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时佛经串讲21--华严经解分13十无尽藏品(4)

其次,实践上的无我与空,可分为无所得、无挂碍两方面来说。{1}无所得,即无执着。我们对我、我所(自己与自己的所有物)有所执着,就认为它是固定常存的,又希望它是固定不变的。而所谓‘无所得’,即没有我执与我

其次,实践上的无我与空,可分为无所得、无挂碍两方面来说。{1}无所得,即无执着。我们对我、我所(自己与自己的所有物)有所执着,就认为它是固定常存的,又希望它是固定不变的。而所谓‘无所得’,即没有我执与我所执,就是无我、空。{2}无挂碍,即无碍,也就是无障碍、封滞,而能自由自在地活动。无执着则能如法而自由自在活动。

无我与空,是使自己处在空的状态,因此,其中也就不会有以自己为中心的贪欲,不会乱吓唬人、嫌恶人、谄媚人、对人摆架子,也不会轻蔑、怨恨、嫉妒或羡慕别人。时常会站在他人的立场、全体的立场正确地考虑后才行动,也不会骚扰旁人。同时,对人与动物都怀有慈悲怜愍的心。没有自他的对立,就能扩大的包容别人。

(3)涅槃寂静

涅槃意指‘吹灭’或‘吹灭的状态’。涅槃即是吹灭烦恼之火。原始经典曾将涅槃的定义说明如下︰‘所有的贪欲灭尽、嗔恚灭尽、愚痴灭尽,此即称为涅槃。’所谓涅槃寂静,即是达到无苦安稳的理想境地。

部派佛教,将涅槃分为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两种。有余涅槃是说虽然断绝一切烦恼且超脱生死,但过去业的果报(即肉体)仍做为余依而残存下来。因此,还不可说是究竟涅槃。另一方面,无余涅槃是断绝了一切烦恼,也断绝了余依的肉体,也就是指究竟涅槃,如佛的入灭。般涅槃是究竟涅槃。

到了大乘佛教,前面的二种涅槃又加入了自性清净涅槃与无住处涅槃,成为四种涅槃。心性即佛性,本来是清净的,具有常、乐、我、净的涅槃性质,此佛性即为自性清净涅槃。无住处涅槃即指‘因大智故,不住生死,大悲故,不住涅槃’,也就是不住生死与涅槃,无执着、无住着的真实涅槃。佛的涅槃状态一定也是如此。

现在来接着其后的经文学习。请看后面接着的经文:

若菩萨能如是随顺一切法,生净信已,闻诸佛法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一切佛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众生界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法界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虚空界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涅槃界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过去世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未来世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现在世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入一切劫不可思议,心不怯弱。

“若菩萨能如是随顺一切法,生净信已,闻诸佛法不可思议,心不怯弱”,为什么这样说?说实话,当我理解了诸法无我的道理时,心里面着实是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滋味。我们平常起心动念,做这做那,大多时候都是不自觉地以自我为中心,现在却来了这么一个说法,“无我”!我们每一个人,就象大海中的其中一个水泡一个漩涡一样,其相幻有而其自我体性是空!这个问题可是个大问题,真正明白了这一点的人,其心很可能一下子变得怯弱,无有一人的狂心、慢心、骄心不被折伏。但是,虽然说现象上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但是我们本体上涅磐寂静的真心自性是实际存在着的,虽然断灭了现象上虚假的幻相,不过是契入自性真心的实相之中,达到真正的“回家”之目的,而这,就是我们学佛修道,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我们应该为自己达到这样的目标高兴,而不应生起怯弱之心。

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三个惭藏: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惭藏?此菩萨忆念过去所作诸恶而生于惭,谓彼菩萨心自念言:‘我无始世来,与诸众生皆悉互作父母、兄弟、姊妹、男女,具贪、瞋、痴、憍慢、谄诳及余一切诸烦恼故,更相恼害,递相陵夺,奸淫伤杀,无恶不造;一切众生,悉亦如是,以诸烦恼备造众恶,是故各各不相恭敬、不相尊重、不相承顺、不相谦下、不相启导、不相护惜,更相杀害,互为怨仇。自惟我身及诸众生,去、来、现在,行无惭法,三世诸佛无不知见。今若不断此无惭行,三世诸佛亦当见我。我当云何犹行不止?甚为不可!是故我应专心断除,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广为众生说真实法。’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三惭藏。

这种情况,在《佛说无量寿经》中,所开示的五痛五恶五烧,说得最是详明,请大家好好去看其中的内容,这里就不多说了。

现在我们来学习第四个愧藏: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愧藏?此菩萨自愧昔来,于五欲中种种贪求,无有厌足,因此增长贪、恚、痴等一切烦恼:‘我今不应复行是事。’又作是念:‘众生无智,起诸烦恼,具行恶法,不相恭敬,不相尊重,乃至展转互为怨仇。如是等恶无不备造,造已欢喜,追求称叹,盲无慧眼,无所知见。于母人腹中,入胎受生,成垢秽身,毕竟至于发白面皱。有智慧者,观此但是从淫欲,生不净之法,三世诸佛皆悉知见。若我于今犹行是事,则为欺诳三世诸佛。是故我当修行于愧,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广为众生说真实法。’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四愧藏。

这里所说愧藏的内容,第一个是自愧贪著五欲。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明白一下五欲。

关于“五欲“。有两种分类,一种分类,是指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等;另外一种分类,是指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