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成立,皆由一心也。建立亦得,扫荡亦得,尽是妙用,妙用尽是家。非离真而有立处,立处即真,尽是自家体。若不然者,更是何人?一切法皆是佛法,诸法即解,脱,解脱者即真如。诸法不出于真如,行住坐卧,悉是不思议用,不待时节。“立处即真”及“解脱者即真如”都是修禅者所追求。马祖禅法,开放自由,只要心中有佛诸事皆行。《五灯会元》载: 洪州廉使问曰:“吃酒肉即是,不吃即是?”师曰,:“若吃是中垂禄,不吃是垂福。”马祖不斤斤计较“吃”与“不吃”的问题,而是尊重对方的抉择,因为“福”与“禄”皆是人之所好,跟达道无关。他面对官员所问的难题,以平常心的心态处理,在尊重对方原则下,作出一个人佛双赢的响应,鼓励对方以平常心作出抉择,使求佛者心安理得,无碍达道。 文献中记载马祖弟子关于“平常心是道”的资料颇多,摘录如下: l《无门关》载: 赵州(从谂778-897)问南泉(普愿禅师748-834)“如何是道?”南泉云:“平常心是道。”州问:“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州问:“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廊然洞豁,岂可强是非也”赵州乃于言下顿悟玄旨,心如朗月。文后附诗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普愿禅师(748-834)聊聊数语,便使赵州“顿悟玄旨”,除可见其开悟功力外,亦可见赵州之悟性何等高强。文后的四句诗,乃修禅者常挂嘴边惯用语,强调春夏秋冬各有可爱之处,而人生最可爱之时节是无闲事挂心头,至于如何做到无闲事挂心头,则就要靠平常心了。 2、《五灯会元》载:源律师问“如何用功”,大珠慧海回答说: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严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吃饭及睡觉皆是平常之事,但相对“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就显得不平常了。 马祖提出的“平常心是道”,宗密予以总结说:“起心动念,弹指、謦欬、扬眉,固所作所为,皆是佛性全体之用,更无第二主宰。如面作多般饮食,一一皆面,佛性亦尔。全体贪、嗔、痴,造善恶,受苦乐故,一一皆性。” 人的“所作所为”,包括“饮食”、“贪、嗔、痴”、“造善恶,受苦乐”等都是平常心的表现,皆是佛性作用。宗密又说: 言任心者,彼息业养神之行门也。谓不起心造恶修善,亦不修道。道即是心,不可将心还修于心,恶亦是心,不可以心断心。不断不造,任运自在;名为解脱人。无法可拘,无佛可作。何以故?心性之外,无一法可得,故云但任心即为修也。宗密认为“道即是心”,应让其“任运自在”,发挥“任心即为修”的精神,遇事遇情随缘运作,平常心态处之。故此宗密的“触类是道而任心”,在意义上与“平常心是道”相同。 六、结语 马祖禅法远承达摩祖师及历任祖师心法,可谓一脉传承,并予以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后继者诸弟子例如百丈怀海、南泉普愿、西堂智藏及大珠慧海等人在禅学上都有非凡的成就,甚至其再传弟子黄檗希运、沩山灵祐、仰山慧寂等人亦为一代宗师,徒子徒孙满天下,牢牢地巩固了禅宗的历史地位。马祖禅法以心为本,强调“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生,心为万法之根本”,把人与佛混为一体,其境界有三:一、即心即佛、二、非心非佛、三、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的目的是针对迷惘的求道者,坚定其信心,一针见血指出佛已在心中,无需到处乞求;非心非佛的作用是提升即心即佛的境界,化解求道者的执着;平常心是道是喻佛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在行住坐卧方面,不可不察。总之,遇事随缘,“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平常心之境,庶几近之。 编辑:小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