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绰、善导与唐代净土宗(杨曾文)(2)

与「净土门」相对的是「圣道门」。所谓「圣道」即前述的修习禅定、智慧(理论)及读诵等教法,实指净土宗以外的大小乘教派及其主张。道绰认为,在进入「末法」时代以后,众生已没有接受「圣道」的能力,不能通过修习

  与「净土门」相对的是「圣道门」。所谓「圣道」即前述的修习禅定、智慧(理论)及读诵等教法,实指净土宗以外的大小乘教派及其主张。道绰认为,在进入「末法」时代以后,众生已没有接受「圣道」的能力,不能通过修习「圣道」达到解脱。他说:

  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按,释迦牟尼佛)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安乐集》卷上)

  道绰认为「末法」时代是「五浊恶世」,即《阿弥陀佛经》所说的劫(时代)浊、见(见解,特指邪恶见解)浊、烦恼(贪瞋等情欲)浊、众生(体弱心钝)浊、命(命短)浊充满的时代。他强调在这种时代,众生很难理解并修持「圣道」,唯有修习「净土」这一法门。

  因为「圣道」难修,故可称之为「难行道」;而「净土」易修,故称为「易行道」。早在昙鸾的《往生论注》中已曾引证印度龙树《十住婆沙论易行品》的话,对「难行道」与「易行道」、「自力」与「他力」作了论证。道绰又引述这段话劝人信奉净土教。《安乐集》卷上说,在五浊之世,求证不退转(阿鞞跋致)的觉悟境界非常困难,这是因为有「外道」、「恶人」对佛法进行破坏,扰乱修行者;小乘修道者自私自利,不去教化众生;普通众生又颠倒善恶因果;全靠自力修习佛法,而不靠佛菩萨的「他力」。「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故曰难行道。」

  与此相对:

  言易行道者,谓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起心立德,修诸行业,佛愿力故,即便往生,以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聚者,即阿鞞跋致不退位也。譬如水路,乘船则乐,故名易行道也。

  什么叫「佛愿力」?即阿弥陀佛的本愿之力。《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在成佛之前曾发下四十八个大愿,其中说众生只要相信西方安乐净土,称念阿弥陀佛之名,死后都可往生西方净土。道绰说:「在此起心立行,愿生净土,此是自力;临命终时,阿弥陀如来光台(按,指放光的台座,有金刚台、紫金台、莲华台之别)迎接,遂得往生,即为他力。」(《安乐集》卷上)可见,「他力」是指阿弥陀佛的神威之力。相对于弥陀他力,凡自己发愿、修行、积累功德,都属自力。

  (二)念佛与往生

  道绰虽然在《安乐集》中引证《大集月藏经》之文说末法时代「学慧」、「学定」、「多闻读诵」已难能使众生解脱,但实际上并没有把它们否定,只是强调称念佛的名号是「正学」,而其他则是「兼学」。因为在弥陀经典中对「善业」的解释里包括上述方面,并把修习这些方面作为往生净土的原因。《观无量寿经》中说修行者应面西正坐,「专心系念一处」,在心中观想西方落日、极乐世界的水、地、树、八池宝水,净土胜景、莲华座、阿弥陀佛及左右胁侍菩萨观世音和大势至,以及想象三个等级(三品)九类人往生净土(统称「九品往生」)的情景。以上共十六个方面,统称「十六观」。其中前十三观的本身就是以观想西方阿弥陀佛净土为内容的禅观,为「念佛」的形式之一。

  「念佛」是禅定的一种,所以也称「念佛三昧」(三昧,是「定」的音译),在《文殊般若经》、《华首经》、《涅槃经》、《观音授记经》、《般舟三昧经》以及《华严经》等经中都有介绍。比较有影响的有《文殊般若经》中讲的「一行三昧」、和《般舟三昧经》中讲的以七天七夜为期的专念阿弥陀佛的「般舟三昧」。「一行三昧」是要求在禅定中「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念无休息,即是念中能见过、现、未来三世诸佛」(按,此引文与今本卷下之文稍异)。此种「念佛三昧」是道绰特别提倡的,但他根据弥陀经典,把「专称名字」解释为专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他说:

  若依《涅槃经》,佛性为宗;若依《维摩经》,不可思议解脱为宗;若依《般若经》,空慧为宗;若依《大集经》,陀罗尼(按,意为总持,此指密咒)为宗。今此《观经》,以观佛三昧为宗。若论所观,不过依(按,依报,此指佛国环境)、正(按,正报,此指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及在净土的众生)二报。……(念佛)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烦恼,一切诸障,悉皆断灭……此念佛三昧即是一切三昧中王故也。(《安乐集》卷上)

  系念阿弥陀佛时……无余心想间杂,或念佛法身,或念佛神力,或念佛智能,或念佛毫相,或念佛相好,或念佛本愿,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同上)

  各宜同志三五,预结言要,临命终时,迭相开晓,为称弥陀名号,愿生安乐国,声声相次,使成十念也……此命断时,即是生安乐国时。(同上)

  可见,所谓「念佛三昧」,包含的内容甚为广泛,念佛身、佛祖、佛愿……但也可以最简便的念诵佛的名字代替。说一个人临死前连续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十次,死后可以往生西方安乐净土。

  同佛教普遍主张的生死轮回学说一样,净土宗的往生净土论也是以承认人死灵魂不灭为前提的。「往生」是净土宗常用的术语,相当于「转生」,但又有所区别,特指人死后灵魂由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或他们的化身「接引」至安乐净土。

  净土宗以末法时代最适合流行的教派自居,特别强调一切凡夫乃至「恶人」皆可往生净土,达到不退堕恶趣、声闻和缘觉二乘的菩萨境地(「大乘正定聚」)。本来在《无量寿经》中是说犯五逆罪(害母、害父、杀罗汉、出佛身血、破僧)及「诽谤正法」者是不能往生的,但在《观无量寿经》中讲「下品」的三种恶人皆可修持念佛之业,「称南无阿弥陀佛」而灭罪往生,并明确地说:「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道绰取此中大意,又取《无量寿经》中第十八愿文的个别字句,假造《大经》(即《无量寿经》)之意说:

  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安乐集》卷上)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