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开示:佛法修持,总摄有二种不同法门: 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死者,名为通途法门(难行道)。 若具真信切愿,断疑生信,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净土者,名为特别法门。 ──《易行道》 ◎印光大师说:‘莫讶一称超十地,可知六字括三乘’ 闻其名号,信心欢喜,即得往生极乐。是十方一切诸佛菩萨赐给众生最大有效的法宝。 ──《南无阿弥陀佛》 出离红尘 ◎世间人终身忙碌奔波,只是不愿意放弃欲望所产生的乐受, 而甘愿作牛作马,因为不知道出世间的快乐,三昧乐,涅槃乐。 ◎修行人在我空智慧未生起之前,诃责很重要。 诃责,惭愧为修行之主,崇重贤善,轻拒暴恶,对恶法永远生起轻视的心。 诃责,自己为什么生起如此之心。怎可不护己灵,烦恼的现前,主要是靠惭愧心对治。 ◎如果对自己的恶法,没有生起惭愧心, 没有诃责,就是不深信因果,尊重善法, 轻贱恶法,修行才能上路,否则没救。 ◎当做徒弟的自己准备好了,老师,该出现的老师就会立刻出现。 ◎一个有使命感的人,它就有一股正念的力量,来对治自己的烦恼。 放逸的人,就不容易对治自己的烦恼,所以菩提心发起很重要。 ◎以一念归依弥陀的心忆念弥陀,一心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的愿力光明会摄持你。 忆念弥陀,即是众生心投大觉海。我们烦恼不能自主的心,与弥陀清净大悲心就接触了,可得佛力加被。 ◎成功的人,很少抱怨,抱怨者很少成功。 ◎没有人与你做对,只是角度不同。 ◎真正的快乐是没有欲望的束缚,真正的幸福是内心有智慧的真理。 ◎感恩、反省、转念。 ◎纵然不能入空观,若能深知五欲是罪,心常觉照,则能不随妄转。 ◎紧张什么,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以平常心看待人生中的无常。 ◎有些事情你明明知道不对,你也不可以说,很少人会承认自己的过失。除非你有能力度人。 真理之心 启开佛法之门——心。 假如你忽略了守护自心,调伏自心, 就无法关闭受苦之门,也不能打开安乐之门。 修大悲心,不要修自私心。 真理之心 ◎启开佛法之门--心。 假如你忽略了守护自心,调伏自心,就无法关闭受苦之门,也不能打开安乐之门。 修大悲心,不要修自私心。 ◎修行之道——设法消除召引苦难的消极心态,增长带来安乐的积极心态。 ◎一切都在你自己的态度、想法和动机,‘转恶为善’、‘以菩提心为先导’。 ◎学佛三要: ( 1)伟大的目标:为成佛度众生-发菩提信愿。(皈依佛) ( 2)崇高的动机:愿众生离苦得乐-长养慈悲。(皈依僧) ( 3)善巧的方法:以无所得为方便-胜解空慧。(皈依法) ◎开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命;学佛,就是找回自己真实的内在。 ◎救人救世的大誓愿就是菩萨生命的动力。‘要找到自己!’ ◎如果一个人的快乐,是希望从别人身上去获得,那会比一个乞丐沿门乞讨还要痛苦。依赖别人,执著外在便是苦! ◎道心中有衣食,衣食中无道心。‘有德不怕无庙。’ ◎心能做主就是道,心不能做主就叫外道。‘道,就在你心中!’ ◎‘去贪则清凉。’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 ◎帮助别人才是真正幸福之道,只有透过与别人分享,你的成就才有意义。 奉献、付出就可以消除自私而得到知足,感恩、心安,这就是幸福。 ◎一切万法唯心所造;慈悲喜舍,我们就是佛菩萨; 相反地,造业、执著,就成了畜牲种、地狱客。 ◎‘发财不如发心,改运不如改心,治世不如治心,救人不如救心。’ ◎慈悲才是修行人最好的装备!‘慈悲无障碍。’ ◎‘运命’而不要被‘命’所运,精进不放逸,持之以恒,如此,才能从生命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做命运的主人,不要做欲望的奴隶!’ ◎永远的宽恕众生,不然就等于伤害了自己的慈悲,内心就失去了和平。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觉’就是一种自我反省(观照)的工夫。 ◎不计较,不比较,只有爱,没有恨。 ◎放下取舍分别,放下爱恨恩怨,本性自然就显现出来。 ◎‘薄薄两片皮,说好说坏都是你。’ 说话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不要将说话视一种‘享受’,语言有回天之能力! ◎微笑是真理的火花,多微笑较容易接近真理。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把从过去到现在的苦都交给无常,让苦在无常中转化掉。 ◎佛陀永远‘转恶为善,转恨为爱’,永远‘控制自己,保护众生’。 ◎快乐来自调伏自心,进而将自己奉献给众生。 ‘慈悲心名为戒。’ 真理之音 ◎迦栴延尊者对贫妇说:‘把贫穷卖掉!’ ‘布施和修福卖贫买富的最好方法。’ ◎佛陀对莲花色比丘尼说: ‘须菩提在石窟中观察诸法空性,他才是第一个迎接我的人;见法的人,才是第一个见到如来。’ ◎王统与佛统。 佛陀在街头上唱偈颂:‘起来!莫放逸,要修善行之法啊!随法而行者自然能安眠,不论在今世或在来世。’净饭王入初果。‘要好习善行之法,千万勿作恶行啊!随法而行者能自然安眠,不论在今世或在来世。’净饭王入二果圣位。 ◎耶苏陀罗见到佛陀以偈颂赞道:‘头发深碧而柔蜷,前额平广而晶莹,妙鼻柔和而高低适度,是善播光明的人中狮子。’ 耶苏陀罗跳楼因缘──前世,梵施王见人非人夫妇 ◎佛陀对年轻比丘说:‘见到年长的妇女,要把她当作母亲或长辈看待;遇到年轻的好女子,要把她看作自己的姊妹,不可心存邪念。世间是罪恶的渊薮,最可怖畏是烦恼色欲,如想战胜它就必须用诚实忍耐的弓,锐利的智慧之剑,顶戴正思、正念的头盔,身披无我的甲胄,才能战胜五欲,让身心清净无垢的生活其中。’ ◎魔王的三魔女说:‘我们要在他成佛之前,毁坏他坚固的志愿,断折他悟道的桥梁,以五欲的弓矢,将他赶进爱欲的漩涡之中!’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