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答问: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七十一(3)

这个不能够错用,错用了没有好处,有过失,要用得很正确。就像 禅宗 里面,你看《五灯会元》一千七百条公案,里面有不少老和尚手段很特殊,对待他的学生有棒打、有喝斥。但是他那一棒打下去,这学生开悟了,这个对


  这个不能够错用,错用了没有好处,有过失,要用得很正确。就像禅宗里面,你看《五灯会元》一千七百条公案,里面有不少老和尚手段很特殊,对待他的学生有棒打、有喝斥。但是他那一棒打下去,这学生开悟了,这个对的,那个老和尚有本事!能够看到学生现在的功夫,做到什么程度?开悟的边缘,未悟将悟的边上,用个方法一棒打下去,醒过来,马上开悟,那才能打。如果你没有这个本事,你带几个学生,也拿个棒子天天打,把学生打死了他也不开悟,那就错了。所以这个学不得的,自己不到这个功夫不行,到这个功夫,你用什么方法,活的。这是我们不能不明了。一个人一生当中遇到一个老师是缘分,可遇不可求。你要晓得,我们不是生生世世都能够遇到好老师,缘分不容易,这个道理要懂。真的是人身难得,佛法难逢。

  可是好老师要能找一个好的学生能承传他的道统,更难!我早年在美国,一个人在美国弘扬净土宗,很辛苦!每一次我回到台湾一定去看李老师,我都会跟老师说:老师,能不能再多培养几个学生?我们将来在外面弘法有师兄弟可以互相帮助。他也点头笑笑。我好像前后讲了大概总有十几次,到最后一次他不耐烦了,他告诉我:不是我不教,你替我找。我听到这个话之后,我以后再不敢讲话了,为什么?我想一想,像我这样对老师百分之百服从,百分之百听话的,到哪里去找?真找不到!这才晓得老师讲的一句话,老师找学生比学生找老师还要困难十倍都不止。所以从此以后就不说了。我自己心里也晓得,一生当中能不能遇到一个,缘分,不要有这个指望。有指望就会有失望,没有指望就没有失望,一切因缘生!这个道理要懂。你不问我也不说,你问了,告诉你,了解这桩事情。从前有,往后没有了,这是肯定的,往后没有了。

  下面新加坡同修提问。

  问:家母个性刚烈,说话较直。在弟子结婚前,对弟子的媳妇柔软的性格和检朴的家庭背景,总是不太能接受。弟子结婚之后,他们婆媳之间隔阂更深。媳妇现在虽学佛,对家母也有很深的隔阂。请问弟子应该怎么办?

  答:这个事情好办,你请你的夫人,最好连同你的母亲,一起到庐江汤池去学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你的问题就解决了。我们在那边看过,婆媳不合,学了《弟子规》之后,婆媳抱头痛哭,都承认自己错了,婆媳就相处得非常之好。还是《弟子规》起的作用。《弟子规》在家里学效果就差,你到那个地方去学效果就殊胜。那是磁场不一样,大家都在学习,你看到那里会受感动。

  下面有网路同学提问,有十几个题目。

  问:第一个是念佛时不出声,心有阿弥陀佛,这是否叫心念佛?

  答:这样念很好。你不要分别,不要说心念佛、口念佛,不要去分别这个,很好,心里面有佛。因为念佛本来就有很多种,有出声念的、有金刚持的,金刚持是口动没有声音;有默念的,你这个属於默念,心里面佛号不断,但是外面完全看不出来,这就好。最重要是心里头有佛。心里面念佛的时候,这个心很清净了,如果心里面是有妄想杂念,你就很难摄心,那怎么样?出声,出声容易摄心,这是出声的好处。为什么有人大声念佛?杂念妄想杂不进去。不出声的时候,有时候妄念还是有,你自己会体验到。

  问:第二个问题,弟子在学会负责厨房的事务,请问老法师,他下面有四个小题。第一个是持午的法师在饮食方面应当怎样照顾才如法?

