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辈往生的七个因缘(3)

「六者,悬缯燃灯,散华烧香」。 这桩事,就是现在所说的宣扬佛教,对广大群众弘法利生,这个事情。缯是丝织品,佛家讲的幡幢,扁的叫幡,圆的叫幢,圆的很像飞机场那个风筒一样,圆形的。在古时候,这是寺庙对大众

「六者,悬缯燃灯,散华烧香」。这桩事,就是现在所说的宣扬佛教,对广大群众弘法利生,这个事情。缯是丝织品,佛家讲的幡幢,扁的叫幡,圆的叫幢,圆的很像飞机场那个风筒一样,圆形的。在古时候,这是寺庙对大众一个信号,寺庙今天有法会,寺庙有旗杆,旗杆上就挂幡。别人一看有幡,寺庙今天挂幡,今天它这里有法会,喜欢参加法会的人自己就来了。在从前没办法通知,就用这个方法。如果这个寺庙里面讲经,就悬幢,看到挂的是圆形的幢,寺庙今天讲经,喜欢听经的他就来了。现在没有,现在用电话、用网络来通知,用报纸,报纸上刊登广告,或者是电视台给你做广告,都可以。古时候没有这些工具,就是悬缯,用这个做信息传播。这都是属于活动,活动方面的一种宣传。

燃灯、散花、烧香这是供佛。灯代表智慧,佛前面点蜡烛、点油灯是代表智慧。另一个代表是奉献,燃烧自己,照耀别人,就是说舍己为人。燃香,出家人在头顶上燃香,燃香疤。有人说这是戒疤,错了,戒哪有疤,受戒没有疤,燃香有疤。燃香什么意思?在佛前发誓,我燃烧自己,照耀别人;意思就是我牺牲自己,我要奉献给别人,为别人服务,是这个意思。所以头上燃了很多,自私自利,一毛不拔,那你完全就是骗人。你骗谁?你骗佛菩萨,在佛菩萨面前燃香,发这个誓,自己没有兑现,你就全错了,你燃这个疤有罪过,骗佛、骗众生。一般在家佛弟子燃在手臂上,出家燃在头顶上,实际这都是中国人真干,全世界没有把香燃在头顶上、燃在身上的。佛经上有,它是告诉你,你要懂得这个意思,佛菩萨面前发誓,舍己为人,不一定要燃,要懂这个意思。中国人真燃了,燃了也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叫自己别忘了,这个好。所以一定要晓得它的用意,不知道它的用意那你就错了。

散花,这都是供养,花代表什么?花代表因。植物先开花后结果,花开得好,果一定好,所以花代表因。这是表法,表善因善果,恶因恶报,表这个意思。所以佛前面供花,你懂得供花的意义,不是佛要看,是提醒我们善因善果,是这个意思。灯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烧香,香代表信,代表戒定,佛门讲戒定是真香。那么燃这炷香,你就要想到持戒、修定,提醒你,作用在此地。如果说这支香是供佛,与自己不相干,全错了,佛要这个香干什么?佛什么都不要。在佛面前烧,是以佛给我们做证明,我们要学习,是这个意思。我要修戒、修定,佛给我做证明,不是佛需要。

香还表信,叫信香,这个意思也很深。古时候传递信息没有今天科学技术,边防,几千里路之外,如果敌人侵犯我们这个地方,如何把这个信息立刻通报给皇上?所以就想出这么个方法,中国北方的防御是长城,长城每隔一段有个烽火台,你们到长城去参观就看到。烽火台是什么?就像香炉一样,边关有了事情,他就点狼烟,狼的粪,就烧这个。因为狼烟风不容易吹散,很不容易吹散,那个狼烟一点,第二个人一看,马上自己点起来,这样大概几个小时就传到京师,北京就知道了。用这个方法传递信息,烽火台就像香炉一样。所以这是表,烧燃这支香表我们对诸佛菩萨传递信息,是这个意思,表法的。你要不知道表法,灯是白点了,香也白烧了,花也白散了,你全都不懂它的意思。如果你懂得,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自己,告诉我自己怎样修行。它是教育,用现在的术语它是教具,教学的工具。包括塑造前面讲起立塔像,也是工具,教具,让你看到佛像,见贤思齐,我本来是佛,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要认真努力修行,回归本位。

佛代表性德,自性本有的,菩萨代表修德,我要不认真修行,我回不了本位。修是什么?修是修正,修行,行是什么?行是行为,我们的行为错了,必须把它修正过来。标准就是经、律、论,佛四十九年所教的,那是标准。经、论是修正我们思想的行为,我们的思想见解是正是邪,要用经论做标准。戒律,这些戒条,是我们的口、我们的身,是身口的行为;我们说话有没有说错,我们动作有没有错误,那是戒律。所以戒律是修正身口行为的标准,经论是修正思想行为的标准。你要明白它的用意,你在佛法里能学到真东西。端正的行为对自己现前的利益,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你这一生,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什么?精神生活你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你能达到这个水平,清心寡欲,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现在人讲没有压力;你的身心没有病痛,健康长寿,快乐无比,这是真正幸福美满。

幸福美满不是地位高,不是拥有多少财富,与那个不相干。我们见过地位高的人,也见过拥有亿万财富的人,他生活得不快乐,他没有我快乐,没有我这么自在。快乐人生与地位、财富毫不相干。我们在古籍里面看到,孔子是平民,物质环境并不好,学生里面物质生活条件最差的是颜回,可是夫子赞叹的,同学当中过得最幸福、最快乐的就是颜回,孔子对他赞叹。颜回确实我们今天讲一贫如洗,他有那样美满的精神生活,从哪里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他快乐无比。读圣贤书,落实圣贤的教诲,常常有悟处,怎么不快乐?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圣贤教诲,那就是说,中国自古相传的,就是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总原则,四科,全做到了。五伦做到了,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做到了,这怎么不快乐!五常做到了,仁义礼智信,全做到了。四维八德做到了,四维八德总共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全做到了。满心的欢喜,佛法里面所说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孔子、颜回真的是过这个生活。

末后第七,「以此回向,愿生安乐」,安乐就是极乐世界。把自己身口意所修行的功德,不为自己,也就是对这个世间一无所求,回向,回向我所求的。第一个,回向实际。实际是什么?回归自性。我们真正终极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回向实际就是求明心见性。第二个,回向菩提。菩提是智慧、是觉悟,与名闻利养毫不相关。第三个,回向众生,回向众生就是教学。教学头一个是身教,我一定把所学的统统做到,落实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大众都看到了,大众都向你学习,这是回向。

我得到圣贤的教诲,得到圣贤教诲殊胜的利益,那就是过着快乐人生,我要把快乐人生给大家分享,不是独享。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大彻大悟,这个回向,他回向实际做到了,回向菩提做到了,四十九年的讲经教学是回向众生。他的日常生活,回向众生是给众生做好样子,你看他做出来的,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知足常乐,一生从事于教学,乐此不疲。为什么?这个事业是天上人间最伟大的事业,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没有比这个事业更伟大。做伟大的事业,他的心情多舒适、多快乐,所以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你不学体会不到,你真正学了才真体会到。六十年前,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我很听话,我这六十年就这一条路,愈走愈欢喜,愈走愈自在,法喜充满。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