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4菩提心犹如如意宝

菩提心犹如如意宝—一 海涛 辑 1.每个人根基、思想、信仰不同,所以需要许多的宗教配合众生,使更多的众生得到帮助。但为了使个人信仰的信心更强烈、更深入,自己要认识自己宗教的真谛。2.佛法
菩提心犹如如意宝—一      海涛  辑   1.每个人根基、思想、信仰不同,所以需要许多的宗教配合众生,使更多的众生得到帮助。但为了使个人信仰的信心更强烈、更深入,自己要认识自己宗教的真谛。   2.佛法讲一切法是缘起,因为缘起依因果而产生,因为依因果而产生所以取名为诸法。   3.佛陀的圣教心要是「性空缘起」的道理,为什么我们对于真实的性空缘起不能了知?无论任何法皆依因缘而生,所以性空,除此之外没有更稀有的教诲,因此最善巧珍贵的教诲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4.佛教徒认为佛法最殊胜的原因,并非佛像殊胜,而是佛陀所讲的教理是否有道理?是否有思惟的空间?而且是无量无边,浩瀚无比。我们的善心可否透过修行、串习而成为究竟?这些都是需要透过许多道理去思惟。   5.假如认为佛法有道理,而且确认佛法最殊胜。如此去了解这些修行课程的内涵,才会对佛陀有更深的敬信心,皈依的心量才会更强烈、更坚固的生起。   6.佛陀未证悟之前本是凡夫,也是依因缘而生,不是无始以来就有佛陀的自性。刚开始也是与我们一样,慢慢经过串习修行的磨练,一步步往上走,渐渐使道功德增长,最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7.心经有「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意思就是「前进再前进、到彼岸去、到涅槃的彼岸去、到无上正等正觉的彼岸。」   8.我们从凡夫到成佛的心境有许多不同的层次,因此无法一步登天,必须慢慢地修行才能增长,所以说前进再前进才能到彼岸。   9.人身非常珍贵,为使自己对修法产生更强的信仰及欲求,使道的欲求心增长,需思惟此珍贵的人身。   10.灰心消极是无法修行,因此要深信自己有能力,然后了解什么是该思惟的,才能走入修行的道次第。     菩提心犹如如意宝—二      海涛  辑   1.何谓解脱?即不受烦恼束缚。   2.真正的解脱是从内心去除所知障及烦恼障,是在心的本性(空性)当中去除的。因此去除二种障碍的「心的空性」称为解脱的性质。   3.一般烦恼有六种:贪、瞋、痴、慢、疑、见。烦恼的力量虽然很强烈,但其本身性质并非我们意识的性质。我们的内心经常随着善心的生起而偏善,随着烦恼生起而偏向烦恼、恶业。因此,烦恼只是短暂,是可以断除的。   4.为了断除最细微的烦恼根本——无明,一定要证得证空现量(慧),为了得到这种慧,要持戒让自己内心安住在空性那一点上,因此需要定的能力,戒定慧三学是如此安立。   5.第三步不只要断除烦恼,而且要断除一切的烦恼以及烦恼所留下来的习气,也是大乘法要修行的步骤。   6.若某人令你三毒增长破坏你的闻思修,这是恶友要远离。不是从内心舍弃他、不管他,而是不会被恶友三毒的行为所干扰。   7.《入行论》说:「菩提心如如意宝」,如意宝有许多功德,所以菩提心是很殊胜的。   8.菩提心的本质是善良,修习菩提心要有好的因才会生起,所生的果当然是好的果。   9.修习菩提心的人要有很宽厚的心量,还要具有智慧,是唯有谋求他人利益的心识,具有许多的殊胜。   10.菩提心让我们时常保持内心的平衡,如同灯光太强或太弱,它都会控制能量使之柔和,由于内心平静安稳,所以身心都愉快,不只自己快乐,他人也快乐,自己的家庭也快乐。   11.认识菩提心很容易,但是从内心生起菩提心却很困难,要靠自己决定不移的信心坚持下去。只要有心,每个人都有智慧,运用智慧提起心力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到。   12.