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印跟性空缘起和缘起性空之间,只是表达语言上的不同,而其实质意义是相通的。悟界真如门的性空缘起和缘起性空,与涅磐寂静是相通的;迷界生灭门的性空缘起和缘起性空,与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是相通的。 补充说明一点,前面只是说明了这个三法印和性空缘起及缘起性空,是属于佛教法理方面的内容。而实际上,这个三法印和性空缘起及缘起性空,不但是佛法的根本的最高的理论,也是指导佛法实践的根本的最高的原则,这个理论的内涵当中即包容着实践,这个理论当中即含藏着实践的指针,佛法的实践就是以此为基础的。佛法实践达到最高的佛果,这个三法印和性空缘起及缘起性空,是从佛地果觉当中开出来的,是以佛地果觉为其来源的。这个三法印和性空缘起及缘起性空,是佛法的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是佛法的理论和实践的相融相即。 不管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一切诸法,归根结底统一于什么法则?一切诸法,无一例外地统一于因果法则。这个因果法则,出生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统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全部融汇贯入这个因果法则之中。这个三法印和性空缘起及缘起性空,不过是这个因果法则从不同方面的展开式说明而已。举例来说,四法印之间的关系,追究诸受是苦的原因,是由于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造成的结果;勘实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修因),即得契入涅磐寂静的实相境界(证果)。对于性空缘起及缘起性空来说,其中所说的缘起,本身就是指的因果缘起法。一切万法,不离自心;一切说法,不离因果。印光法师说:“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约世法论,何独不然。”(印光法师文钞,续编,标本同治录序) 在前面,我也说过这个性空缘起和缘起性空的问题,但那时还没有分别悟界真如门和迷界生灭门,所以说得并不完全,在这里才说明完整了。在这里顺便交代一下。 为了更好地理解三法印的内容,现在引用佛法词典上的解释来作说明。关于“三法印”。 法印,就是‘法之印章’,也就是‘佛法之特征’的称谓。如果某些经典和法印的思想一致,则被认为是佛的真说,如果与法印的思想相违背,则被判定为不是正确的佛说。 法印可列举出三种或四种。即三法印或四法印。四法印是(1)诸行无常,(2)诸法无我,(3)一切行苦,(4)涅槃寂静。其中除去‘一切行苦’,则成为三法印。现在分别解释如下︰ (1)诸行无常 关于诸行的‘行’,是指一切生灭变化的现象,与‘有为’同义。所有的现象,都不曾有一瞬间的停止,无常生灭变化,这就是诸行无常。现象,包括物质与心,这常常是变化的。 (2)诸法无我 诸法的法,意思是指‘无我性的事物’,也可以单指‘事物’。但原始佛教中‘事物’只限于‘无我性的事物’,因此诸法与诸行一样,是指一切现象。 无我是‘没有我’、‘非我’。所谓‘我’,在这里被当作是永远不会生灭变化的实体或本体。佛教以为此种实体或本体是在经验认识以外的,其存在与否无法确知,被认为是无记,因而禁止探讨这类问题。在此一意义下,佛教不说那种无实体的‘我’。但在我们的世界里,则可以说一切法‘非我’。因此,诸法无我即一切事物非我。 一般人较容易接受诸行无常,但是,诸法无我则为外道所不承认,而是佛教所独有的学说。在释尊那个时代的外道,都认为一切事物都有不生不灭永远存在的本体。此即是我。提到梵、提到我,都是指它。宇宙的实体称为梵,个人的实体即是我。在佛教里,它不能为人所认识,也无法证明其是否存在,故说是无记。又者,这些本体和实体,与我们的世界和现象界毫无关系,也无益于修行解脱,因此不应该将此当作问题来探讨。佛教该讨论的是‘非我’的现象界。在此意义上,诸法无我的法印,就被认为是佛教独有的学说。 无我也译作非我。大乘佛教兴起后,使用‘空’与‘空性’,比使用‘无我’的用语还多。‘无我’与‘空’是同义语。空与无并不是意味虚无。佛教里常常提到,有关说有论无的存在论与本体论,是佛教禁止探讨的,佛教中所谓的空与无,并不含本体论的意义,而是指现象处于空与无的状态。无我是表示一切现象处在无我的状态中。也就是说,无我如前述的‘非我’。‘非我’即‘非我的状态’。 无我与空是说诸法处于无我、空的状态。这究竟是什么涵义?事实上,它具有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的意义。 在理论上,无我与空,即无自性,即无自己固定本体的性质。也可说为无固定性。{1}诸法并无不生不灭、固定的实体。所谓‘固定’,是与其他无关,孤立而独立自存的意思。但社会人生的一切都与其他有关系,不是绝对、单一、孤立的存在。而一切皆与时间、空间,或其他事物有所关联,是相对、相关的存在。{2}社会、人生也没有固定的活动,而是有什么条件就有什么变化。它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随着发生变化的。{3}这种道理,推广到整个法界也是如此。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