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答问: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三(3)

那我们出家人要止於什么?释迦牟尼佛做了个榜样给我们看。你看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大彻大悟之后,一生就从事於教学工作,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老人家三十岁示现悟道的,七十九岁圆寂,所以教学四十九年。


  那我们出家人要止於什么?释迦牟尼佛做了个榜样给我们看。你看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大彻大悟之后,一生就从事於教学工作,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老人家三十岁示现悟道的,七十九岁圆寂,所以教学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就干一桩事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社会教育;不但教,自己做出来给人看。所以我常常说,自己做到之后再说,这是圣人,这是一等人;说了真正能做得到,这是贤人,二等人;说了做不到是骗人,那怎么行?做不是容易事情。我常常说,很多人不知道,我一生最感激的,不是父母,不是老师,是韩馆长,韩馆长磨炼我三十年,把我磨出来了。毛病习气,就是贪瞋痴慢磨掉,你没有这三十年天天来折磨你,贪瞋痴慢断不掉,哪有那么简单!

  所以我是个过来人,我清楚得很,你们禁不起折磨,哪能成就?你要想成就,什么样的人来折磨你你都能受得了,你都会感激,关关通过。折磨怎么样?逆境的折磨,不能有一点瞋恚心,有一点点瞋恚心你就完了,有报复心那你就造业,造最重的罪业了。绝对没有!顺境,顺境里头没有贪爱,把贪爱磨掉;逆境里头把瞋恚磨掉,贪瞋痴,天天读圣贤经。所以,我跟韩馆长要求的条件,我说我只要求一个,天天有讲台,让我有讲台来练习讲经,天天让我有时间读书,我就要求这么两个条件。她满足我了,其他的什么都不要,还要搞三十年,不是三年,三年不行,三十年把习气磨掉了,习气磨掉的时候智慧才现前。智慧现前,德、相(我们今天讲福报)就跟著现前,那是其次的,是附带的,我们不求福报,我们只求智慧,福报是自然来。福报来了给大家享,我们不要享这个福报,名闻利养都不要。

  跟一切人都是朋友,朋友自在,跟许多国家的国家领导人是朋友,跟贩夫走卒也是朋友,平等;上跟帝王平等,下跟乞丐平等,你说多快乐!内心里头永远没有对立,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你今天讲和平,你还要跟别人有对立,那和平怎么会落实?那不可能。对人、对事、对物对立没有了,化解掉了,内心和平得到了,自己得到和平才能帮助别人得和平。我们讲个容易懂的话,外面眼、耳、鼻、舌、身和平了,和睦相处,不打架了,里面五脏六腑和平,身心健康。为什么会生病?生病就是它不合,里头五脏不合作,你才出毛病。

  毛病的根就是佛讲的三毒,三毒是贪瞋痴,那是极端的不合,那是病根,所有一切病的根源,贪瞋痴。所以,贪瞋痴不能够不把它解决。要转贪瞋痴为戒定慧,转贪心为戒,转瞋恚为定,转愚痴为智慧。不能把它消灭,消灭不掉的,如果贪瞋痴消灭掉,戒定慧也完了,戒定慧也灭掉了,所以这个不能。它是一体,觉了就叫戒定慧,迷了就叫贪瞋痴,它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这个道理很深。

  问:下面第五,他说弟子等修学、办学虽历经十四年,除了一般苦干的傻劲,以及祈求佛力加持,该如何评鉴个人修学、办学是否真正如理如法?

