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候王龙舒会集的本子并不圆满,因为他只看到四种原译本,《大宝积经》里面的「无量寿」这一会,王龙舒居士一生没有遇到过,所以这个会集有缺陷。如果说会集不许可,王龙舒居士往生瑞相大家都见到,他是念佛站著往生的,他的会集本收在《龙藏》里面。过去这个注解、作品被收入《藏经》,就是佛门四众弟子、高僧大德及朝廷肯定你的注疏与佛的教理不相违背,这才能入藏。印祖对王龙舒、魏源的本子都有批评,那个批评梅光羲老居士说得很清楚,印祖不是批评不可以会集,是批评会集不当。会集跟翻译不同,翻译自己可以斟酌用字,会集不许可,决定要保存原译本的文字,不可以更改。王龙舒居士与魏源居士都改动原文的文字,印祖的批评是在这个地方。夏老居士做第三次的会集,这些毛病都没有,他非常慎重,前后用了十年的时间定稿,这才流通出来。 当时的大德赞叹的人很多,用他这个本子来讲经的有慈舟老法师,也是最初为这一部经做科判的。我们培训班第二期学生一起参与做了详细的科判,就是以慈舟法师的科判为基础、为蓝本,然后再深入、再详细的来分科。慈舟大师有两位学生,在台湾都非常有名,也受大众的景仰,一位是道源老法师,已经圆寂了,还有一位忏云法师,这两位大德我都亲近过。 现在有一些人批评会集本,批评的用意何在,我就不必说,我们自己要有智慧。李木源居士告诉我们:老林长陈光别居士生病的时候,就是将我讲解会集本这套录像带听了五遍,他是预知时至,确实往生了。往生前三个月,他家里的人告诉我:老居士在一张纸上写了十几个「八月初七」,家里人不敢问,不知道他写的是什么意思,他是八月初七那天往生,三个月之前就预知时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一带受持这部经,依照这部经典修行,往生的有十几、二十位之多,这些人的瑞相是我们亲眼看到的,这在佛家讲是「作证转」,来给我们做证明,我们要深具信心。 这个本子是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亲手传给我的,嘱咐我将这个本子弘扬广大。李炳南老居士生前曾经讲过一遍,当时没有参考资料,他用毛笔字写得很规矩,做成眉注,段落、层次都勾出来。他当年讲经用的经本,这个经本交给我了,我一直带在身边。过去在海外弘扬这个本子只有我一个人,在国内弘扬只有黄念祖老居士,也是一个人,本子流通得不多,见到的人很少。我们见面之后,得到莫大的安慰,我们不断有书信往来。每一年我至少会到北京看他一次,我们面对面来讨论,我们有师承,有使命感,无论什么人对这个本子批评,他的功过我们不说,诸佛菩萨也不会起心动念,但是护法神是凡夫不是圣人,障碍这个经典的流通,怕护法神会找麻烦,这个事情是肯定的。 许多往生的例子,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们有坚定的信心,有坚定的大愿。培训班同学非常的难得,我本想下一届多开几门经论,结果同学们一致的跟我说,我们还是选这部经典。我说也好,大家都能够一门深入,也是一桩殊胜难得的好事情,如果有同学想学其他的经典,也可以选择。我想大多数同学都欢喜这部经,选择这部经是亲近阿弥陀佛,每天读诵,弥陀为我们灌顶,弥陀为我们开示,你说这是多么殊胜! 经义有疑惑没有关系,一遍一遍的读,遍数读多了,你的疑就破了。古人说:「读书千遍,其意自见。」为什么?一千遍念下去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念掉了,心就定了,定就能开智慧,就是这个道理,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生起来的;换句话说,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染污意起作用就是烦恼,这里面有大道理在。所以只要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去读诵,自然会开智慧,自然会理解。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就像善导祖师在《观经四帖疏》说:「佛教给我们做的,我们完全照做,佛教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要去违犯」,这就是如来好弟子,这样修学这一生决定成就。所以选择经典,一定要选择自己有能力受持的,就是适合自己程度的。选得太高了,自己没有办法受持,反而得不到利益,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留意。我们要选择适合於自己根性,适合於自己的生活、工作,都能融成一片,这样修学就非常得力;如果所学非所用,那就相当困难了,这是我们选择经典一定要知道的事情。 问:「不知道弟子是否够资格学习讲经?」 答:学习讲经,如果是中国的同学,你要向北京佛协报名,我们下一届学生是由中国佛协选派的。下一届开班,培训班有个班主任,我们请求中国派人来担任班主任,还请一位监学来管理学生的生活。李木源居士担任副主任,负责执行事务的工作,我是担任教学。如果是新加坡当地同修,你就找李木源居士商量,问他有些什么条件,你能不能参加。 问:「我专修观音法门,绕佛时我小声念观音菩萨,请问可以吗?我如果读《无量寿经》是否代表不是一门专修,是否只能读《普门品》?」 答:修行的方法古人的典范很多,江味农居士一生念《金刚经》,他放下经本,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他说自己是「教宗般若,行在弥陀」。你念《无量寿经》、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没有妨碍的。念《普门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也可以,把你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都能得生。「三辈往生」最后一段经文,是专门说明修学其他大乘法门的人,将他修学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同样可以往生。西方弥陀净土的门非常广大,并不一定是接引专修专弘的,修学其他法门,只要回向往生,统统能得生。 什么是「功德」?你修行有没有功德?如果没有功德,你拿什么回向?你念回向偈是空的,不起作用,自己决定要有真实的功德。真实的功德就是清净心,佛经说:「心净则佛土净」,修行最重要是清净心,远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功德就现前了。我们再讲明显具体一点,「持戒有功,得定是德」,你因戒得定,「修定有功,开慧是德」。你才晓得功是修因,德是你的果报,你有真正的修功,才有真实的果德。持戒如果不能得定,那个戒是福德不是功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