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场的问答

问:听经时,听到浪费常住的水电,这个罪连佛都帮不上忙。我马上省悟,用钱布施给常住来补过,请问这样可以免我的罪过吗? 答:可以。这种浪费,自己知道来补偿,应当没有问题。因为你这是过失

问:听经时,听到浪费常住的水电,这个罪连佛都帮不上忙。我马上省悟,用钱布施给常住来补过,请问这样可以免我的罪过吗?

答:可以。这种浪费,自己知道来补偿,应当没有问题。因为你这是过失,不是罪。

问:我希望全世界各地来参学的同修,能够把念头一转,将新加坡居士林的水电费当作自己的,应当要付钱,这样自然就不会造成浪费常住的一分一毫。请问这种观念行吗?

答:这个观念不正确,应当时时刻刻养成节俭的习惯,这样就好。决不是因为我自己可以拿钱,就能任意使用。总而言之,修行是要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与行为。佛是教我们真修行,常住是提供修行的场所来帮助我们,改我们的习惯,成就我们的德行,懂得这个意思,知道自己节俭、惜福就好。

在唐朝时代,‘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提倡共修。在这以前也有共修,但是没有规定,也没有任何约束,多半都是自修。共同在一起,只有研究、讨论、学习经教,修行确实是个人的事情。我们能够想像得到,那时一定有些人懈怠、懒惰,不能克服自己的习气,祖师大德看到觉得非常可惜,所以才提倡共修。共修是依众靠众,大家生活在一起都守纪律,这样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自己没有能力克服,要藉大众的力量,这是好事情。当年建丛林、立清规,用意在此地。

所以,我们到道场参学,参是参与,学是学习,就是我们要参与这个团体,跟他共同学习,才能得受用。如果我们到这个道场来,自己用一个特殊的身分,不能与大众生活在一起,不能与大众一起学习,那就完全错了。你不能随顺大众,这个过失要是从《戒经》里去结罪,这个罪过很重,这是破坏一个僧团的形象,属于破和合僧,果报在阿鼻地狱。所以,我常劝导同学,这是个正法道场,每天念佛讲经,一切都有规矩,我们自己已经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实在无法与大众一起相处时,自己应当知难而退。离开这个道场,就是护持道场,绝不破坏这个道场的形象,你的功德无量,你做了一桩好事情。你不离开,又不肯随众,破坏形象,你的罪过,我们虽然一句话不说,但是你的果报在阿鼻地狱。

皈依中,‘皈依僧,众中尊’。众就是今天所讲的团体,社会团体很多,佛门也是一个团体。四个人以上就是一个小团体,就称‘众’。众中最为尊贵、最值得人尊敬的是佛法这个团体。它尊敬在哪里?它是个和合僧团,就值得人尊敬。僧团里没有诤论,能遵守六和敬的戒条,是个和睦僧团,所以是社会一切团体的模范。你要是把模范团体的形象破坏了,这个罪过多重?决定堕三途,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问:一些外道的经常到佛堂来,有些居士不准他们进念佛堂,请问应该怎么办?

答:应当先劝导,他要是遵守念佛堂的规矩,随着大众一起共修,就欢迎他。佛菩萨普度众生,也不拒绝外道。世尊当年在世,九十六种外道跟佛学习,依佛作老师,佛都收容,可见得佛并不拒绝外道。如果他要是不遵守念佛堂的规矩,扰乱大众,我们一定要请他出去,决不能破坏大众修行。所以,不是说他是外道,我们拒绝;而是守规矩的人欢迎,不守规矩的人请他出去。

过去中国庐山远公大师有个好朋友谢灵运居士,这是一位大文学家。他想参加‘东林念佛堂’,但是因为他的习气太重,无法遵守念佛堂的清规,所以远公大师拒绝他。大师还有一位好朋友陶渊明,他很守规矩,远公大师欢迎他到念佛堂,但是他不肯来。由此可知,能够遵守大众共修的规矩,一律欢迎,不论他是否有神通,是否为外道。外道,我们也要接引他,帮助他接触正信的佛法,这才是慈悲心。

问:在寺庙里闻到钟声,因病或疲劳,请问可以不起身吗?

答:如果是早晨,钟声是叫你起来做早课,一定要起来。如果你有病或者疲劳,可以预先请假。总而言之,在常住共住,遵守常住公约,就是莫大的功德,这是诸佛赞叹,龙天拥护。你不遵守常住公约,不遵守常住的规矩,就是破和合僧。你一个人可以这样做,别人也可以这样做,僧团规矩就破坏了,这个罪过是堕阿鼻地狱。

我们天天在常住,确实有意无意的做破和合僧的事情,自己并不晓得。所以,不多听经、不多读经怎么行?现在你有再大的过失,别人看到了不会说,说了得罪你。能够说过失的人,这是大恩大德。但是说了能改,人家才会说;说了不能改,连父母都不会说。一个人能够从善如流,过而能改,这个人是圣贤人,在这一生决定有大成就。

问:阿弥陀佛身金色,请问何以‘净宗学会’供养的阿弥陀佛是白瓷色的?

答:‘净宗学会’成立时,有一位老居士供养一尊白瓷的佛像,这是一尊古董佛像,大概有两、三百年,所以我们将佛像供在大殿,做为我们的主佛像。因为许多人看到很欢喜,我就想到用照相印出来,每位同修就可以请到家里供养。这一尊白瓷佛像就是这样的因缘。我们不必在色相上去分别,只要心里有佛就好。

问:依靠鬼神、作梦、算卦、抽签、护法神等管理道场,而不是依靠人,请问规章制度这样做如法吗?

答:这样做不如法。佛教导我们,对鬼神要敬重,但是决定不跟他学习。我们是佛弟子皈依三宝,我们向佛法僧学习,绝不依鬼神。鬼神纵然发心护持佛法,我们尊敬他为护法神,但是决不能跟他学习。

佛陀在世依佛,佛不在世依法,‘法’是经典。依照经典的理论教训去做,有的经典太深,初学的人看不懂,可以看注疏。看古人的注解比较可靠,看今人的注解,除非是不得已,为什么?古人的注解流传几百年了,如果见解有错误,这本书决定会被淘汰,而它能传下来,时间愈久愈可以相信。今人的注解没有经过历史考验,所以我们看注解还是以古人为主;若古注实在看不懂,才看现代人讲法,作为辅助。

我们亲近善知识,要先打听善知识的师承,他是跟谁学的,因为无师自通不可靠,一定要有老师传承。善知识的老师,若社会大众或是佛门在家、出家的大德对他都景仰、尊敬、赞叹,这样才是可以相信;若师承有问题,他的可信度就有问题。我们亲近善知识,至少要了解善知识三代以上的承传,从这里建立信心。

佛制定戒律,僧团制定规约,教导我们依照章程制度。中国佛教的特色是丛林,‘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清规是戒律的现代化,是戒律的本土化。在中国地区,一定要适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但戒律的精神不变,只是条文有所修改。因此,每个寺庙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甚至于功课仪规也不同,各有各的家风,都有成就,都有师承。为什么不同?为接引不同根机众生,因此所用的方法、手段就不同,但决定能令大众得利益。所以,不可依靠鬼神。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