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般若禅转识教育论(一)(2)

二、转识善导旨一心 约当公元二世纪至三世纪时代,印度佛教般若思想和唯识学说兴,般若体空, 发慧悟净智之功,显证真如之妙,唯识析空,析说心所法之要义。故 佛学 、宇宙、人生观、生命之缘起,依唯识、因明学说

二、转识善导旨一心

约当公元二世纪至三世纪时代,印度佛教般若思想和唯识学说兴,般若体空, 发慧悟净智之功,显证真如之妙,唯识析空,析说心所法之要义。故佛学、宇宙、人生观、生命之缘起,依唯识、因明学说,析理明达,尤以心理学之探索玄微,根、尘、八识、明心物相依之缘起观。现代之纷纭学说,若不究明心识缘起,即根(六根)尘(六尘)相应,互为交涉,事象名词,种种对立,纷纭世态,无不以集起心、缘虑心为城府,故云万法唯心,心生则世界生。然佛学分析心识并非一般之唯心论,实乃唯识论之心所法释义:转识成智,善导思想之心所析法。因知佛学之唯识而非心物对待之唯心论。现世之有执於唯心,和滥用唯物之而种见解,似嫌偏颇。尤以唯物之偏激学说,鼓舞物贵人贱,心灵安立之学养,尚或未知之,而现世之乖僻思想,心无宗趣,失之善导,是以[识变]所引发之杂心而失却心理之平衡,若能明析唯识善导之方,则心澄意净,心体本然寂静。明净的心境,理智清朗,[智为善断],此乃今之教育良策,善导思想之[觉之教育]引端。 

《无相论》谓[转识]有二种:[一转众生,二转为法],为众生者,就是善导众生,能转识成智,转凡入圣。二转为法者,为劝导吾人一切生活如法,能如法,则不招集因果烦恼之业苦,此为宣扬佛法故。故须自转法轮,而能劝转。能劝示众生善法是[转教],感化教示他人接受教化,渐渐而至[解惑开慧]。在佛法教化积重视先[解惑],因惑业未除,障碍心理之顺化。如人有病在身,不能受纳补品药物;又如人应以先净洁身躯,而后可加上锦裳,否则身体垢秽外披华服,也不自在。天台统收一切惑业而起之妄想烦恼,论吾人神志不清,思想混乱,形成种种错觉的困扰与不安,列为三类,一是[见思惑],如身见边见等,邪知见分别道理而引起是见惑。又如因贪念所引起的嗔恚等(如贪求而不得,或患得患失之心情),还有对世间事物,了解不透彻,而生起颠倒想,此谓思惑。见思惑是见与思互相关系,即根尘相应,而为传送於未那识(第七识)之种种分别粘执。吾人若於日常生活中,不论为学,做事,与待人接物,离此[见思惑]业(业是牵引之力),即可离三界烦恼。二是[尘沙惑],谓众生见思数多如尘沙,悲愿的菩萨,为此之故,发愿为度脱众生如尘 若沙之见思惑,若能度脱,则菩萨尘沙惑亦可断矣。譬如学生许多问题,老师也在许多问题中受到困扰,若学生的问题解决了,则老师的困扰即断除。故尘沙惑,乃是[他人分上之惑],故又名别惑,[别在菩萨所断故也]。

编辑:心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