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在中日文化交流中,佛教交流是核心,两国佛教界为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佛教是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坚固纽带,中日两国关系的未来有赖于两国人民,尤其是两国佛教徒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第三、佛教是和平的宗教,佛教徒是和平的使者。化干戈为玉帛,化戾气为祥和,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也是佛陀本怀之体现。中日佛教界应把中日两国的世代友好相处当作慈悲济世之大业,以佛教慈悲智慧的精神教导民众、感化民众,促使一些人不再做有损于两国人民感情的事,不再做有害于两国人民传统友谊和共同利益的事。对此,两国佛教界肩负重任。 佛教在线: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佛教界积极参与抗日护国,其间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层出不穷,您是否能够简单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中您所熟悉的部分,其中令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学诚法师:抗日战争的8年时间里,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在枪林弹雨之中,到处都有出家人保家卫国,舍命捐躯的身影,活跃着一支支战地救护队,以至于许多人在报纸上疾呼国民“向和尚学习”。厦门、汉口、湖南南岳山、宁波、上海、广州、成都、重庆、云南鸡足山、衡阳等地都成立了救护队。长沙佛教徒成立“十愿抗敌团”直接投入抗日前线。江苏龙池山僧恒海组织抗日游击队,任队长,队员千余,成为著名的抗日和尚司令,1938年在日军扫荡太湖马山时,粮尽援绝壮烈捐躯。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圆瑛大师。1939年9月1日,圆瑛大师因积极响应抗日,被日本宪兵逮捕投进监狱。狱中受尽日军的严刑拷打、残酷折磨,但坚贞不屈,始终保持了爱国僧侣的崇高气节与民族大义,出狱后致书北京中国佛教学院师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教徒有责”。1942年在天津佛教居士林演讲中明确提出爱国与爱教不可分离,临终之前留下遗嘱:“愿我全国佛教徒同心同德,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致力于和平事业,应思利民护国、饶益有情,乃成佛之基,众善之首”。一代爱国高僧的民族气节值得我们后人去思考、去学习。 佛教在线:太虚法师和赵朴老等老一代佛教界领导人都曾积极致力于中日佛教界的友好交流活动,近年来,“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大会”等交流活动也在积极展开,这些活动对于促进两国佛教事业的发展和两国的友好关系都产生了积极贡献,请问中日佛教界在战后的交流中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诚法师:抗战期间,作为佛教领袖的太虚大师身先士卒,带领全国佛教界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他通电全国,呼吁国内外佛弟子同赴国难。赵朴老冒着生命危险救济灾民,训练青年送往抗日前线。但二位大德在战后都积极致力于中日佛教界的友好交流活动,这是他们的高瞻远瞩,也是他们的深沉悲愿。当然,日本佛教界的有识之士亦心存同感。 佛教在线:近年来,“钓鱼岛”、“参拜靖国神社”、“教科书”、“慰安妇”、“遗留化武”等问题一次次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在目前中日关系的困难时期,我们佛教徒应当如何维护和促进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 学诚法师:诸佛至爱者众生。佛陀的遗教要求我们中日两国佛教徒在此关键的历史时刻更要做两国和平友好的使者,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消除两国人民的隔阂、误解,沟通两国人民的真实情感,增强两国人民的相互信任,发扬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警惕法西斯军国主义借尸还魂,用清凉的法雨浇灭被某些右翼政客恶意误导的民众情感上的无明之火。 佛教在线:作为佛教徒,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应当如何对待? 学诚法师:太虚大师、圆瑛大师、弘一大师、印光大师、九世班禅大师、巨赞法师、倓虚法师、乐观法师、赵朴老以及许多为抗日救国慷慨捐躯的出家僧侣已为我们作出了样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