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马祖禅法三境界释论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一、前言

马祖禅法融合了儒家及老庄学说,具有浓烈的中国文化色彩,成了一门新学问,普受国人爱戴。胡适说:

达摩一宗亦是一种过渡时期的禅,此项半中半印的禅,盛行于陈隋之间,隋时尤盛行。至唐之慧能、道一,才可以说是中国禅。中国禅之中,道家的自然成份当然最多,道一门下不久成为正统。中国禅至此完全成立。

马祖禅法脱胎于达摩祖师及列位师尊的心得,其特点是求佛生活化、平淡化,强调心佛一体化,在接机教化弟子时,动不动就棒喝及打骂,使受教者从吃苦中去顿悟事理及人生。这种教学方法,正是禅宗的教学特色。

二、马祖生平

马祖道一(709-788),中唐著名禅僧,俗姓马,名道一,汉州什邡(今四川省什坊县)人,世称“马祖”或“马大师”,师事南岳怀让禅师,并为法嗣传人。其家世事迹不详,史料鲜载。马祖容貌奇异,“生而凝重,虎视牛行,舌过鼻准,足文大字”,天生慧根,与佛有缘,童年在本邑罗汉寺出家,后赴资州,“削发于资州唐法师(处寂)”,20岁时,受具足戒于渝州(今重庆)圆律师。唐法师乃禅宗五祖弘忍的再传弟子,收有弟子来自新罗国(今韩国)王子无相。无相又称金法师,是当时禅学革新派份子之一,马祖慕其名,前往参学,植下禅学维新思想。他在24岁即开元二十一年(733)时远赴南岳,拜怀让禅师(667-7~)门下,初人住传法院,鲜与人交谈,常独处禅房,唯坐禅为务,来访者一律拒诸门外。怀让见其气宇非凡,知非池中物,乃对其作出点化。据《景德传灯录》载:

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怀让)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甚么?”一(道一)曰:“图作佛。”因此,怀让取一砖与石上磨。一曰:“磨砖作么?”师曰:“磨作镜。”一日:“磨砖岂得咸镜耶?”师曰:“磨砖岂得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一曰:“如何即是?”师曰:“如牛驾车,车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一无对。师又曰:“汝为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若学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道一闻师言,“豁然开悟”,“心地超然”,遂“侍奉十秋、日益深奥”。怀让芸芸九弟子中,以道一悟性最高,只有他“密受心印”,得曹溪禅法真传,成为法嗣传人。

天宝初,道一离别师门,肩负弘法使命,远赴建州建阳(今福建)佛迹岭聚众传法、收有志贤、慧海等名僧为弟子,后返江西,到处弘扬佛法,先后至抚州临川(今江西)西里山、虔州(江西南康)龚公山(今宝华山)等地传法凡30余年。大历四年(769),道一虽年届六十,精神瞿铄,魄力未减,驻锡钟陵(今江西南昌进贤)开元寺(该寺历遭劫火,现名为佑民寺),执掌寺务,成绩蒸蒸日上,求法者众,弘法活动活跃于洪都(今南昌),并以之为基地,大弘禅风,《靖安县志·仙释卷》有“求官去长安,求佛往江西”之流行语,是时四方学者、公卿巨贾及善信等,慕名而至者,络驿于途,有关盛况,《高僧传》卷六载“于时天下佛法,极盛无过洪府,座下贤圣比育,得道者颇众”。《景德传灯录》亦载:“连帅路嗣恭聆风景慕,亲受宗旨。由是四方学者云集座下。”唐贞元四年(788),马祖圆寂,享年八十,僧腊五十。弟子因其生前有“吾之朽质,当于来月归兹地(指石门山,在江西靖安县)矣”之语,故于石门山建塔安放其舍利,宪宗时获追谧“大寂禅师”,及蒙赐“大庄严”塔额,清雍正时,更获加封“普照大寂禅师”之号,享誉之隆,一时无两。马祖承佛命,弘扬禅法,一生不辞劳苦,仆仆风尘,奔走于福建、浙江、安徽、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尤其是江西一地,更见足迹处处,据闻经他掌管的山西道场就有48所之多,而有文献数据记载者则有近40处。

马祖名满天下,从游者无数,“亲承弟子八十八人,出现于世及陷遁者,莫知其数”,名师出高徒,其弟子具非凡成就者甚多,例如百丈怀海、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大梅法常等都是一代名僧,《景德传灯录》载:“人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为一方宗主,转化无穷。”马祖一派,门庭繁茂,人才济济,弘法力量强大,以江西洪州南昌为弘法基地,世称洪州宗,其法曰洪州禅、江西禅或马祖禅。

马祖高足百丈怀海禅师有两位出色弟子:一是义玄禅师,二是灵祐禅师,前者创立临济宗,后者与其嗣徒慧寂禅师创立沩仰宗,临济宗又衍生杨歧派和黄龙派,上述各宗及派,均属洪州宗系,宗风延绵至今。马祖一生贡献于弘法利生事业,善作长远计划,除革新禅法外,为解决经济问题,鼓励僧侣自耕自给,创立丛林制度,并由嗣徒百丈怀海重订寺院清规,史称“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影响深远,“天下僧人,翕然宗之”,所订清规,至今仍受佛门重视。

马祖禅法,既有传统,也有创新,其境界有三个层次,一日“即心即佛”、二日“非心非佛”、三日“平常心是道”。

三、即心即佛

“即心即佛”,亦作“是心即佛”或“心即是佛”。“无论凡夫心、佛心,其心之体与佛无异,此心即是佛”。此系由《华严经》“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而来。马祖的“即心即佛”思想,内含华严和唯识佛理,据他自言是远承达摩祖师及《楞伽经》。《祖堂集》载:

汝今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是故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来,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开悟。又数引《楞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自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又云:“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达摩心法,强调“一心”,强调“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其后继之法嗣传人,例如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对于“即心即佛”的禅法,都予以尽量发挥,尤以六祖为甚,卓见卓识,光耀千古,摘录《坛经》如下:

1.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是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菩提只向心说,何劳向外求玄?

2.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识心见性,自成佛道。实时豁然,还得本心。六祖惠能远承达摩心法,强调“自心是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本心生万种法”、“识心见性,自成佛道”,后继者怀让得其真传,弘法时开示曰:“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能住,若达心地,所作无障,非遇上根,宜慎辞哉”禅宗传到马祖道一,成果更丰茂,奠定了洪州宗雄厚根基。有关马祖谈“即心即佛”的言论,文献数据记载颇多,摘录如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