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试论《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2)

目前,经过广大佛教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佛教的道风建设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毋庸讳言,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佛门 净土 也并不清净。赵朴初会长曾尖锐的指出:“一部分人的信仰淡化,戒律松

目前,经过广大佛教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佛教的道风建设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毋庸讳言,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佛门净土也并不清净。赵朴初会长曾尖锐的指出:“一部分人的信仰淡化,戒律松弛,有写人道德败坏,结党营私,追名逐利,奢侈享乐乃至腐化堕落,个别寺院的极少数僧人甚至有违法乱纪,刑事犯罪的行为。这种腐败邪恶的风气严重侵蚀着佛教的肌体,极大地损害了佛教的形象和声誉。如果任其蔓延,势必葬送佛教事业。”赵朴老的话振聋发聩,令人忧心。

根据我省佛教界目前的现状来看,道风建设非常好,不像上面说的那么严重,但也不是什么问题都没有,各方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道风建设形式仍然十分严峻。一些出家僧人对佛教未来和走向缺乏责任感,使命感。没有前瞻意识,忧患意识。安于现状。对弘法利生缺乏热情,或者只关心自家寺院,对外界。对世事缺少关心。甚至对不修行,不守戒律,僧尼违滥等败坏佛门的现象也无动于衷,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对此现状有比较客观和冷静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有所改革。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我认为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应该先从加强寺院管理入手,寺院不仅仅是出家人修学的道场,也是联系信徒的纽带,更是佛教界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立足点,因此不论从佛教自身的发展和佛教为社会服务来说,还是从体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来说,管理使用好寺院已经成为我们宗教教职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寺院僧团形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住持,一寺住持如果整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心无远虑,疏于管理,教团内部必然产生败坏佛教的恶行。因此寺院负责人应该具有的素质,以身作则,抓好寺院的道风建设,积极探索传统丛林规约与现代化管理模式相结合的寺院管理新体制,建章建制,使各项活动都有章可循,从而使佛教寺院纳入规范化管理,这样就能够形成佛教对四众弟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另外,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需要培养一支爱国爱教,有坚定信仰和相当佛学知识的僧才队伍。出家僧人是人天师表,是佛教界的精神领袖,他们的政治倾向,言行品德,宗教修养对信教群众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历史上,我国佛教曾出现过“家家弥陀,户户观音”的辉煌时代,赢得了炎黄子孙的普遍信仰,这是与历代高僧大德大力倡导佛法入世的精神分不开的,时人多由对高僧的倾服而敬信佛教的。而在现今我们恰恰缺少这样的曾才。目前应尽快培养一批热爱祖国,接受党和政府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能联系信教群众的,有坚定信仰,较高佛学造诣和修持力,具有一定现代文化知识和管理才能的高级僧才。这是关系到我们佛教命运和走向的头等大事,是我们佛教事业建设与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

三, 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一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服务社会,造福人群

佛教不仅是出世的解脱之道,而且是入世的救世之道,传入我国后,中国佛教信徒实践佛陀遗教,倡导“利生是事业,弘法为家务”,形成中国佛教济贫救苦,饶益有情的优良传统。综观历代高僧大德,他们在宏扬佛法的过程中,从事修桥补路,植树造林,行医施药,赈灾救难,救死扶伤等社会福利事业者,可说是历代不乏其人。我们出家人,毕竟也生活在这个现实社会中,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一切生活资粮无不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如果脱离社会,势必失去了佛教的生存发展空间。

党和政府鼓励和支持我们宗教界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发展和稳定服务,鼓励我们多做善行善举,在国家的引导和管理下,多从事一些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公益慈善活动,使广大信教群众把主要精力用于经济建设,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救济的贫穷者必将减少。但是。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有些生产力不发达的地区还将持续存在一段时期。因此,还有一部分人在天灾人祸前需要救援。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需要扶助,在医治疾病方面需要支持,在希望工程中需要捐学。对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党和政府分忧,解民众之难,报国家恩,报众生恩,慈善事业,是佛教界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佛教徒实践佛陀教导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发扬佛教慈悲济事的优良传统。遵照佛陀“众生平等”的教导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情怀,宏扬“人间佛教”思想,实践慈悲济事,人溺己溺的菩萨精神,开展救灾扶贫等慈善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将佛教的慈悲精神融入于社会伦理和精神文明的主流中。佛教提倡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离苦的奉献精神,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充分发挥佛教优良传统,办好慈善事业是非常必要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想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

各位领导,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佛教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与社会背景的协调与整和,中国佛教本身有着同中国社会不断适应的历史传统,不会也不可能脱离中国历史发展轨迹,只有在新的时代增添新的内涵,这是佛教发展和完善的必由之路。

最近,中央有要求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其中很长篇幅是有关宗教的论述,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宗教理论方面的概括性表述,也是对宗教工作时间的基本要求。已经引起我们宗教界广泛的关注和积极反响。我们愿意乘学习《纲要》的东风,将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研讨活动继续推向深入。团结和带领广大信教群众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小月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