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答问: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六(4)

问:第二个问题,如果说植物有灵性,也应该有轮回,那么我们因为一顿 素食 伤害的生命,甚至於比一顿肉食伤害的生命更多。那佛教徒因为慈悲不杀生而 素食 ,岂不是失去了意义? 答:这个不必说了,植物可以说有灵性


  问:第二个问题,如果说植物有灵性,也应该有轮回,那么我们因为一顿素食伤害的生命,甚至於比一顿肉食伤害的生命更多。那佛教徒因为慈悲不杀生而素食,岂不是失去了意义?

  答:这个不必说了,植物可以说有灵性,没有神识,它的神识是别的灵魂寄居在它这个地方,它本身没有神识。草木虽然还有神,草木的神迁移非常大,你在收割的时候,他知道,他就走了。他好像是游牧民族,他到处为家的,哪里可以住就住,不可以住赶快走,这跟树不一样。树神他住在那里时间比较久,他执著那是他的家,所以一定先给他打招呼。愈是年代久的树,那个神要是再住得久,我们常常讲就变成树精,成精了,有时候他也会现形,他确实会现形。

  问:第三,植物的生命是如何缘起的?

  答:这个缘起很深,希望你多听《华严经》,《华严经》我们在前面讲过「缘起甚深」,你细心去听听。因为整个宇宙,不单是植物,包括矿物,只要是现相,法相唯识宗里面讲得很清楚,现在科学家把这个生命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在佛法里面讲也是这两分,色法、心法,心法就是灵性,色法就是物质。世间人把它分做二,佛法是看作一个,为什么?色、心同源,在法相里面讲,色是相分,心是见分。你看阿赖耶里面有三分,自证分、见分、相分,八识五十一心所统统都有三分。这个三分里面,自证分是相同的,自证分就是佛家讲的真心、本性、法性。名词很多,但是都说的是一桩事情,那是真正的自己,禅宗里面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

  最近我们讲的,这个底下还没有讲到,还没有讲到贤首菩萨的偈颂,讲到偈颂会说到,「一道甚深」就讲到。这是讲的很深很深的意思,讲到宇宙的缘起,一道甚深,这个「一道」就是法性。法相是法性变现出来的,所以法性是自证分,法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精神、物质都是从它那里生的。所以自证分变成了见分,见分就是精神,就变成心法;从见分就又变成相分,相分就是物质。所以精神跟物质是同一个源生的,它不是两桩事情,这个讲得很深。因此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具足本性的功能,本性有见闻觉知,有色声香味,本性确实它具有这个。现在见分里面就很明显的看出它有见闻觉知,相分里面就很容易看到它的色声香味,但是这都是从起心动念会产生变化。十法界依正庄严不同,佛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心善、念头善,就变得很美好;念头不善,就变得很差,变得很坏。

  这个道理你要是通达明白了,你就懂得怎么样养生,养生之道,养生不要去找别人,就是这个道理。你要自己容貌很端庄,身体很强壮,你天天念善。为什么?整个身体会变化,你的心情也会变化。心里面非常安静,非常欢喜,这心多舒畅!你没有恐惧,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所以你的容貌会变,你的体质会变。学佛头一个得利益的就是身体。如果你说学佛很多年,你相貌还是这个样子,甚至於还一年不如一年,你学错了。你要是真正学得好的话,不一样,真正学得好的话,你很不容易老化,很不容易衰老,而且在精神、体力方面一定能够很明显的觉察到,跟年轻的时候没什么两样。

  我现在拜佛,平地平拜,拜个一、两百拜拜下去,我感觉得跟我学佛二十几岁的时候差不多。但是我们看到有很多法师,五十岁之后他就没办法平拜了,他就要用拜垫,随著年岁大拜垫愈来愈高,这是我曾经看到过的,骨头僵硬了。这个说实在话,功夫不得力,没有从心理上产生变化。身体是受精神的支配,从心想生,这个道理很深。日本东京的江本博士搞水实验,我到他的实验室参观过两次,每次去都承蒙他很热心的接待我,还跟我做一个详细报告他实验的结果。所以我告诉他,我说你的实验跟佛经上所讲的完全相应,我说我一看到你的报告我就认同。但是你做的还不够,现在看到这水是矿物,见闻觉知发现了,确实证明水能听、能看、能懂得人的意思。不单水如此,石头也是这样的,泥沙也是这样的,只要是物质统统都有见闻觉知。

  所以整个宇宙,现在的话说,有机体,整个宇宙是有机体。为什么?法性变的,法性本能就是这样的。不管它变什么东西,变成再小的原子、电子,它还是具足,它绝对不会把它的本能丧失,它还有色声香味。你今天实验的,只看到它的色,还没有闻到香,还没有闻到它的味道,还没有听到它的声音。它还有色声香味,你只有一个色,声香味你还没有发现,继续努力。所以科学进步能帮助佛法,佛法能帮助科学更进步,更向上提升。

  问:第四个问题,戒定慧三学讲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而布施法中的法布施也能得聪明智慧,请问这两种智慧有什么分别?

  答:有分别。因定开慧得的是根本智,法布施开慧是属於后得智,这个不一样。但是根本智最重要,如果没有根本智,你法布施就变成世间的聪明智慧。如果在佛法里头,要把你的境界向上提升,这个还不够。但是如果有根本智,那后得智跟根本智就相应了,这是非常圆满,这个才叫究竟圆满的智慧。

  问:拜佛时,双手翻掌,结趺作礼的意义是什么?

  答:这是恭敬,是我们的观想,我们拜佛行最敬礼。我们头著地,翻掌的时候,翻出来正好希望佛的脚就立在我手掌上,是表这个意思,叫接足礼,我们接著佛的脚掌,这是最敬礼。但是这种拜佛的方式,每个动作都做到,实在讲是很好的运动。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做其他运动,就是拜佛,拜佛是最好的运动。心清净,心地真诚,只想佛,身体每个动作都做到了,全身运动量都够了。这是动静一如,心是静的,身是动的,跟其他的运动不一样。所以养生之道,养心要静,心可不能动,心动就坏了;身?身一定要动。所以佛法用轮做代表,你看轮,轮转的时候它的身要动,圆心不动,你想这个道理。所以佛家教人拜佛,是身心统统顾到,最好的养生之道。

  问:第六个问题,你老人家讲经说法时,从来不显露神通,也不给求法人直接说破三世因果,黄念祖老居士也是这个观点。可是过去、现在都有高僧显露神通度人,并能契机契理,让当事人忏悔,改造命运,请问这种做法合适吗?

  答:黄老居士跟我没神通,想显也显不出来。但是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正法绝对不用神通作佛事。为什么?妖魔鬼怪都有神通,如果佛菩萨也用神通,邪正你就没办法辨别,就会把佛法混淆;妖魔鬼怪不会说法,所以佛一说法,他们也就没法子了。这是佛对众生的慈悲,对众生的方便。佛把这个道理给你讲清楚,方法给你讲清楚,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做你就能契入境界,这是非常正确的。感应的事情有,我们遇到就很多,也不必说,说了之后人家讲你在搞迷信。所以我们虽然有这么多事情,我们也很少提到。除非就是自己内部的同修,学佛的时间久了,对这个事情能有些信心了,可以给他稍微谈谈;信心不足、初学的,决定不谈。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