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手册 ~爱与智慧的心灵小品~(14)

最后,西维国王寿终时,果真来到天界和众神住在一起。他常常坐在那金光闪闪的宫殿中,满怀慈爱的向窗外观望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也常常想像有一天能再回到人间。 很圆满的是,西维国王在天寿已尽后,又回到人间继续

最后,西维国王寿终时,果真来到天界和众神住在一起。他常常坐在那金光闪闪的宫殿中,满怀慈爱的向窗外观望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也常常想像有一天能再回到人间。

很圆满的是,西维国王在天寿已尽后,又回到人间继续布施他的善行和爱心。

—早期佛教故事

◎爱的升华为慈悲,慈悲的升华为大慈大悲。有了大慈大悲的心,所有的功德都在裹面。

◎慈悲就是爱 ;爱达到最纯洁者,便是慈悲。爱是有条件的,而慈悲是无怨无悔的付出。

◎布施爱心,把慈悲供养别人。

◎真正慈悲的态度,不会因为对方的伤害或敌对而有任何改变。

◎慈悲自然就会创造一种正面的气氛,结果会觉得平和与满足。只要是一个慈悲的人所在之处,那里就会有一种快乐的气氛,甚至连狗和小鸟都很容易亲近那个人。

 

单纯的存在

地狱与天堂

有一位强壮、冷酷的武士前往拜访一位和尚

他以一贯的命令口吻说:‘和尚,教我什么是天堂和地狱。'

和尚抬起头来看看这位壮硕威严的武士,很不屑的说:‘要我教你什么是天堂、地狱?我无法教你任何东西。你满身污秽、恶臭,你的刀剑腐朽。像你这样的人是日本武士的耻辱。离我远一点,我无法忍受你。'

武士听了之后,勃然大怒,满脸通红,怒发冲冠,气得说不出话来。他用力拔出剑,高高的指向和尚的脖子,准备砍了他。

‘这就是地狱。'和尚轻声的说。

武士听了当下觉得很难为情。这位充满大爱的和尚,为了教导武士什么是地狱,不惜冒著可能牺牲自己生命的危险。武士缓缓的放下刀剑,充满感恩之心,原本大怒也变得平静了。

和尚接著轻声的说:‘现在这样就是天堂。'

—禅宗故事

◎宗教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让人住入天堂,而在于让天堂进入人的心中。

◎心中有爱,人间即是天堂。

◎天堂在那里?天堂就在‘饶恕的爱'裹面,一颗有爱的心,一个有爱的家,一个有爱的社会,一个有爱的世界,就是天堂。

 

粗茶淡饭与山珍海味

先师那斯鲁丁以一般穷人的日常食物—豆子和面包—当作三餐果腹。

他有一位邻居,每天过著锦衣玉食的生活,住的是华宅、吃的是国王所赐予的山珍海味。

有一天,这位邻人对那斯鲁丁说:‘你只要肯多向我学习如何奉承国王,像我一样卑躬屈膝,你就不用每天过得那么清苦、吃这么糟糕的食物。'

那斯鲁丁回答:‘这么说来,你只要肯向我学习如何以豆子和面包维生,就不必去奉承国王,终日对他卑躬屈膝啰!'

—回教苏菲教派

◎生活简单,就是享受。

◎清贫不是一般的贫穷,而是由自己的思想与意志,积极创造出简朴的生活形态。

 

怒敲雨伞棒

有一个年轻的女弟子,每天上街购买日常食物时,发现自己的修行受到很大的考验,因为有一家店主每次见到她时,都会明显的表现出不欢迎的态度,甚至轻浮的对她毛手毛脚,使她常在众人面前遭到羞辱。

有一天,她再也无法忍受了,便拿起手中没有撑开的雨伞,沿路追著这位店主跑。无巧不巧,站在路边的师父目睹了这一切,女弟子后悔的念头油然而生。

在师父面前,她的脸露出羞愧的表情,心想这下子一定要挨骂了。

师父温和的告诉她:‘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该做的是抱著仁慈、感化的心,集中意念举起伞,朝这个鲁莽的家伙头上敲下去!'

—佛教故事

◎以好心对待坏心,便是慈悲。

◎慈悲的慈心要用智慧滋养,唯有智慧才能庄严真正的爱,而在智慧的引导之下,爱心才能发挥真正的善行。也唯有用智慧,才能免除那伪装的爱心。

 

别急著生气

有一位著名的武士,同时也是禅宗的修行者。

一天,他来到道观住持的面前,并且得意洋洋的说他相信存在于世间的一切都是虚空的,也没有所谓的你、我之分……等等的话。

道观住持静静的聆听。

突然间,他夺走了武士手上的鞭子,并且狠狠的朝他的头上一鞭打下去。

在盛怒之余,武士几乎想杀掉住持以泄心头之恨。就在这时候,道观住持冷静的说 :‘虚空正急著生气,不是吗?'

武士听了之后,勉为其难的笑了一笑,尴尬的转过身快步离去。

—禅宗故事

◎生气往往会蒙蔽我们的判断力。

◎愤怒是吹熄心灵明灯的狂风。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 ;如果非常愤怒,就先数到一百。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不能生气的人是傻瓜,不会生气的人才是智者。每晚睡前,必须原谅所有的人与事。

 

莎士比亚的故事

起初,他以为别人和他没什么两样,但当他开始阐述自己的内心世界时,换来的只是同学异样的眼光,他开始想,也许藉由阅读书籍可以治愈自己怪异的毛病,这么一想,他开始学一些拉丁文和当代评论惯用的希腊文。

二十几岁的他只身前往伦敦。为了隐藏自己无名小卒的事实,他很有技巧的将自己改造成另一个身分。

他在命运的安排下进入戏剧世界,成为男主角。站在舞台上,他扮演的是别人的角色。在写剧本时,不同的角色扮演带给他无比快乐,也许刚开始时他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但一旦说完最后一句台词、拉下帘幕时,莫名的空虚和厌弃的感觉却袭上心头。他不是菲力士或汤姆伯连,他恢复到无名氏的身分。

世上没有一个人像他扮演这么多角色,犹如希腊神话的海神能随心所欲、变化自如。偶尔,他在入戏时会不经意的留下旁白,可以确定的是,没有人能解读他的意思 ;莎士比亚为了展现自己是一个可以扮演多重角色的演员,说了一句令人听起来有点奇怪的话:‘我已不是现在的我。'

生存、梦想和演戏,都是鼓励他继续创作出更多人生故事的动力。

二十年来,他坚持活在自己强烈的梦想世界中。

有一天,他突然决定卖掉剧院。在结束这一切的一星期前,他回到从小生长的村庄,感受这儿的一花一木,犹如回到年幼时的心境。那个喜爱希腊神话隐喻和拉丁文冥想的他,已不复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