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辈往生的七个因缘(2)

你看我们从小吃蘑菇,蘑菇的香味很远都闻到,真的香味,现在没有了,现在吃的都没有味道;东西长得很大,很好看,没味道。这个与多少修善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从前的人心善良,影响一切动物也善良,植物也善良。善

你看我们从小吃蘑菇,蘑菇的香味很远都闻到,真的香味,现在没有了,现在吃的都没有味道;东西长得很大,很好看,没味道。这个与多少修善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从前的人心善良,影响一切动物也善良,植物也善良。善良,它就生长得正常,有它正常的能量,有它正常的滋味。现在完全反常了!常是什么?中国人讲五常,常道,不能变的,永恒不能变的。五个字,仁,仁爱;义,义是循理,什么事情都合情、合理、合法,合理;礼貌,人与人之间礼不能够失掉,礼失掉人就乱了,家里秩序乱了,社会秩序也乱了,没有礼了;智,智是理智,不能用感情,要用理智,处世待人不能用情对待,用智对待;最后是信,仁义礼智信。《左传》上说「人弃常则妖兴」,这句话怎么说?人要把五常丢掉了,也就是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个人就不是人了,是什么?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他已经不是人了。所以,家不像家,社会不像社会,国不像国,世界不像世界。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善,善不能不修。今天别人不修善,我们自己修善。为什么?共业里头有别业,善因结善果,恶因感恶报,怎么能不做?怎么可以不做?生在这个社会,不读圣贤书,你不知道善恶的标准,所以圣贤书还是要读。最起码的,《弟子规》,世间善的标准,十善业是世出世法的标准,《太上感应篇》是因果的标准,这三样东西是儒释道的三个根,不能不学。认真学习就是修善、持戒,这三样东西是佛法戒律的基础,戒律的根本。今天学佛,戒律废弛了,什么原因?没有学三个根,所以那个戒律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要以善心待自己,要以善心待人,要以善心对一切万物,西方极乐世界欢迎这种人。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他一天念佛十万声,他也不能往生。什么原因?他不是善人,外表怎么装,假善人,伪善,这种人不能往生。我们一定要记住,自己要学伪善的话,极乐世界没分,一定要真善。

「四者,起立塔像」,这是什么?这是属于正法久住。建塔、造像,这里面接着的就是供养经典,属于这一类的。印经,布施供养,这修福。建塔我们就想到寺,建塔供佛,建寺安僧,让出家人有一个修学的地方,他有地方居住、有地方学习,这是大福报。要知道,学佛的人是好人,你能够护持他,你能够成就他,他一生的成就就是你的成就,何乐而不为之?他为什么能成就?是因为你帮助他,他才有成就,你要不帮助他,他就没有成就。他有多大的成就,你就有多大的福报,你不一定有智慧,但是你有福报。

如果你要是学佛的话,你的福慧都增长;你不学佛的话,你供养、你护持他们,你有大福报。诸位想想,古代的帝王福报为什么那么大?我们社会上一般讲富不过三代。你发了,发福了,你这一代、儿子,可能到孙子就衰了。现代你仔细观察,多少这些大富大贵的,他自己一代都保不住。年轻发了,四、五十岁就败了;五、六十岁发了,七、八十岁就完了,很多。公司倒闭,破产了,国内、国外我们常常看见,一代都保不住。你想想以前这些帝王大臣、大富长者,他们能传十几代,靠什么?靠积善积德。善与德跟文化、跟佛陀教育就有密切关系,帝王大臣、大富长者没有不护持佛法的,自己学不学不一定,他护持。为什么?他知道这个能修大福,很多。

所以帝王他能传十几代,二十几代,传几百年,这福报大,修得好,懂得修福,懂得积德,不是一代二代就完了。这个要有智慧,要想到修什么才能让你的子子孙孙世代享受。所以,起立塔像的功德不可思议,象是造佛像。无论什么人见到佛像,阿赖耶识里就种了善根,佛的印象印在阿赖耶里面去了,这一生不能成就,来生后世遇到缘,这个种子起现行。这个种子什么人给他种的?是你给他种的。所以,造一尊庄严佛像,或者是菩萨像,能跟许许多多人种善根。印造经书,流通法宝,那是接什么?那是接一些肯读经的人,这个少数;到寺庙来参观,看到佛像的,那是多数。这都是好事,得的都是大福报。

「五者,饭食沙门」。这就是供养出家人,见到出家人托钵一定要布施。在古印度它成了一个习惯,每家吃饭他都会多煮一点,为什么?有出家人来托钵,供养他们一钵饭。他们什么都不要,每天需要的就是一钵饭而已。在中国,把饭食沙门现在都用金钱来代替了,中国人供养红包,就是代替饭食沙门。也是帮助他们在物质上不至于缺乏,让他们能够安居,所谓是心安则道隆,他才能够安心办道。但是供养一定要有分寸,供养太多了,让他起了贪心,你把他送到地狱去了,这个供养不但没有福,你造的是罪业。本来他是个好出家人,现在让他起了贪瞋痴慢,他堕落了,你要负责任。供养固然是修福,福也会变成祸,你看中国福跟祸二个字的写法好像,一不小心福就变成祸,这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中国文字,智慧的符号。一不小心,本来是种福的,以后变成祸害。

所以古人,古时候好,古时候建立寺庙,寺庙的经济来源靠什么?有这些信徒布施土地、田地,这些田地他可以租给农民种植,向农民收租。农民种那个地收的粮食分一点给寺庙,寺庙的经济来源就固定。它不要化缘,它也不要做佛事,也不要做经忏,它不需要,生活稳定。所以他天天在研经,研究经教,认真修行。不像现在,现在寺庙里头没有经济来源,经济来源靠什么?完全靠信徒的供养,这个不得了,流弊就发生了。变成出家人不能不攀缘,不攀缘信徒不来了,寺庙经济就断绝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今天建道场,如果环境许可的话,多有一点土地好,种植,自己不能种植,请农民种植。

我们在澳洲种植就是请农民,当地农民,我们是给工资,他工作一天多少钱,我给工资给你。你替我种植多少天,我给你多少工资,收成全部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大规模的农作是从去年才开始,去年这一年收成不错,这是做个试验,我们种小米,收了一万三千公斤。希望我们自己将来主食跟副食、蔬菜,统统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可以卖到市场。我们的生活就稳定了,不需要靠外面供养,我们能生活得下去。所以信徒们供养我们这些钱,我们拿去买土地,合中国我们现在大概有一万多亩土地。我们计划,主食方面我们种水稻、种小麦、种玉米、种马铃薯、番薯、花生,这都可以做主食用。蔬菜,我们的菜园很大,每天可以供养五百人没有问题,我们自己生产。百丈大师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我们搞农耕,你只有这样子,吃的东西可靠。现在怕什么?怕农药、化肥。我们自己没有农药、没有化肥,真正是健康的食品。我觉得寺院庵堂还是要用古时候的方法,我们建在农村,建在乡下,不要建在都市,都市你没有耕地。修学的环境一定要幽雅、要清静,人太多了不行,人太多就变成热闹道场,变成都会,那不能修行。人多应酬多了,那不就搞旅游事业去了,那哪里是修行?所以这些道理都要懂,不懂不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