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皇帝与和尚的故事(一)(3)

第三位是后燕的成武帝慕容垂给朗大师的书信说:“皇帝敬问泰 山朗和尚……朕承注大统可是方夏事膺,昔蜀不恭,魏武含慨, 现今二贼不平,朕岂获安……至人通灵,能够随权指化,能使兵 不血刃,四海归伏,我早就敬仰


第三位是后燕的成武帝慕容垂给朗大师的书信说:“皇帝敬问泰
山朗和尚……朕承注大统可是方夏事膺,昔蜀不恭,魏武含慨,
现今二贼不平,朕岂获安……至人通灵,能够随权指化,能使兵
不血刃,四海归伏,我早就敬仰和尚,有心归依,今遣使者,送
上官绢一百匹,袈裟三领,绵五十斤,幸为纳受。

第四个是魏太祖道武的来书:“皇帝敬问泰山朗和尚,承妙圣灵,
要须细略,已命元戎,上人德同海岳,神算遐长,仰望和尚,助
威谋略,克宁荒服,今遣使者,送上素绢二十匹,白 五十领,
银钵三枚。”

第五个是南燕的慕容德,他对朗和尚更是恭敬有加,并亲自为他
在齐州建一神通寺,然后再致书给朗和尚说:“敬问泰山郎和尚,
遭家多难,灾祸屡臻……朕以无德,生在乱兵,遗民未几,继承
天禄,幸和尚大恩,神祗盖护。使者送绢百匹,并敕封大师东齐
王之位,奉以高山等二县的封给,书不尽意,称朕心焉。”

我们看了上面五国君给朗和尚的书信,以及供养,可知朗和尚在
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了。一个和尚能被那此皇帝敬重,也可以说是
“皇帝与和尚”中的一段佳话了。


〖梁  武  帝〗

梁武帝姓萧名衍,字叔达,兰陵都里人,萧何丞相二十四代的孙
子,父名萧顺之,曾做过丹阳的县尹,母亲是后来尊之为张太后
的。武帝生来状貌奇伟,虎目龙颜,颈项有一道圆光,右手有纹
印曰武。天纵奇才,幼而好学,允文允武,多才多艺。六艺皆精;
至于阴阳星相各种学问,无不精通,虽登大位,日理万机,仍然
手不释卷。他是魏晋以来的一位博古通今的英明皇帝,而且也是
一位信佛虔诚的佛教帝王。不过,本文只能片段的介绍他研究佛
法,律已修身的大概。

舍道奉佛,诏文述志

武帝在未信佛教以前,是崇奉道教的,对于道教的教义有深刻的
研究。可是,佛教高深的教理,使他深深折服,因此,便决心舍
弃道教,皈依三宝。天监三年佛陀圣诞的那一天,他跪在佛前,
宣读舍道归佛的诏文。今录数语如下:

“维天监三年四月八日,梁国皇帝兰陵萧衍稽首和南十方诸佛法
僧,伏见经云发菩提心者,即是佛心………若不逢值大圣法王,
谁能救接。………弟子痴迷,耽事老子,历叶相承,染此邪法。
今愿发菩提心,弃迷归正;原未来世中,童男出家,广弘圣教,
化度含识,同成正觉。宁在正法之中长沦恶道;不愿依老子教暂
得生天、涉大乘心、离二乘念,祈愿诸佛证明,菩萨摄受。弟子
萧衍和南。”

“宁在正法之中长沦恶道,不愿依老子教暂得生天”。由此可见
他信仰佛教的诚心了。

武帝与志公禅师

梁武帝当时最崇敬的是法云、云光、宝志三位法师。每当法云、
云光二法师讲法华经时,均感天花飞集;武帝以为他们都是证果
的高僧。有一天夜里,他独自在便殿焚香,遥请三位高僧,明日
中午到宫中应供。可是第二天中午,准时前来赴齐的只有志公禅
师一人;法云云光二法师没有他心通,当然不知道武帝昨夜在便
殿焚香,邀请他们了。

从此,武帝对宝志禅师更加尊重敬仰了。因此下诏道:“大士宝
志,迹拘麈垢,神游冥,水炎不能 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
理,则声闻以上;谈其隐沦,则遁仙高者岂可以俗法常情,空相
疑忌,自今中外,任便宣化。”

武帝会诏名画家张僧徭,为志公绘像。志公以指 破厢门,现出
十二面观音像,妙相殊丽,或慈或悲使名画家僧徭,竟无法成笔。
有一天,武帝与志公临江纵望,见一物逐水而流,志公以手枚遥
遥引之,此物竟能随枚而至,乃是一块紫檀香木。武帝命供奉官
俞绍,雕刻志公禅师像,顷刻而成,神采如生,武帝很高兴,就
将此像安奉内庭。

天监二年,有一天,武帝问志公道:“国有难否?”志公用手指
指喉和颈(暗示侯景)再问“亨国几何”答道:“元嘉元嘉。”
(宁文帝无嘉至三十年,重言者过无嘉也)武帝大喜,以为加倍
于文帝之年。

时革命之初,武帝临政苛急,志公假神力给武帝,使他能够看见
过去的先君,受苦地下,从此武帝才开始恤刑行仁。

有一次,武帝与志公登钟山的定林寺,志公指著前面的独龙阜说:
“此为阴宅则永其后。”武帝问:“谁当得之?”曰:“先行者
得之天。”天监十三年,大士示寂。武帝忆想当年之言,就以二
十万金易其地,为大士建浮图五级,上面镇以无价之宝,并敕王
筠勒碑;出葬时,武帝驾车亲临致典。大士忽然现身云间,万众
吹呼雷动,声震山谷,自是道俗奉祀。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