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法”要从哪些闻?龙树菩萨说:“由三处闻:从佛闻法、从佛弟子闻法、从经典闻法”。佛陀住世时,能够从佛身边听闻正法;佛陀涅槃后只能从佛弟子处闻法。我们阅读经典是“以戒为师”,从经典中透过语言文字所诠释教义来了解佛法。 多闻正法,有哪些功德呢?《瑜伽师地论·声闻地》云:“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听闻正法,能知道善法、恶法,有漏无漏法等,知道有所取舍;听闻佛法,知种种善法,可以去修学;听闻正法,知道恶法会招感恶果,能止息恶心,遮止恶心的现起;听闻正法可以断没有意义的事情,不会追寻外道的修行方式,远离外道,正道修行;听闻正法,如法修行,能够得到涅解脱。不听闻正法哪里能知善恶,《大宝积经》卷五十云:“如是有人,内具诸明解,不闻于正法,善恶何能晓”。 (二)尊正法敬法师 知道正法有如此殊胜,应该如何尊重正法?经典中常言将正法作医药想,为疗众病苦;听闻正法作宝想、作眼想、作明想、作大果胜功德想、作无罪大适悦想。佛法最极珍贵,众生在三界中流转生死,没有善法财作依祜,佛法是渡托我们出三界的舟航;是千身罕遇、万劫难逢,相逢了机不可失。凭借佛法的力量,得以趋凡入圣,应生起尊重心,作眼想:众生在三界流转生死、常堕恶趣,真正原因是愚痴,无有智慧,对于善恶法,不知有所取舍。如盲人于道路不能辨别,现在得闻正法,可以明辨是非善恶、瞎子重见光明生起广大的欢喜心;作明想:由于听闻正法得慧眼,一切境界,如实知了,照彻事理,不会迷惑;作大果功德想:听闻正法,是证得菩提的因性,可以得到菩提涅功德的因性;作无罪大适悦想:所闻正法,于诸法中选择修习止观,现世能灭粗垢罪过,应生大乐想。 对于说法师,应作如何看待、观想?《入菩萨行论》云:“虽遭平常病,犹须依医言,况复贪等罪,百病恒逼逐。”我们应该将法师作医生想,自己作病人,法应作药想,不应追求说法师的过失:或说法师的造词遣句不美妙,说法师的语言不好,如带有太多的地方口音,不应嫌其语言粗陋,不追随听法;或说法师的家庭出身不好;或说法师长得不英俊、不潇洒,嫌其丑陋;或说法师戒行有损,想他是坏戒人,不从他听闻佛法。若追求法师过失,会影响闻法善心。 (三)发何等心闻法及不闻过失 已知道何处闻法及法的殊胜,应该发起什么样的心来听闻。《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云:“往法师所,无杂染心、无散心,听闻正法”。这里明确告诉我们应该以无杂染、无散心来听闻正法。无杂染听闻正法,谓听法时,心远离贡高杂染;其心远离轻慢杂染;其心远离怯弱杂染。能做到远离贡高、轻慢、怯弱杂染,就是无杂染听闻正法。如何才能远离贡高杂染:听闻正法,要应时听、殷重听、恭敬听,不为损害、不为随顺、不求过失,能做到以上这些就可以远离贡高杂染。既知远离贡高杂染,更应知远离轻慢,恭敬正法、恭敬说法的补特伽罗,不轻正法,不轻说法的补特伽罗,即是远离轻慢杂染。听闻正法,不产生轻蔑之想,特别是对法及自己不能产生轻蔑想,就能远离怯弱之想;无散乱心听法,听法之时心不散乱,应生起求悟解之心来听闻正法。专一趣心、专心致志地听闻正法,息诸外缘,心专注于听闻正法,听时耳听心记念无意失。听闻正法来清洗内心的染污。 若不闻法有何等之过失?《成佛之道·闻法趣入》却:“如器受于水,如地植于种,应离三种失,谛听善思念。”如果不能如法地听闻正法,不能得到的功德,如雨天用盆等器物接雨水,容器倒覆,雨水不能入;或容器曾经装过有毒之物,未曾清洗,中有雨水进入,但不能用;或容器有裂缝,即使容器干净,所接的雨水仍是一无所有。以前我们闻法时不专心,如器倒覆,于法仍无所闻;听法时有成见、怀疑、邪执,虽口腔内不洁,不仅不生起功德,反生邪见,更不可救。古德云:“破戒犹可救,破见不可救”。试想,没有正见的人,谁能救护。听法时,虽没有成见,内心散乱,事务繁忙,听了后不曾忆念,即而忘掉,如经语说记在水瓜瓢上。如上闻法具有过失,因为不闻法,不能明辨是非,造无量恶业,招感的是三苦果报,不生正见,堕邪见家中,即生逢无瑕。由闻正法救,远离邪见家。 三、如理作意 何谓如理作意,于所听闻的法理,作如实不谬的作意;“或法住智如实,了知诸所知事;或善清净出世间智,如实觉知所知诸法。如是,名为如理作意”。对于常、乐、我、净起妄执,应不如实所知而妄起增益或损减,是不如理作意;与此相反即是如理作意。简而言之,如其所闻正法理而了知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身器不净,人法无我。于所知事不起颠倒见。云何如理作意?《集异门论》云:“于耳听闻,耳识所了,无倒法义,耳识所引,令人专注,随摄等摄作意发意,审正思维,心警觉性。如是名为如理作意。”这是说对听闻得来的正法,令心专注,常住于正思维当中,令心警觉,对于做无错乱的,识记于心,名如理作意。又《法蕴足论》说的: 云何名为如理作意?谓从善士,闻正法已;内身庆慰,欢喜踊跃,奇哉世尊,能说如是深妙正法。佛所说苦,实为真苦;佛所说集,实为真集;佛所说灭,实为真灭;佛所说道,实为真道。彼由如是内身庆慰,欢喜踊跃,引摄其心,随摄等摄作意发意,审正观察深妙句义。如是名为如理作意。 从善知识处听闻正法,内心庆慰,引摄其心,审正观察深妙句义。如何能做到如理作意成就思维?首先要自性清净。何谓自性清净?用本自清净的心来思维法义,在清净无喧闹的寂静处,认真地思维听来的正法,通过思维通达所闻知的诸法义理。对于不应该的思维即是与法不相应的思维要远离,思维与正法相应之法义,能通晓大小二乘的言教。所思维要依义理而不是依照文字,知晓的佛法虽然不多,但能起深深的信解,以正智慧来思维悟道。反复不断地巩固思维,即恒常不断地思维,并且安住在思维当中。在思维当中,不中途厌倦、畏缩、退怯,使正思维能坚持下去,最终有所成就。《中阿含·习相应尽智经第十三》作如下说: 若有正思维,便习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习护者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尽智。 有了正思维可以便习尽智,尽智即无漏智。何以为无漏智?于无学位所起之智慧,断尽一切烦恼,则知我已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断尽烦恼时所生之自信智,《杂阿含·七一六经》云: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