  答:持午是过午不吃,对他的饮食照顾也是平常,只是时间把它控制在十一点半,决定不超过十一点半,他这个就达到了。在从前讲破斋,如果超过十二点他就破斋了,你时间上照顾就可以了。

  问:第二,持午的法师要求傍晚六点钟,把果汁和一些糖水隔了渣之后给他们喝,这样做我们是否如法?

  答:如法。实在讲,这在佛法讲,他下午应当只是喝水,果汁有渣子,糖水没有渣子,所以果汁要过泸。实在讲,真正做到这一点,做得很严格,做一辈子也未必能往生。为什么?净土三经里面没有说往生一定要持午。这在佛法里面只是小小戒,是应该要重视,但是如果你连弟子规都做不到,你连十善业都做不到,连五戒都做不到,这个东西只是形式。而且什么?会给人家添很多麻烦。你能不能晚上喝开水就好了,何必去找人家麻烦?找人家麻烦也要有负担,也要有因果。晚上不吃,没有别的,是省事;你在侍候的人找麻烦,你不是多事吗!你自己省事,找别人的麻烦,这个错了。你总要懂道理,要明理。我不是叫你不持午,我晚上也不吃饭,而且我跟李老师那段时间,跟他老人家一样,早饭也不吃,一天就吃一餐,决定没有找任何人麻烦,这才是对的。

  问:第三,我们应该准备多少样的菜给法师?如果法师不满意我们准备的菜,我们会不会背因果?

  答:你不会背因果,法师背因果。为什么?法师还有执著、还有分别,他如果今生不了道,他将来披毛戴角还,这是肯定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是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如果吃的东西还觉得不对味,还有挑剔,心里不满意,还生烦恼,你去看安世高的传记,你就晓得可怕。安世高当年在世的时候,那是早世,前几世,他有个同学,这个同学在我们想像当中应该是在佛陀在世的时候。出去托钵,托的饭菜不好吃,不合口味,心里就有点难过,并没有说出来,只是心里头不高兴,就这么一个原因,死了以后堕在畜生道。因为他能讲经,他有智慧,他又喜欢布施,讲经有智慧,布施有福报,死了以后就变成蛇身,就是龙王,[共+阝]亭湖龙王就是他。

  安世高到中国来翻译经,译经完了之后就到[共+阝]亭湖去度他的这个同学,说这个因缘。到这个地方去之后,龙王就托梦给庙里面的住持,说明天有个同学要来,好好的要招待他。明天安世高来了,就丰盛的招待,就知道了,龙王托梦给他,龙王庙。他就接受招待,然后给龙王说法,说法念咒,一般人也听不懂。念完之后他就叫龙王出来,龙王不好意思,安世高说没有关系,他说这是因果,你出来之后也是减轻你的罪业,让大家看到果报。他就出来了,是一条大蛇,很大的一条蛇。他就给蛇说法,以后蛇就又退回龛里面去。到第二天,这个蛇在庙后面死了,看到这条大蛇。所以那个地方叫蛇村。

  安世高就把过去的因果说出来,是一位法师,明经好施,就是因为托钵供养,你看不好吃的东西,心里有点难过,他没有成正果,他堕在畜生道。因为明经,他有智慧,所以这个庙神(龙王)很灵,灵感。他又喜欢布施,所以他的福报很大,一千里范围之内人家都来拜他,香火鼎盛,香火鼎盛是喜欢布施。你就想到,这一点点的瞋恚就招这个果报。所以,不可以有分别心,不可以执著!修行在哪里修?就在这个,我们常讲日常生活起居里头,把自己贪瞋痴慢的念头断掉。修忍辱,不好吃的也吃,慢慢吃成习惯就好了,什么都是一样。对人要平等,对事要平等,对这一切物也要平等,有一念分别心就不平等了,这个就错了。古圣先贤做出这些样子给我们看。我们想想,我们的智慧、福报、德行跟[共+阝]亭湖龙王比一比,能不能超过他?如果不能超过他,我们将来受的苦难就更苦了,比他不如!所以因果,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