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宗教超然于科学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一切都被科学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而取得的令人诧异的成果主宰着,而且,人人都为这些辉煌的成就而感到骄傲、自豪。人类早已踏上了月球,散步观光于在史书记载中被我们的祖先敬重的天堂,宇航员已能在飞行于大气层中的宇宙飞船上平安地生活好几个月。人类又开始探索更遥远的恒星和行星了。所有这一切都归功于科学知识及技术的巨大发展。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无不充满了科学,我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都受到科学革命的洗礼。人类几乎成为科学的再造者及奴隶,不久我们将对它俯首就命、顶礼膜拜了。这就产生了一种盲目崇拜科学的病态,所以有些人千方百计地在科学中寻找证据来证实说明自我宗教的合理性、正确性,为其辩护,使之冠以“现代”、“摩登”、“真理”、“受欢迎”之类的美称。

有些佛教僧人及居士,出于好心,想方设法、费尽心机进行各种草率、冲动的努力,曲解佛陀教义,求全于现代科学,以此来标证佛教本是一个科学的宗教。毋庸讳言,佛教哲学与现代科学有其平行性、相似性的部分,这些在理智上都是十分诱人奋进、妙趣横生、激动人心,甚至使人目瞪口呆的。但是这些都是表面的旁枝末节,根本没有涉及到佛教的本质、核心、中枢及本位。

下面,就让我们简单而认真地思索二者之间的一些相似点。

无著,公元四世纪时著名的佛教哲理学家,当他谈到原子时说,无物质本体——无性,无本体之形状——无相,原子是由如实智——佛性通过无限的意识分析过程构造而成,现代物理学中的原子概念说几乎没有超脱这一早在1600年前由梵文写在佛教经典中所给予的定义。

有一次,我应一位科学家朋友的邀请,参观了离巴黎不远的一个核研究中心——Saclay,我向在那儿工作的物理学家们简单的介绍了关于原子的“佛教定义”,并询问他们对此有何评论。他们说即使在今天,他们都没有超出这一定义的范围,并一致认为:原子并没有任何物理形象,看不到也摸不着,它是由意识的思维而架构的,是一种纯概念形式。

真是令人惊叹不已,公元四世纪的一位僧人,对原子的解释竟然如此紧密一致于现代物理学。他并不是一位物理学家,也无兴趣于物理学研究,他是一个超凡脱俗的宗教徒,一个哲学家,他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他又是怎样得到这样的结论的呢?不是依靠外界科学人工仪器,他的“仪器”就是由禅定发展、净化而来的智慧,并由此而证悟了真理。

根据佛教的哲学理论,正如无著尊者在《大乘阿毗达磨集论》阐述归纳的一样:时间仅仅是个符号、标记而已,由于因与果无间无断、念念生灭的假名而设;空间是一切持续无间的因果和瞬息万变的活动发生的所在地。这就是说,在一切因果相续、往复循环的“业”活动中,时间与空间是分不开的,他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没有单独的时间存在,这与现代物理学理论模式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点。

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科学家们来说还无法理解、掌握的爱因斯坦“相对论”,早在1600年以前却已有了这样的先知先觉。爱因斯坦声明,时间并不是孤立的存在,时间与空间有内在的联系及相互作用。在“相对论”思想中,不能避开时间而谈空间,反之亦然。这就是说时间的自我存在是没有的,时间与空间是等价的。

佛教并未就此止步,而是更进一步地阐述在超出时空以外有一绝对的境地,那就是最终的绝对真理,叫做“涅槃”,此境地不因时空、因果而变化,超越思维语言及科学的疆界,“心行处灭,言语道断”,这是一块物理学还没有涉足的领地。

十九世纪初期,当科学家们还不能领会“相对论”时,他们把世界看成一个“机器”。随着量子力学的出现,特别是在原子及亚原子的领域里,宇宙机械学说不得不被抛弃。最新出现的观点,不再把世界看成一个由迥然分割、互不相干的“零件”组成的机器,从本质上看,宇宙是一个相互关联、综合构造、包罗万象的有机统一体。

我希望再一次强调,这种最新的观点对于佛教哲学来说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2500年以前佛陀在其《缘起经》的教理中就明确、鲜明地阐述了因缘律。所以可以说“因缘律”与“相对论”之间存在着统一完美的协调。

根据这种教理,一切存在,包括我们有情生命在内,本是一个自在联系的统一构体,当然其中还包含了因果的存在。一切事物依托众缘和合而生,亦随众缘分散而灭。没有一样事、一个动物、一棵植物是孤立的静止的存在,没有一件东西、那怕是一粒微尘是因自我隔离而存在的。万事万物,包括我们生命在内,都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因果相续的共存。

现在,我们再回到把原子的思想理论看作只能由意识产生、见不到、摸不着的概念上来,正因为这个世界是由原子构成,所以,从本质绝对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也就不外乎一个概念罢了。

佛教哲学中的这种观点,早在先于现代科学问世许多世纪以前,由我在上文中提及的无著尊者的弟弟,清楚明确地表达出来了,他就是同样著名而声震当时的世亲尊者。他遵照佛陀原始教义,发展了被称为瑜伽学派的哲学理论。这一佛教哲学派别在以后呈现高度的发展,它详细地论证了世界、宇宙只是一种标志、名言、观念而已,而且还进一步主张不但外部世界如此,我们内在意识本身也是一种标志、名言。

正如上面所说,若把这当作学术知识来研究,那是十分令人兴奋的事。但这并未涉及到宗教的本质。若从科学中寻找支持来证实宗教的真理性,那是徒劳无益的,也是无意义的。就我们所知,所有的宗教都主张慈爱是高尚的、美好的,比憎恨更值得赞扬、珍惜。这一点被认为是宗教的“心脏”,但这个为所有宗教普遍接受、采纳的简单而基本的道德真理,并不能由实验室的科学证实有任何价值。在实验室中,通过物理观察身体上的化学反应及心理效应变化,可以得出忿怒瞋恨有害于身心,而仁慈友爱则可促进身心健康,尽管如此,这并没有向我们表明爱与恨在道义上具有何种不同的意义。但在宗教方面,这就博大精深了。宗教解释什么是“爱”、什么是“恨”及其它伦理、道德的价值,它们的善与恶对自己、家庭、亲朋、邻居、社会乃至其它方面的作用与影响,由此而得出爱高尚于恨这一朴质的道德准则,科学在此是望尘莫及的。佛陀宣说绝对真理超出逻辑推理概念,所以说宗教的真理超出了科学,科学的概念始终在不停地修正、变化、发展,而宗教的真谛则不生不灭,湛如不动。借用变化无常的科学概念来支撑常如不变的宗教真理,那既是自相矛盾,又是荒谬可笑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