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今西方的觉照禅修大师高丹(Goldstein J.) 善巧地指出,若把上面所说对情绪本身的觉照禅修和现代心理治疗法并行运用,可以互补而达更佳效果。因为心理治疗对心灵的分析,能帮助我们了解和疏导内心的情意结,让心神更容易集中而进入直接觉照情绪和自心的禅修。而对情绪和自心本身的觉照禅修,能帮助行者更深入了解和体会情绪和世事的虚幻性,好让心能更快放下情意结[13]。所以二者虽然有别,但亦能互相扶助而成为更有效的冶疗和个人成长工具。 智慧(wisdom): 智慧是分别事理、断除疑惑和作出拣择的心灵活动。一般来说,培育智慧有三个次第,那就是: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闻所成慧是藉着前人的经验和知识,经过听闻、读闻而摄取知识和智慧。所以闻所成慧的运作是需要依靠形相、概念、文字和名相作为学习和思维的工具,亦是一种“二手”的学习。但是作为入门和缩短学习过程,也是必要的。 思所成慧是把从闻所成慧得来的知识和智慧,或是个人从直接觉照和认知得来的知识,作为分别事理乃至作出拣择的背景和资料,经过内心思维和反省而生起的智慧。例如从觉照感受和情绪而见到它们不同的状态,经过分析和反省,我们便可了知到情绪的生灭因缘和无常虚幻性。建基于如是的背景资料,心就自然生起智慧,而了知到依恋情绪的过患,而决定不可再执着和依恋感受和情绪。 修所成慧是凭借前两种智慧为指南,离开语言文字,不经思虑,当下直接亲身觉照事物而生起的智慧。犹如在打羽毛球的时候,只要眼睛不离开球,身手足便自会任运配合,把球打好,而无需思维如何去打球。若我们能如实直接觉照感受和情绪,并以闻、思二慧为指南,则能当下把触到感受和情绪的无常和虚幻性,继而不用思维分别,而能任运自在,不再受到它们的操纵和束缚。 如实知见(true knowledge) 前所说之眼、知识、智慧的生起都是凭借观照事物的形相和变化而得出来的智慧。如实知见则是以眼、知识、智慧为基础,而进一步觉悟出个中运作的法则。 例如观照感受时,觉照到有快乐的触觉,便有乐受生起,有苦的触觉便生苦受;当乐的触觉灭,乐受亦随之而灭,苦的触觉灭,苦受亦灭。从觉照感受的生灭因缘,我们可以觉悟到“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因缘生灭法则。 如是的因缘生灭法则,是从如实观照感受的生灭而觉悟出来的。须知那些被观照的感受,犹如所有感受一样,都是随因缘生灭而变化无常,所以并不真实。但是从观照此等感受而觉悟出来的法则,于一切时空,乃至放诸四海,皆是真实不虚。所以,如实知见就是掌握(grasp)和理解(comprehend)到从如实了知世间事物的生灭和运作,而觉悟出来的法则之知识和智慧。 当我们能掌握和理解到事物出现和运作的法则,便能提高我们处理(manage)事物的能力。这样,当我们能掌握和理解到情绪和感受的生灭法则,我们便能更善巧和根本地处理自心的情绪和感受。 实则,所谓个人成长的培育,就是学到掌握和理解人际关系及自心情绪的生灭和运作法则,继而能更善巧地去处理它们。所以,若要真真正正达到个人成长,培育觉照情绪而生的如实知见,是不能缺少的。 光明(light) 光明乃智慧的功能。有光明,我们便能了见路上的石块和水坑;既然能够了见,心便无须刻意亦能自然任运,安全而行。同样,有智慧的光明,心便能清晰地掌握和理解到事物和心灵的生灭和运作,继而能任运作出适当的抉择和取舍。 当我们能如实了知情绪和感受的生灭和运作法则,自然会明白到情绪和感受是因有触觉而生。若于苦与乐的触受生起依恋,心便会生起味着的危险,而要承担情绪和感受的拘束和系缚。若情绪是围绕着“我苦”、“我乐”等感受而生,我们便成为情绪和感受的奴隶。反之,若能对所生起的感受投以智慧的光明,便能了知到情绪和感受的虚幻性和众生对情绪和感受的迷恋和执着;继而因对情绪和感受的了解而得自在,和对众生情执的谅解而生起关怀的悲悯心。 在此有必要强调,佛法对情绪和感受的觉照,目的并非要否定或抹煞情绪和感受,而是要以觉照而生起的智慧光明,把不健康的情绪(例如:惊恐、仇恨、傲慢、贪瞋痴等烦恼)转化为由光明引导的慈悲喜舍等健康情绪。没有情绪和感受是不可能赋与世间意义(meaning)和作出取舍抉择的。所谓菩萨,就是以大悲心为动力,去求取究竟的智慧光明,来行自利利他的有情众生;佛陀,就是慈悲与智慧圆满具足的成就。 结 语 从上可见,佛法有一套完整和清晰的明心和调心方法。这套方法是以“觉”为基础,“如实知见”为指导和能自利利他的“智慧光明”为理想。这套方法是佛陀与西天东土历代祖师的亲身经历,继而为世人讲说出来的指引。其中所包含的经验和智慧,实在是人类文化的宝库。 佛法传入西方社会只有百余年,但在此期间,西方人以他们的研究精神和务实文化,把佛教很多神秘色彩的面纱除下,而直接探索佛法中的智慧和处理心灵问题的方法。上文中所谈及的Daniel Goleman 与Jon Kabat-Zinn 就是其中之佼佼者。 佛法本来就不应说是西方或东方的,因为它是真理,而真理是恒常和普遍地存在,不是属于任何人的。佛法是宗教,亦非宗教;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但并非源自中国。不管如何,佛法对人心的研究和处理烦恼的善巧,已是不辩的事实。在讲求精神文明与个人成长的今天,把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佛法拿出来,以不管黑猫白猫的精神,好好应用和认真研究,这正是时候,也有此必要。 注 释: [1]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三(《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册, No. 1579), p.762c。 [2] London P.: The modes and morals of psychotherapy (2nd ed.)( New York:Hemisphere1986)。 [3] G. Davison & John Neale: Abnormal Psychology (6th ed.)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 1996), P.530。 [4] Daniel Goleman: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Bantam Books 1995)。 [5] 瞿汝稷编集《指月录》,台湾新文丰出版社,1983年,383页。 [6] Bhikkhu Bodhi:The Connected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Vol. II (Boston:Wisdom Publications 2000) P.1281。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