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与其他宗教的第六个不相同点: “佛法的爱是无限的;其他宗教的爱,是有限的”。基督教的圣经上说:“你要爱你的邻居”,“你要爱你的仇敌”。这些训示, 都是很伟大的。由于基督教的教义,已统超越了国家,种族人类和现世,所以能够有今日的成就。但是一般宗教的教义,虽多能超越国、族、人类和现世,却不 能超宗教。爱仇敌可以,但是决不能爱异教徒!一切可以忍让宽恕,但一涉及上 帝和宗教,不宽容不博爱的精神,就马上暴露出来了。最根本的问题是:这些所谓异教徒,不也是上帝造出来的人类吗?同是上帝的“子女”,为什么无端制造 了出来,又要送他们下地狱去永远受苦?他的博爱,究竟在哪里呢?佛法的博爱和大悲,则是无限的,绝对的,无条件的。佛法的爱,不只及于全人类,而且及于全生物。佛法不但叫人要爱仇敌,而且叫人要爱异教徒。恒沙(印度恒河的沙,这是佛经里常常引用代表极多数的意思)众生,若不度尽,誓不成佛!进一步从 哲理的观点来说佛法的爱,它是超越一切相的。这超越一切相的爱,和不可思议 的空性合一,于了达一切法不可得中,无缘大悲,任运兴起;这个空悲不二的哲 学,是佛教教义中,最高深最不可思议之处。 佛法与其他宗教第七个不相同点:“佛法所教的往生净土,和其他宗教的永 生天堂完全不同。” 一般不够了解佛法的人说:基督教祈祷上帝,死后登天堂,和佛教念佛往生 净土,并没有什么不同,这话表面上看来,好像不错,但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 其中有很大的差别。 其他宗教里所宣传的天堂,地狱,似乎是和这个人世间相对立的处所,天堂, 人世及地狱,似乎包括了整个宇宙。人世是暂时的考验场,天堂或地狱,才是真 正人生之终点。这是一个有限的及消极的论调。佛教所讲的净土,却根本与此不 同。佛法的宇宙观是无限的。大乘佛教,在开显诸佛广大庄严法界时,明白地说 明宇宙的无限性。恒河沙数世界,也仅是无尽法界中的一粟罢了。所以其他宗教 里的天堂,只有一个,而佛法中的净土,却多得不可思议。像阿弥陀佛的西方极 乐世界,只不过是广大无边,无穷无尽的法界中的一处净土罢了。进而言之,佛 法中了义的净土,可以在西方,也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即是这个世界。维摩诘经 里说:“心净则国土净。”你能自净其心,此土即是净土。所以往生净土,与投 身这个世界,本质上并无不同,也绝对不是一切的终点。 其他宗教里所讲的登天堂,所谓永生,是和上帝在一起,去享乐的。佛法根 据因果的原理。认为以有限的善因,是不可能得到无限永生的善果的,所以上天 堂去享受,将你的善因享受完了之后,还是要掉下来的。像仰天射箭一样,势力 尽了之后,箭就又回跌下来。佛法的往生净土,是说凭藉着你的善因,你就能够 到一个良好的修行环境(净土)里去而已。在诸佛宏愿的感应下,整个环境都能 助修行。修行有了成就,依照你自己的愿力,并不一定永远住在这个净土,而是 要到他方无尽世界去和再到这个世界来度脱众生。 以上摘自 张澄基 《什么是佛法》 > 删除 佛教既非宗教也非神学,却很难让它听起来不理论化或不宗教化 佛,是指心的一种状态。是指一种功德,“成就者”和“觉醒者”是指净化一切染污并证得全知者 智慧,来自佛教徒所谓具有“正见”的心 一切合和事物皆无常,一切现象皆非无因,也非源于创造者,而是来自于因缘。(恐惧、虔诚和救世主,就产生了神) 行之善恶取决于背后的动机,而非行为本身。 我们对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从不厌倦,因为我们有所期待,在所相信,这种永无休止的处理、重新安排,以及更新版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生活的定义。 生,指的是一切万有,一切生成或合和的事物;而死亡,指的是任何的解体或解构 死亡,早已成为一种消费产品 无常,并不是意味着死亡,而是意味着变化…… 每一个变化都蕴藏着死亡的因素,今日就是昨日之死 渴望“从此快乐的生活”只不过是恒常的伪装,造作这些亘古之爱,恒久快乐以及救赎之类的概念,只会得到更多无常的明证。 如果我们没有盲目的期待,就不会有失望;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著;如果不攀缘执著,就不会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的活着TRONG> 而真正的解脱来自于领受整个循环,还不是只抓住自个喜欢的部分 追本溯源,导致痛苦的是人的情绪,情绪即是痛苦。一切情绪生起于自私,它们都与执著,与自我有关。而情绪也由因缘而起,一但被情绪所控,我们就会失去觉知和清明。 所有不同的情绪及结果都来自于错误的理解,而误解来自于一个源头,也就是无明的根源——执著于自我!而执我纯粹是一种自我纵容,当自我发展出自怜的时候,便让其他人生起悲悯的空间消失了。而当自我充满骄慢的时候会以无数的方式表现。如心胸狭窄、种族歧视、脆弱、害怕被拒绝、害怕被伤害、麻木不仁…… 执著于谬误的自我,是无明荒谬的行为,它不断的制作更多的无明,导致更多的痛苦和失望。 几乎我们所做或所想的,所拥有的每一件事物,包括我们的心灵道路,都是要确认它(自我)存在。是这个自我害怕失败、渴望成功;害怕地狱,渴望天堂。自我厌恶痛苦,却喜爱引起痛苦的原因。它希望觉醒,却厌恶觉悟醒的道路。它的假想敌——例如设计用来征服自我的心灵道路,经常被它收买,并且被吸收成为同伙。它耍弄诡计的技巧几乎无懈可击。它象桑蚕一般,把自己织进茧中,但它又不象桑蚕,因为不知道如何找到出路。 当我们被欲望击中的时候,一切常识、沉着和清明都不见踪影,而假尊严、堕落和不道德就缓缓渗入…… 我们一直被世代传下来的安全(我想是MS安全吧)而狭隘的观点所局限 真实存在于我们认证的过程中,一切为心所感受的事物,在心未觉受之前不存在,它依存于心,不独立存在,因此它不真实存在。构筑于快乐之上的人生,基础是脆弱的。 如果我们不被赞誉所收买,不被批评所打击,我们就会有无比的力量,会极度的自由,终将把“我一点都不在乎”付诸于修行。不去追逐别人的接纳,也不去逃避别人的排拆,才能珍惜此刻所拥有的一切。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