阿底峡尊者说:假使菩提心的修持是几千劫、几万劫,也应该要修。     菩提心犹如如意宝—三      海涛  辑     1.佛陀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是我们最尊敬的导师。佛陀断除二障的正对治是空证智慧,但是如果没有菩提心的辅助摄受,是无法成为二障的正对治。   2.虽然了解性空的道理非常深奥,但无法对治,所以唯有依菩提心才能转烦恼所留的习气。   3.佛陀无论身口意的三业功德,或证道功德都是由菩提心而生。菩提心很难生起,但自己必须坚持下去,虽然无法生起真正的菩提心,但沾上一点边,就很容易尽除罪障以及得到许多的功德。   4.有了悦意的慈心,因爱护众生不忍一切众生受痛苦而产生悲心,有了悲心不只是发愿「愿有情早日离苦得乐」,而是要承提这个责任,即清净意乐。   5.清净意乐是希求他利之发心,有了这种发心自己也愿意负起责任,但实际上唯有佛陀才有能力圆满一切众生的意乐,唯有佛陀了知众生所需,所应学习之道,因此为一切众生欲求佛果位。   6.由希求他利的发心(因),而引发希求无上大菩提心的发心(果),称为菩提心。   7.行十善业必须依他人才能成就,若要奠定戒定慧三学的好基础,持戒非常重要,戒也要依他人才能圆满。   8.大乘法的根本是慈悲心及菩提心,此二心必须缘不忍他人受苦才会生起,因此尊贵的众生使我们得到一切的道功德。   9.寂天菩萨说:「既然成佛是因为一切的众生以及佛陀的教导,为何只尊敬佛陀、供养佛陀,而不供养尊敬一切的众生?」   10.佛陀是由爱护他人利益众生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凡夫是因为爱自己,贪着自己而成为凡夫。   11.我们所皈依敬仰的佛陀,从菩提心生起之后,到未成佛之前都是尊敬一切众生,既然我们尊敬佛菩萨,我们更应该尊敬佛菩萨所尊敬的众生。   12.诸苦由贪自而生,诸佛由利他而生。   13.太贫穷或太富有,都可能成为菩提道的逆缘。          菩提心犹如如意宝—四     海涛  辑   1.世尊所教导的一切都是讲缘起性空,或直接或暗示,佛所说一切法都是为涅槃、为众生解脱而说。解脱的大门就是空证智慧。   2.佛陀是证菩提心者,佛法是修习菩提心之教示,僧众乃献身弘扬菩提心者。   3.菩提心是希求一切众生皆得圆满解脱、究竟安乐、智悲圆融之志愿。   4.以坐禅方式修习菩提心时,最主要是观想菩提心,出定时会遇到许多的逆缘,但不要被逆缘所控制,把逆缘转为菩提道用,这是很重要的。   5.当内心产生贡高我慢时,修学菩提心会压抑不让生起,而且让自己谦虚尊敬他人;当内心沮丧灰心时,菩提道心会使我们提起心力继续做事,也不会有自杀的危险。   6.学佛法是希望遇到强烈的贪心和瞋心时,能以佛法教理马上对治,这些必须依平时的串习,才有办法正对治强烈的烦恼。   7.法是内心的良药,有病时可治疗的才称为良药,没病时不叫良药,因此当你被烦恼控制,可以制伏烦恼的法才是内心的良药。   8.附录:《隆唐瓦菩提心修持八法》     一、爱敬一切众生如珍宝;二、谦虚和顺恭敬诸众生;   三、烦恼一露苗头就拔除;四、对待恶深苦重更慈悲;   五、自己吃亏便宜让给人;六、恩遭仇报视为修忍缘;   七、苦难自受快乐给「母亲」;   喻:修行人应该像孝子对待慈母那样对待众生。建立「众生是母」和「众生如母」的思想,思母恩以报母恩的思想发慈悲利众心是生起菩提心的必需条件。修菩提心的人,就应该把快乐和幸福,奉献给如母众生,众生的苦难自己承受。   八、八病不染破除实执妄。(八病:得与失;荣与辱;称与悔;乐与苦。)     上述八法,其中前七法,是修大悲心法,后一法是修性空智慧法;前七法是广行般若,后一法是深见般若;前七法是修方便行的基础,后一法是修解脱智慧。佛说八万四千法,归结到一起就是方便、智慧二法。将方便与智能二法的修行原理归结为八法,这就是隆唐瓦多杰森盖修行八法的非同一般的绝妙之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