  答:这个标准是在经典,依照经典决定没有错误,如果我们个人谈到有什么标准,那都是假的。所以,真正自己修行跟办学,学能办得成功是你的修学成就了,自己修学不成就,你的办学不可能成就,这一点我们在讲经的时候也常常提到。世间不论是中国、外国,真正是大圣大贤,几乎都是选择教育。世间行业很多,他选哪个?他选教育。我们从什么地方看?从全世界宗教的创始人。诸位要晓得,宗教都是社会教育,佛教是教育,其他宗教也是教育,这些都是圣人,都不是普通人。他们舍弃这个世间各种行业,他来搞教育,他的教育能搞得成功,能够有那么多人跟他学,而且传千百年,靠什么?自己做到了才有这么大的力量。

  孔夫子,我们知道,他老人家过去周游列国,目的是想求个一官半职,好来施展他的抱负。夫子一生最敬佩的是周公,他非常想学周公,但是当时这些诸侯没有人用他,在外面搞了十几年没人用他,这才回到老家。回到老家老了,六十八岁了,所以回去之后把这个念头打消,教学。他七十三岁走的,只教了五年,五年有这么大的成就,靠什么?自己做到,这是今天提出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夫子本身做到,所以他教学成功。你看看三千弟子,那是跟他学的人,亲近他的人;七十二贤人,真正有成就的七十二个。中国这几千年来,从事於教育工作的人很多,时间也比孔夫子长,有几个学生出来?哪个人一生的成就能跟孔子相比?七十二个学生,在历史上找不到,过去没有,将来恐怕还很难。这是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有道理。

  释迦牟尼佛那是真聪明,他是王子,他可以继承王位,不要,不干。孔子还想去作个官,他有官、有皇帝做,他不做,他丢掉,不干。专门从事於教学工作,他教了四十九年,这个了不起,他做的比夫子还要彻底。我们今天讲的这些戒律,他全做到了,都是他日常生活记载下来,就是戒律,他全做到了,所以他的成就高。我们常常在经上读到,他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成就的;夫子成就七十二个人,释迦牟尼佛成就的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出家学生,在家菩萨不算。这就说明,自己修学成就,才能帮助别人成就。

  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们现在建个中心,这才在试验。中心大概十一月可以完工,我这次去看,跟他们大家谈谈话,见见面。我们要求在中心里头真正从事於学习,将来肩负起教学责任的这些年轻人,我要求他十年不离开中心。十年当中你们一面教一面学,要读书,天天要读书,读圣贤书,真正做学问,提高自己的修养。你所懂得的你一定都要做到,你才能有成就。如果心里还想这个、想那个,那就完了,你不能成就。

  学习,《弟子规》跟《十善业道》是基础,必修课,期限是一年,一年一定要做到,做不到就被淘汰掉。第二年所学习的是概论,概论我们选择的,儒家的概论是《三字经》,是概论,要细讲,那是中国传统学术概论;佛法的概论,杨仁山居士编了一个《佛教三字经》,这是第二年。第三年就进入专攻,一门,你学哪一门你这一生就专攻一门。别的同学所修学的,他们来讲演、报告可以听,决定不学,我可以听,可以参考,我学我这一门。一门东西能够学个七年、八年、十年之后,专家!你的德行是十善业跟《弟子规》,你的德行成就了,道德、学问你真正成就,你能够做一方人的榜样,教化一方。

  所以我们教学的范围也只是集中在这个小镇,我们不出这个小镇,这个构想就是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教育能收到效果。你的范围太大,你的心力、精力、时间统统分散了,不会成就的。孔老夫子心目当中最佩服的是尧舜,尧舜那时候,诸位也都晓得,那个时候国家没统一,都是些小国。汤王,这是尧舜之后,汤的国家多大?历史上记载七十里,方圆七十里,就现在一个小镇。周文王这了不起,周文王的国家多大?一百里。你们想想看,没有香港那么大,香港这么大的地方,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恐怕有十几个国家。所以他自己本身做的好,他能把他地方治得好,把他自己那一个国家的老百姓一个个都教的好,成为圣人。成为什么?人家称天子,天子在恭维什么?大家都向他学习,他是诸国的榜样。如果中国这么大,要把尧跟舜现在叫他来做领导人,他就不成为圣人,他也是平常人了,他哪能做得到?所以人力、物力统统集中在一点,他做到了;他做到了,是我们今天讲的模范、典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