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本来不二和后来合一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玄兹:
  不谈物我怎么就不能把物我两忘呐?在绘画史上有画家通过画画达到物我两忘的故事。这故事从正面说明不谈物我可以达到物我两忘。这个例子的关键点是不用谈物我也可以达到物我两忘。而不是像千兄原来说的那样:“必然是先谈物我,然后才可能达到物我两忘。”

  大千:
  谈是说出来吗?画家意识到“我在作画”就是谈到了物我,然后才能谈到两忘。

  玄兹:
  罢,罢,意识就是谈,呵呵。

  二麻子:
  嘻嘻,玄兹兄,这个不够仔细呀……如艺术家等进入“忘我”境界,不过是能所(我人)两相里,所相大能相小故对我相一时观察不到罢了。观察不到,自己一时所谓“忘掉”,其实没忘。画家用笔,没糊涂到用脚去拿吧?没能干到用别人的手画吧?可知能所未忘,只是细微。就是不谈,这个也破掉。
  不过麻子还是挺高兴你举这个例子。嘻嘻。所谓粗细差别,你举的例子细,限于粗心就很难破你这个例子。

  玄兹:
  嘻嘻,画家能达到的境界恐不限于此哩!以前曾读一画家的自我简介,其中说到“画四十年,终有一悟”。当然这个“悟”是否究竟外人不好从字面上判断,但可以看出这一悟并不是画画过程中的渐变,而是某种突变。
  我举这个例子意在说明不用(语言)谈也可以达到物我两忘,甚至达到这个例子中的悟。但千兄说意识就相当于“谈”,嘻嘻,玄兹也就没话可说了。按照千兄的这个等效说法,以后我们之间的谈可以用意识代替,比如“我么谈点什么”换成“我们意识点什么”,哈哈。

  二麻子:
  有意思……嘻嘻。你说的在你的意思下这地方自洽……麻子要提醒的是,佛门的悟,不是简单的物我两忘。

  玄兹:
  嘻嘻,同意老兄说佛门之悟不是简单的物我两忘。

  下面是一现代画家(张君)与其友人的对话:   
    发问张君:时下君已入何境界?
  答曰:时混时悟,混中有悟,彻中犹混。
  再问:君何时得入彻悟之境?
  又答:学画之道,心在悟中,悟在天外,无彻无悟,方为涅槃。

  又:玄兹个人并不赞同人们追求理论上的自洽。
  再给个例子:潘天寿大师认为“物境与心静合,便可实境而入化境,空灵奇变,无所挂碍,意参造化,左右逢源”。
  画史中物我两忘的出处:(【唐】张彦远 )遍观众画,唯顾生画古贤得其妙理,对之令人终日不倦。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于妙理哉?所谓画之道也。
  麻兄似乎只是指出画家在绘画过程中的所相大能相小,而张彦远说的物我两忘则是画家绘画过程之外的功夫,如“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
  在莲舟xixi默认文以载道,但不愿说明这里的文是否包括西文。实际上梵文、藏文、中文以及西文都能载道。更广义的,绘画乃至自然都能载道。

  二麻子:
  嘻嘻,这两段……
  当然,不仅文载道,画也可载,万物都可载。而且实际上确实也是万物都载道。所以禅德有云“无情说法,烁然说”。
  问题是谁能懂罢了。
  “张彦远说的物我两忘则是画家绘画过程之外的功夫”──此处不可考证!说的跟做到的可以相当不同,而当事人还可能完全看不出这个不同,一心以为相同。嘻嘻。这就是粗心看不到细心行的效果。所以这点上,是说是做,做到哪里,是真正的差别,而在语言里分别这个差别相当困难。

  玄兹:
  既然不可考证,我们就无法判断张彦远言行是否一致。

  二麻子:
  对,没法考证,麻子也就没去判断他是否一致了……不过麻子实在有几位艺术家朋友,包括搞雕塑,画山水等方面的。直觉是,这方向路数不容易到。当然,就是内道也不容易,嘻嘻。

  玄兹:
  俺以为要把艺术家和艺术大师区别开来……俺举的例子如潘天寿是大师级的,从大师们说的话可以看出其水平是不低的。似乎可以这样说:内道成功的几率大些,搞艺术的也有成功的可能,但几率要小些。

  二麻子:
  嘻嘻,你这个看法也没法考证。
  你看得懂毕加索那些变形得乱七八糟的画吗?麻子见识的艺术家们,依麻子看法,嘻嘻,也看不懂。不过麻子有个看法,说出来很吓他们一跳。当然,麻子并不能证明麻子说的就是对的。嘻嘻。
  那些局部相当准确,却构成乱七八糟全局的局部,是大脑在形成对外界全局形象前的零部件。把这些零部件拼对了的是常人,拼错了的是神经病,能在拼对拼错间转换的是天才。哈哈。
  想知道怎么知道是这样子的吗?禅定到某个深度,这些过程自己都能看见。

  玄兹:
  嘻嘻,潘天寿与毕加索相比如何? 

  二麻子:
  没看过潘的东西,不知道了,东方有这个文化。西方没有。毕的东西我也不认为是什么悟。

  明心斋主人:
  我倒觉得,艺术水平如何与作者是否开悟等境界没什么关系,我恰恰觉得大师留下的文字不怎么样。

  二麻子:
  此言甚是击中要害。好!

  玄兹:
  嘻嘻,本来是谈潘大师说的“合”,再回顾一下……(编按,以下直到“现在的问题是‘合’,需不需要证?”,是玄兹整理的相关讨论的回顾)

  明心斋主人:
  潘老的画不敢乱议,但谁不是“心境与物境”合啊?连小偷、妓女、魔鬼、畜生都是心境与物境合,想不合能做得到吗?看来差别只在于合的是什么样的境界而已。

  玄兹:
  不乱议是比较可取的态度……在我们自己尚未证得物境与心静合时候更应该出言谨慎。在人类社会中,社会分工比起古代而言越来越细,菩萨化现成大科学家,大艺术家也是可能的。在我们凡夫识别不出来某大科学家、大艺术家是否菩萨化现时,决不能轻易将其贬之。比较可取的态度是不论。

  明心斋主人:
  您误解我的意思了。我认为任何人的心境在任何时候都是与物境合的,连我们愤怒、失望、沮丧、造恶业时都是如此。

  玄兹:
  没误会,关键是如何“合”。

  明心斋主人:
  对啊,所以说,心境与物境合是不需要证的,那是躲都躲不掉的。只是如何“合”高下有区分。这里面据说相差不少。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