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手册(海涛法师编著)(9)

◎佛陀在入灭前三个月在毗舍离对信众的最后遗教:‘你们信奉我的教法,首先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后要严守 五戒 。受戒的人有五种功德: 一是所求皆能如愿; 二是所有净财益发增加; 三是处处受人尊敬; 四是美誉传

◎佛陀在入灭前三个月在毗舍离对信众的最后遗教:‘你们信奉我的教法,首先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后要严守五戒。受戒的人有五种功德:

一是所求皆能如愿;

二是所有净财益发增加;

三是处处受人尊敬;

四是美誉传播四方;

五是死后得生天。

守此五戒者若能再加多培植福德因缘和念佛,便能往生不退转的西方极乐世界。

若是不念佛又再犯戒,将有五种损害:

一是求财不遂;

二是纵使得财也亦散失;

三是到处受人轻视;

四是恶名远播;

五是命终时堕入地狱。’

‘要守七不退法──

第一、常常讲正义的话。

第二、要上下和爱,彼此尊重。

第三、奉法作事不可违背法制。

第四、尊敬学识渊博和努力弘法的比丘。

第五、信仰要坚定,要有孝敬之心。

第六、名利之事,先人后己,不必积储。

第七、修学涅槃正道,不可顺从欲情。

此外,另有七法也要牢记,才能长养善心,不致违悖法理──

第一、事要求少,但做得要多。

第二、态度沉静,不好多言,说话仁慈,不出恶语。

第三、不可贪睡,不要懒惰,身常行慈,不害众生。

第四、为大众事,切勿以己利为先。

第五、不可自赞毁他,意常行慈,悲悯他人。

第六、不和恶人相处,多近善知识。

第七、求法、守法、弘法,不忘真理运动。

弟子如能奉行此“七不退法”,千万年后佛陀的教法一定会与日月同光,普救世人。’

真理的语言

◎释尊说:天上人间的喜乐比不上欲望消失的欢愉。

◎生命是无常的,死亡欲是必然。

◎即使是最坏的敌人,也不能像自己毫无防御的内心一样伤害自己,

然而一旦心灵被操纵了,即使是父母或任何亲人也不能帮你。

◎我易老;我没有战胜老年;我易生病;我没有赶走病痛;

我是易于死亡的;我没有挣脱死亡。

人世的改变与分离都与我很亲近,我是自己行为之结果,无论我种了什么因,是好是坏都是自己造成的果。

◎我总在抱怨自己没鞋子穿,直到有天,我遇到了一个没有脚的人。

◎痛苦的原因不外乎源于自私贪婪的欲求,以及事物无法与我们的精力和环境的改变相配合。

◎释尊看到人生四象,克服三种骄傲:

看到老人,丢开身为年轻人的骄傲;

看到生病的人,抛开健康者的骄傲;

看到去世的人,挣脱生者的骄傲。

◎治疗恐惧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试试为他人做点事!

◎净化自己的过程:

( 1)抛弃所有丑恶的念头。(已生恶令断灭)

( 2)摒弃有害的思想。(未生恶令不生)

( 3)培养健全的信念,并每日身体力行。(已生善令增长)

( 4)孕育尚未萌芽的健全思想。(未生善令生起)

◎肉体上的满足不是真正的快乐。

◎遗憾使一个人负担沉重,而快乐是把担子卸下来;

当人把担子放下后将不会再成为他人的负担。

◎做好事也许不难,困难的是要心地善良。

但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度,且在他人控诉、批评、阻碍之下,还能为人服务,又属其中最难的了。

◎心怀他人凌辱我、鞭笞我、击溃我、掠夺我的想法的人将无浇熄仇恨之火。

◎倘若有人愚蠢的戕害我,我会还以无限的爱;愈是恶意的对待我,我愈是以谦冲的态度相待。睿智之人从不向愚蠢之人挑战。

◎私心会戕害一个人的人格及心灵成长,私心乃源自错误的观念及无看到生命的真相源自渴望以及自我澎胀,私心乃人类最大的诅咒。

◎人往往祈求祥和,然而,只有在人内心的冲突解决后,世上才有和平呈现。

◎释尊的箴言——

所谓好,是在行为上有所约束;

所谓好,是在言谈中有所节制;

所谓好,在心中保持分寸;

所谓好,在任何事上皆得宜。

至高人品的人会在各方面克己自励,因此能够从悲苦中释放。

◎宗教的真理是:邪恶只能靠正面力量来克服,爱及同情心是化解仇恨的解毒剂,友好则是愤怒的矫正器。

◎释尊说:‘世上的仇恨不是用仇恨来平息,而是用爱。’

耶苏也曾教过人自然法则:‘人应善待那些恨他的人。’

◎私心乃嫉妒之因且嫉妒助长私心。

◎自我超越确实远比征服其他敌人要来的困难;即使是神只、灵魂或梵天均无法使自我压抑的人自束缚中释放。──(法句经)

◎一个时时观察他人过失的容易动怒,非但不能消除他人的污秽,反而会增添自己的污秽。

◎最坏的人也有优点,最好的人也有缺点,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必要去找他人的错失。

◎胜者招致憎恨,而落败带来愁苦,只有放弃胜败之心,才能快乐、平静。

◎无论在多少次战役征服多少人,唯有能征服自己的人才是伟大的胜利者。

◎佛陀教人要以仁慈克服愤怒,贤德克服邪恶,慈善克服私心,真实克服虚假。

◎假如你没有任何可以信赖的朋友,最好还是独居一隅,自己生活。

◎崇高道德的人不会偏离正道,欲望不再紧随著世俗的喜悦而来;

让所有事情顺其自然,智者不论处在喜悦或悲苦中,都能心存平静永恒之心。

◎道元襌师说:学佛就是学著静观自己,静观自己便是忘记自己,忘记自己就是视自己为万物之一。

◎不寻求毫无价值的快乐,在崇高责任的喜悦中寻求快乐。

◎知识是世界上的成功之钥,沉思是领悟完美幸福的良器,而道德则为二者所需。

◎人的身体会化成泥土,然而他对世人的影响及贡献会遗留下来。

◎回顾今天,在短暂的路途上充满各式各样的生存事实-—行动爱与短暂无常。

昨天已成梦忆,而明天则是个未知数,为现在而活吧!

◎身为一个修道者,我们不会为自已的未来担忧。

◎快乐的秘诀与成功的生活,均在于做现在必须做的事。

◎悲智双运可以使人们达到完美的境界。

慈悲是什么?慈悲是爱心、珍惜、仁慈和宽容。

慈悲表现于对生灵的爱心和关怀,尤其是对处于不幸情境者的同情。

智慧是什么?智慧即是认清事物的本质,将心灵的高贵面发诸于举止间。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