去做。即使受到责骂,也不改变温顺、敬重的心。这就是内在真正有对老师的恭敬。 【宋杨时,游酢,师事伊川。一日请益时久,伊川忽瞑目假寐,二子侍立不敢去。良久,伊川忽觉曰,贤辈尚在此乎,归休矣。乃退,门外雪深尺余矣。】 这一段是古代有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宋代的杨时和游酢拜当时的大儒程伊川为师学习。有一天,两人来老师这里请益,时间很久,程伊川忽然闭上眼睛睡过去了。两人在旁边侍立不敢离开。很久时间,伊川忽然醒过来说:“贤辈还在这里!天色已晚,回去休息吧!”两人告退出门,门外已经雪深一尺了。杨时和游酢这样尊敬老师,终于成为一代大儒。 这里大家要知道,尊师和重道密不可分,由于重道就必定尊敬传道的师长;由于尊师,就会把老师所传的道受持在心里,不敢忘失,也就能传持法道,得到法的真髓。 【张九成,十四岁游郡庠,终日闭户,无事不越其限。比舍生隙穴视之,见其敛膝危坐,对诗书若对神明,乃相惊服而师尊之。】 宋朝张九成,14岁到郡里的学校读书,整天闭门在屋里,没有事不越过门槛。 旁边住的学生从墙壁的缝隙里偷看,想知道张九成在干什么。只见张九成正襟危坐,对诗书如对神明(就是他对圣贤的诗书非常恭敬,没有丝毫懈慢)。大家互相惊叹佩服,都尊重地以张九成为师。 后来张九成仰慕禅宗,有一天夜晚上厕所,正提“柏树子”的话头,听到青蛙叫而契入。以后又在径山拜见大慧宗杲禅师,由禅师指点,得到大自在。 【此四子者,所学乃世间明德新民,修齐治平之法。其尊师重道,尚如此之诚。故得学成德立,致生前没后,令人景仰之不已。】 这四位所学的是世间明德新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门,他们尊师重道尚且如此至诚,也因此能够成就学问、建立道德,致使生前殁后让人景仰不已。 【至于弈秋之诲弈也,唯专心致志者胜。痀偻之承蜩也,以用志不分而得。】 前一典故出自《孟子》。这是讲古代的围棋大师“弈秋”,当时有两个学生依止他学棋。当弈秋教棋的时候,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心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学生心不在焉,心里想着:天鹅要飞来了,我怎么拿弓箭把天鹅射下来。 这两个学生虽然依同一个老师听同样的教棋,但后一个学得不如前一个好。这并不是两个人有智力上的差别,而是由于专心致志才能学好。 后一则典故出自《庄子》。这是讲: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出游楚国,从树林里出来,见到一个驼背老人正举着长竿粘蝉,像在地上拾取一样方便。孔子问:“你的技艺这么高超,有门道吗?”他说:“有门道!经过三、五个月认真苦练,在长竿的竿头迭起两个丸子不掉下来,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不掉下来,差不多十次只有一次失手;迭五个丸子不坠落,那就跟在地上捡东西一样自如,我的身体就像木桩,举出的手就像枯树枝!即使天地之广、万物之多,而我身体丝毫不动,在我心前只有知了的翅膀!怎么会不成功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