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手册(海涛法师编著)(7)

◎我们必须回归自我,当内心充满祥和喜悦,就会给世界带来建设性的意义。 ◎‘没有一条通往和平的路,和平本身就是道路。’意即和平不是一种方法或手段,和平就在当下我们的凝视、微笑、言语和行为。 ◎假使我们不

◎我们必须回归自我,当内心充满祥和喜悦,就会给世界带来建设性的意义。

◎‘没有一条通往和平的路,和平本身就是道路。’意即和平不是一种方法或手段,和平就在当下我们的凝视、微笑、言语和行为。

◎假使我们不能回归自我活在当下,我们将错失一切。真实的存在就是回归自我。佛陀‘拈花微笑’的意涵:当时迦叶尊者没有想,他只是回归自己,深深的与花相应,所以他笑了。

◎每个家庭都有吃、睡或看电视用的餐厅、卧室、客厅,却没有一间可以用来安‘心’的房间──禅房,在那儿可以单独观照、呼吸、微笑、念佛、诵经、持咒,这个小房间可以看做和平国(极乐世界)驻在你家的大使馆,亦可提醒我们生命的本然。

◎平静与和谐,是人类活动中最具艺术性也最为生趣盎然的。

◎人一生气,他就在地狱的境界中。

无嗔的心是清凉、新鲜和理智的,是真正快乐、同情与爱的基础。

◎对生气念念分明,但不批判裁决。

压制或赶跑生气,就是在压制或赶跑我们自己。首先我们必须返视自己的内在,不看不听那个让我们生气的人是最好不过了。就像消防队员,得灭了火再去找放火的人。不需要害怕或拒绝生气。愤怒就像堆肥,头蕴含生出漂亮事物的力量。如果我们懂得如何接纳愤怒,我们就得和平喜悦。更可将愤怒完全地转化为和平、慈爱和了解。

世界上什么最难得

◎佛告比丘:‘世界上什么最难得?不是健康长寿、不是知心伴侣、不是美满眷属。而是,人身最难得,如盲龟遇浮木,又如手中土;这个身体是我们今生借住的房子,我们要以慈悲为梁木,喜舍为钢骨,柔和为水泥,忍辱是庄严。’

◎《维摩诘经》:‘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法喜以为妻,慈悲心为女。善心诚实男。诸度等法侣。’我们要慎选内心的亲眷友伴。

◎佛陀的生日礼物──对于佛陀所说的法,生起恭敬慎重之念,以戒为师,依法安,发胜上心,慈愍有情。此人,才是真正报佛恩的人。

◎‘严持三戒,必可解脱’。第一身不做坏事;第二口不说坏话;第三心不动恶念。

◎娑婆众生人人广修十善,除灭内心的垢秽,当下一刻,即是弥勒佛住世的美好时节。届时,人人能有千里眼的神通。有十种因缘得千里眼:

( 1)不掩人眼明。(2)不损人眼。(3)不覆人眼。(4)不藏人善。(5)不视杀。

( 6)不视金。(7)不视淫。(8)不视阴私及人短。(9)诸恶事不视。(10)燃灯于佛寺。

◎读书人与鹤仙的故事──‘什么是真人的血?’

鹤仙答:‘心地纯净,尊重众生的生命、不杀、不盗、不淫、不被情欲驱使。

真人的周围放出白色的光芒,使别人一接触,他便感到宁静,感到安全。’

◎我们一生寻找许多东西,美丽的爱情、显赫的头衔、千万的积蓄、青春的身体、美满的生活 ..我们不停地追寻世间的快乐,却从不去寻找真正的自己。

◎惭耻之服,无上庄严。

◎寻人启事,寻找的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

而自己在哪里呢?生活里,

少一点侵犯,多一点爱护;

少一点迫害,多一点尊重;

少一点嗔恨,多一点忍辱;

少一点贪恋,多一点随缘。

经过修练的心就是佛心。

◎如何清净我们的心?唯有将贪欲化做喜舍,将嗔恨化做慈悲,将愚痴执著化做智慧与自在,将嫉妒烦恼化做清净欢喜,如此方能拥有一颗洁净纯真的心。

例:老师父与小徒弟和掉入沟中的小孩:师父说:‘这孩子并不肮脏,你的心比他还肮脏。’

◎‘照顾念头!’

◎生命中最沉重的纠缠,大多来自千尺爱河,情爱深重。

◎‘管理从心开始!’

◎手上的戒指,未必保证白头头偕老,唯有受持心灵清净的戒法,才能鱼雁同行,恩义不忘。

◎心安,东南西北都好;心安,粗茶淡饭有味。心安,方丈漏室便是三千大千世界。

大归依

◎如没有‘大智’透视生死的如幻,如果没有‘大悲’怜愍众生的痛苦,如水没有‘大力’活跃于生死之中,所谓‘有心无力’,怎能作为众生归依?

◎是否可作众生的归依,应从五方面加以观察:

一.由身业清净故,二.由语业清净故,

三.由意业清净故,四.由于诸有情起大悲故,

五.由成就无上法故。

──《瑜伽师地论》

◎诸梵王向佛求皈依时说:

‘慧日大名称,久住善寂地,闻名除诸恶,自然生梵世,我今头面礼,归依大解脱。’

◎佛是大觉者,我们发心归依佛,是以佛为我们的模范,效法佛完成自己生命的解脱。

◎‘二谛总持,三学增上,恢恢法界身。’

二谛总持,是佛法的理论;三学增上,是明佛法的实践,是整个修行的宗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到达圆满完成时,就可证得殊胜的极果;‘恢恢法界身’就是显示佛所得的果──法身。

◎佛言:

‘善男子第一是经能令菩萨未发心者发菩提心,无慈仁者起于慈心,好杀戮者起大悲心,生嫉妒者起随喜心,有爱著者起能舍心,诸悭贪者起布施心,多憍慢者起持戒心,嗔恚盛者起忍辱心,生懈怠者起精进心,诸散乱者起禅定心,于愚痴者起智慧心,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行十恶者起十善心,乐有为者志无为心,有退心作不退心,为有漏者起无漏心,多烦恼者起除灭心。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一功德不思议力。’

──《无量义经》

◎‘三世诸佛皆以精进而得成无上道。’

‘理论的研析’加上‘行为的实践’

再加上‘不懈的精进’,才可得到‘佛法的受用’。

◎‘如来灭后,于末法中欲说是经,应住安乐行。若口宜说若读经时,不乐说人及经典过,亦不轻慢诸余法师,不说他人好恶长短。于声闻人亦不称名说其过恶,亦不称名赞叹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乐心故。诸有听者不逆其意,有所难问,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为解说,令得一切种智。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

──《法华经》

◎‘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生。’──《法华经》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