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索达吉堪布(9)

往往动笔,都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但常常在言语脱口而出之后,人们才会思维这句话的对错。所以,古人才会总结出“意在笔先,慧生牙后”的精辟结论。 作为修行人更是应自顾调心,莫道他人短长。若是为了引导众生趋入正

  往往动笔,都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但常常在言语脱口而出之后,人们才会思维这句话的对错。所以,古人才会总结出“意在笔先,慧生牙后”的精辟结论。
  作为修行人更是应自顾调心,莫道他人短长。若是为了引导众生趋入正法,可以适当地说一些柔和语、具义语。在其他情况下,就应管住自己的嘴。寡言少语,无人认为你愚笨;若乘兴而谈,总会露出自己的浅薄。《维摩诘经》云:“防意如城,守口如瓶。”我们天生的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我们要多听、少说。
  当你不知道说什么时,千万不要信口雌黄,沉默是最好的语言。
  壬午年七月二十七日 
  2002年9月4日  
  日  程
  我是一个很贪婪的人,贪婪的主要对境就是书和传法,我的绝大多数光阴也都耗费于此。
  每天早上四点,我就不得不从舒服的床上起来,例行的供养、念诵之后,就要为当天所讲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疏》、《窍诀宝藏论》,以及上师讲解《贤愚经》的同步翻译作准备。五点多稍作洗漱,喝一点糌粑汤,就振作起即将衰竭的精神,拖着不听话的身体,步履缓慢地离开家,前往讲课的小屋。
  六点到八点上课,八点到八点半是规定的接待时间。每天,排着长长队伍的人们仿佛有倾诉不完的喜怒哀乐。我这颗易动的心,也随着谈话内容的起伏,时而上升,时而下降。为了尽力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接待的时间总是会超过预定的半小时。之后,是半小时的治疗时间,我这不争气的背总是占用我宝贵的光阴。当我正想看一点书,《贤愚经》的翻译已经在等候着我了。直到十一点半,我才能回家喘口气。
  往肚里胡乱塞点东西,我就开始了每天的翻译与写作工作。目前翻译的法本有《扎嘎山法》、《莲师刹土游记》、《大圆满心性休息大疏》密宗部分,写作的部分包括《破除邪说论》以及每天的日记,常常因为懒惰,我于第二天才将前一天的日记补上。每当我在院子里休息的时间超过十分钟,我都会后悔半天,谴责自己浪费了太多时光。为了避免别人不必要的造访,我紧紧地关上了院门,并拔掉电话线。直至晚上十点半,在完成了必须的念颂之后,我才能够钻进被窝,开始享受遨游梦境的闲适轻松。
  别人送给我的很多精美食品,我也常常无暇顾及,有布施与人的心,却没有布施的时间,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过期变质。
  也许有人认为我这样显得过分执着,但一想到如果有一天自己离开人世,留下来的法本或许还能继续利益众生,我翻译和写作的脚步就怎么也不能停息。
  壬午年七月二十八日 
  2002年9月5日  
  燃  指
  有一位尼姑,来学院已经一年多时间,十分本分老实。今天,见她少了一根手指,问她缘故,方知是燃指供佛的结果。
  她告诉我:“我的家乡在海边,受父辈的影响,我常常与人一起捕鱼捞虾。海中有的鱼类几乎与人一般大小,我也毫不忌讳。不论大鱼小虾,从不软手,因而造作了很多恶业。出家以后,想起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心里十分后悔,不知如何偿还。
  三年前,当我在《楞严经》中看到以自身供佛的功德后,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线光明。我毫不迟疑地发愿:我要在三圣寺佛像前,以燃指供佛。
  我先用线紧紧地缠住手指,让它血脉不通,血液自干,缠指的滋味苦不堪言,但为了能供佛,我咬紧牙关挺了过来。第四天,当我拆开捆线,用刀子切开手指时,疼痛的感觉已然消失,只看见里面黑糊糊的、已经凝固的血液。我在手指上涂上油,点燃了手指……,当燃到中途时,别人都因害怕而竭力劝阻,我不得已只好暂时停止。第二天,我才偷偷地烧完了整个手指。
  寺院的方丈认为我精神有问题,想将我赶出寺院。我告诉方丈,不是我精神有问题,而是自己业障太重,不知如何忏悔清净,才燃指供佛,以除罪障,方丈才勉强同意我留下来。
  后来我在其他寺院待了一段时间,最终来到了学院。”
  听了她的讲述,令我想起近代诗僧八指头陀,在阿育王寺佛舍利前燃指供佛后,曾写的《自笑诗》:“割肉烧灯供佛劳,可知身是水中泡,只今十指唯余八,似学天龙吃两刀。”从字里行间,可见其视肉身为泡影的无畏气概。对此,我一直十分佩服。今天看见身边的道友能有此行为,怎能让我不赞叹、随喜?
  有的人认为,密宗是不许损害五蕴的,燃指供佛不是自残身体吗?其实,在了知身体本来清净的前提下,为了忏悔业障而燃指供佛,与密宗的见解并不相违。不损害五蕴是指不能侮辱自身,燃指供佛是消除贪心的一种修行方式。某些经典中对损害身体予以遮止,是因为考虑到凡夫地众生在感受痛苦后,容易生起后悔之心,从而毁坏善根的缘故,其实二者并不矛盾。那些对身体的每一部分,包括头发、指甲都执着无比的人,难道就是守持密乘戒最好的弟子吗?非也!
  壬午年七月二十九日 
  2002年9月6日  
  嫉  妒
  嫉妒是极其普遍而又杀伤力极大的一种心理活动。
  女人嫉妒别人的美貌,男人嫉妒别人的才华,儿童嫉妒别人能拥有梦寐以求的玩具,饿鬼嫉妒他人手中的食物……,零零总总,无所不嫉。先哲们才会总结出“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等流传千古的言教。
  萨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因为怀疑妻子的不忠,妒火中烧,杀了妻子与假想的情敌后,自己也同归于尽;“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在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后,郁闷而死。他们的死引起后人诸多哀叹,但又有几人能拍着胸脯说奥赛罗与周瑜身上没有自己的影子?
  修行人当中也是这样,当别人得到眷属弟子的拥戴;当别人得到上师的器重和青睐;当别人被人称赞持戒清净、智慧超群、证悟圆满时,总有一些人的心里会有一些无形的虫子在啃噬。甚至,这种情绪在一些嫉贤妒能的卑琐小人身上会衍生成憎恨,表现在行为上就是给对方以莫须有的人身攻击。最“好”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也许,劳神费力半天,不但不会给别人造成一丝伤害,自己却会被人们视为跳梁小丑。要知道,在嫉妒的战场上,只有失败,没有战利品可得。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抓住嫉妒紧紧不放呢?
  嫉妒是可怕的恶魔,它能吞噬人的理智;嫉妒是燃烧的火焰,它能焚尽智慧的苗芽;嫉妒是凶猛的烈日,它能蒸发慈悲的甘泉。
  趁它还没有彻底毁灭我们之前,赶快把这万恶的祸根赶出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