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程度,处理念的方法大有分别。对粗重妄念必须断、必须止,至少也要能做到 说止就止得下来,并能保持相当时间不起。非如此不能对治粗重烦恼,不能清除 外围道障,不能为进一步修持提供必要准备。对于细妄念,如神通境等,止断都 不是好办法,应以不随对应,以明照消融。还有最细念,上文未提及,通常人根 本觉察不到,也想不到这是念,表现为山河大地依正二报等。这些最细念根本不 用止断,唯不可执为实有。当我执松动,本觉智明显显现时自会体察到这一切均 是无碍,法尔自显现,法尔自消融。这是将来的事。 罗嗦了许多,以三句要点总结修止:一、止必须下功夫修。二、断妄想用心 要狠。三、止住粗妄想后,正知——明照是重心所在。如果止得质量好,见正, 机缘又巧,修止可以趋入本心。如果还没能达成,下一步应修观以期契入空性。 基本上,止是以‘静’为行,而观却不离动相——不是一般人所习惯的,六根为 执着所惑的动相,而是综合动静两相去体会其全为空性之显现。一般人为妄识复 染,常在妄动里,非止不见其静,如湍急之水流,混不见其底,故未止而观得力 者未曾闻也。如果说在修止阶段是隐含地使用了知见,那么修观就是深入直接地 去分析错见,校正错用心处及体悟心性——须得先有正知见才行!只要前行基础 打得好:菩提心愿,正见和一定的止力俱备,观并不难做,也并非只能在座上做。 光凭语言文字,虽长篇大论也未必能让人学会;真正去校正错用心处却可能一下 子就通,禅宗行人多有言下顿悟者即是证明。通不了的原因几乎全是前行基础不 够扎实,应于基础上补。常见的错用心是什么样子,如何校正?有机会再略作讨 论(见拙文“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 愿此粗陋之文能如引玉之砖,带来大德们对禅定更深入精确的讲述;愿佛陀 教法如不灭明灯,引导一切如母有情;也愿一切读者获得利益于菩提道上不退。 吉祥圆满。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