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时佛经串讲22--华严经解分14十回向品之一(7)

( 二 ) 十圣︰是指十地位的圣者。十地菩萨都已经断惑,证会正性,故称十圣。十圣是 ‘ 三贤 ’ 的相对称呼。《大乘义章》卷十七中说︰ ‘ 见道已前调心离恶,名之为贤;见谛已上会正名圣。故仁王中,地前并名为三贤
()十圣︰是指十地位的圣者。十地菩萨都已经断惑,证会正性,故称十圣。十圣是三贤的相对称呼。《大乘义章》卷十七中说︰见道已前调心离恶,名之为贤;见谛已上会正名圣。故仁王中,地前并名为三贤,地上菩萨说为十圣。

通常地,从大体上说来,三贤就是处在十信、十住、十行,身处资粮位的人;十圣就是处在十地,身处修习位的人。资粮位是修习位的底下基础,修习位是资粮位的上层建筑,我们学佛修道,先要把资粮位这个基础工作做好,才能进一步向上攀登,提升到修习位上。

 

大家知道,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条件,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先做好准备工作,把条件创造好,等条件具足之后,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实施阶段。这个资粮位,就是打基础创造良好条件的过程,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开工厂开公司,在开工厂开公司之前,总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筹集资金,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掌握相关的有利决策的信息,等等,这些所有的人、财、物、信息全部具足之后,然后才立项,正式把工厂公司开办起来,从事经营贸易活动。我们学佛修道也是如此,要想修道成功,也要先种资粮,把资粮位的基础打好之后,才能进一步地提升到修习位上。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佛人的智力很高,通过闻思学习之后,能对佛法了达无碍,在佛法知识上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当他发心,要进入实际修行阶段之时,却会因种种条件的限制,而让他的愿望不得顺利实现。比如闭关修行,对于普通人来说,忍受不了住山洞茅草蓬,总得要一间闭关房子吧?总得要吃的吧?吃喝穿拉撒住一件都不能少,才能正常的闭关。有人说我先把钱准备好,先把这些解决好,然后我再闭关。可是在现实中来说,总是穷人多富人少,多数的人一天到晚为生活奔波,大多也只能维持自己和家人的正常生活需要,哪里还有什么多余的钱?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也不能说没有它的道理。但是对于某一个人来说,怎样才能拥有财富?这个财富虽说是世间福,但毕竟也是一种福报呀!有这个福报,才能找到和拥有这个财富;没有这个福报,这个财富又从何而来呢?自作善,自得福,要想自己拥有良好的财富,还是得靠自己去种,种了这个善因才能得到这个福报,这个世界是遵循因果相应法则的,没有春天不下种而秋天就能获得果实的道理。所以,财富上的贫乏也是我们修行的障碍,我们实际修行,这个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获得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要求我们先种善积福。

举个例子,就闭关来说,在闭关过程当中,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被打扰,万一修禅定的时候,入定了,如果没有一个护关人,入定之后一动也不动,气住脉停,呼吸也没了,心跳也没了,要是被不懂的人看见了,还有可能被认为是死了,就当成死人来处理,这可就生大麻烦了。所以,闭关还需要有人来护关,还需要这么一个人的条件。可是,哪一个人心甘情愿地来为你付出,把你一天到晚守着,来照顾你来给你护关呢?我们说什么法都是因缘所起的,没有因是什么法都不能合缘,不能合缘怎么能缘起呢?所以我们修福,不但要修物质财富的方面,还要与他人结善缘,先当义务工作者,为他人作贡献,先为他人付出,有付出才有回报,人家以后才来还你。你说你要去闭关,这个人才会支持你,自告奋勇地当你的护关人。

举上面的例子所说的道理,就是要求我们好好种福因培福报。现实当中还有这种偏向情况,有的人钱财具足,有票子有房子有车子,物质财富要什么有什么样样齐全,可是叫他看佛经听开示,即使把头都搞疼了,对于佛法的道理,却还是难以理解悟入,这就是财福具足,智慧却贫乏的现象,这是由于多修福少修慧引起的结果。

上面所说的两种情况,都是有偏差的不完美的现象。这种不良的偏差情况,福薄慧强,福重慧浅,都是影响正常修道的障碍,因此当我们把它的缺陷和不利认识清楚之后,就要尽心尽力地去克服,一边修福一边修慧,一边修慧一边修福,福慧双修,用这两条腿同时走路,这才是正确的行法。

这里所说的资粮位,对于普通的凡夫之人来说,通过福慧双修,把修道的资粮准备充足了,先打好了良好的牢靠的基础,才能更上一层楼,继续深入到后面的修习位中,在修习位中借助前面的良好基础作支撑,才能少许多障碍和违缘,才有资本克服重重困难,才能使修习顺利地进行下去。万丈高楼从地起,这是一个颠扑不破、亘古不变的真理,任何学佛修行的人,都不能也不可能超越这个基础性的阶段。印光法师有一段开示说: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