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念佛四十八法(2)

恳切持名 处一切无可如何之境,而不悲者,非人情矣,然处一切无可如何之境,而徒悲者,又岂明佛性乎,既悲矣,则当思出苦,当思与一切众生毕竟出苦,当思佛之所以称大悲者,为其能拔众生出苦也,我以悲心念佛,求佛

恳切持名

处一切无可如何之境,而不悲者,非人情矣,然处一切无可如何之境,而徒悲者,又岂明佛性乎,既悲矣,则当思出苦,当思与一切众生毕竟出苦,当思佛之所以称大悲者,为其能拔众生出苦也,我以悲心念佛,求佛之悲,拔我之苦,其念宜何如恳切耶。

供养持名

凡遇佳节,或佛诞日,香花灯果,随分供养,是谓财供,非法供也,心之法供,胜于一切财供,近来邪教盛行,上供之法,广罗祭品,何益修行,如清净普度皇极寿元,无为大乘等种种邪教,请乩圆光,招魂引鬼,耗人家财,欺肆妄言,而于念佛一门,迥然各别,有识者万勿为所惑也。

报答持名

父母之恩,恩之最大者也,宜如何报之哉,一切饮食供奉,立功扬名,衡以世间之法,报非不善,然究非了局,我惟报以念佛,为彼回向西方,已为下一金刚种子,再出头来,自有解脱时分,况无边罪障,悉能消释乎,欲报恩者,不可不知此法。

布施持名

凡见苦恼者,先安其身,然后开导其心,劝之念佛,所谓救一时之苦,布施为急,救历劫之苦,念佛为要,或见人物有难,力不能救,当急为彼念佛安其魂识,或清夜朗诵,以施鬼神凡大兵大疫之年,五更持诵佛名,能消冤厉,当思我此一声阿弥陀佛,上穷有顶,下极风轮,尘刹众生,一时受益,其布施不可思议也。

心念心听持名

心忆而后动于舌,舌动而复返于心,舌既有声,耳还自听,是为心念心听也,心念心听也,心念心听,则目自不能妄视,鼻自不能妄嗅身自不能妄动,一个主人翁,被阿弥陀佛四字请出来也。

声中持名

念佛之声,既已纯熟,于六尘中,惟一声尘,六根之用,全寄于耳,身亦不觉其旋绕也,舌亦不觉其鼓动也,意亦不觉其分别也,鼻亦不觉其呼吸也,眼亦不觉其开闭也,观音势至两圆通,即是一也,无不通也,无不圆也,根即尘也,尘即根也,根即识也,十八界融成一界也,初或未调,久当自入,凡念佛时,取净地四五尺,右绕一匝,然后徐徐出声,渐渐声高,如是到三匝之后,觉自己心声透露,旋绕太空,圆里十方,遍周法界,是安住身心世界于念佛声中也,是以此身心安住于念佛声中而念佛也,此是胜境能灭心垢,宜勤习之。

光中持名

声者心声也,光者亦心光也,心声旋绕之处,即心光焕发之处,安住于心声中而念佛,即安住于光明中而念佛也,此亦胜境,能灭心垢,宜勤习之。

镜中持名

心声旋绕,心光焕发,心体自然批露矣,夫此一真心,如大圆镜,洞达无遮,十方三世我佛众生,浊世苦轮,净邦莲萼皆镜中影也,声中即是光中,光中即是镜中,此是最胜境,能永灭心垢,宜加意勤习之。

不断持名

朝也念,暮也念,无事也念,有事也念,净处也念,秽处也念,无有一念非佛者,即使日用应酬,有时间断,然断其言句,不能断其真命脉也,功夫至此,成片易矣。

不杂持名

不杂者即是止也,止者定之机也,止杂念而正念现矣,杂念有三,一善念,一恶念,一无记念,三者除尽,方为不杂,心要寂寂,寂寂则善恶念不生,心要惺惺,惺惺则无记念不生,佛外无念,故常寂寂,念中有佛,故常惺惺。

不住持名

不住者即是观也,观者慧之机也,前一句过去矣,后一句未来也,中一句亦不住,前一句过去矣,后一句未来也,现在一句亦不住,了了分明而不可得,不可得而了了分明。

即禅即佛持名

或看一句话头者,谓之参禅,或坐而息念者,谓之坐禅,参也坐也,总是禅也,禅也佛也,总是心也,禅即佛之禅,佛即禅之佛,念佛法门,何碍于参禅坐禅乎,且参禅者,能将此阿弥陀佛四字,当做一句话头,念来念去,反覆不舍,不言参禅,禅在其中矣,坐禅者,要到一念相应,豁然如托空,方为得手,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时,非相应乎,念到心空时,非永远相应乎,于念佛时,不昏不散,止观定慧,念念圆成,若欲别求禅那,禅当更在何处。

即戒即佛持名

持佛戒以治身也,持佛名以治心也,持之久而心纯,持之久而心空,念性戒性,非有二也,板板持戒不得出头,板板念佛,则临命终时,大破鬼关,跳出三界矣,若奉戒已有工夫,即以此回向西方,必生中品,若未能兼顾者,且勤念佛,如就救头燃。

即教即佛持名

一大藏经,皆从心起,心若无佛,教亦徒然,然心中亦何人无佛哉,自不念耳,教下未有不看楞严者也,看楞严未有不轻势至而重观音者也,即此一见,己成生死根本纵学遍种种知能,不过滋润苦芽,生死观头总不得力,愿速放下,往生西方亲觐弥陀,若不能放下,即将此学经演说功德回向西方,发四宏愿,亦不唐捐,若宏扬净土一门,详说念佛功德,则举目动念,皆是庄严西方,上品往生,更复何疑。

无持而持

一事才完,一语才罢,尚未打点念佛,而四字佛名,滚滚出来,此三昧易成之象也。

持而不持

持名不懈,快足又快足,于念佛时,明明持此四字,念头不转,而四字忽然一停,亦非有即四字之念,亦非有离四字之念,亦非有四字以外之念,此谓暂得胜境,非真心空也,然勤勤念佛,此境屡现,则渐渐心空,若因一念心空,遂逐昏沉,是谓无慧,当知心愈空则念愈灵,心愈空则念愈净,以佛心中之我,念我心中之佛,空与不空,更在何处,譬如日与月,赫濯乘宝宫,旋绕须弥山,周流照天下,噫此何如妙觉圆明哉。

孤身持名

比丘修道,不求伴侣,念佛之境,孤寂最佳,高低有宜,缓急随分,打成一片,正在此时,当知身孤,而心不孤也,诸佛及弥陀之心,未尝暂舍乎我,举意佛知,开口佛闻,何忧孤寂乎,若净土法门,未能了了,须多购净土书读之,如弥陀经,观经,智者大师十疑论,天如则禅师净土或问,大佑禅师净土指归,龙舒净土文,净土晨钟,西方公据,西方确指,云栖法汇,弥陀疏钞等书,宜勤披阅,此姑举明白易晓者言之,此外尚美不胜举也,访通晓净土者叩问之。

结期持名

结期者,结七日之期也,若独自结期,可用干粮水果生姜油四种为食物,炉香灯油蒲团坐椅棉衣风帽净桶草纸八种为用物,除十二种外,一概不留,便可七日中不与人来往,畅然念佛也,若有五六人,同发心结期者,则必延请护七师一位,严立条规,约束在前,一切起居饮食香花灯果,护七师照应全备,则同七者亦可于七日中至心念佛也,若局于情见,不知修行利害者,未可草率为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