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谨:如何修证佛法(四)(6)

如果明白了理,就知道不在这个上,不在四大——地水火风上,四大是一念所生,今天讲念头,只知道心里的思想是念头,不知道连这个四大也是念头,楞严经上都指出来了。 玄奘法师八识规矩颂中,阿赖耶识颂二: 浩浩三
  如果明白了理,就知道不在这个上,不在四大——地水火风上,四大是一念所生,今天讲念头,只知道心里的思想是念头,不知道连这个四大也是念头,楞严经上都指出来了。

  玄奘法师八识规矩颂中,阿赖耶识颂二: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根身器所指的根是六根,身是人体,器是物质世界,都是这一念变来的。这一念就是业力,念转得过来,业力也转得过来。所以禅宗了心,就是了这一念,这一念就是五阴,就是八识。修是修这个,不是光修第六意识。第六识一念一念来,也一念一念地去,所以你一念不能了第七识、不能了第八识,还学什么禅!

  我们平常只在心中搞一点意识清明,那是第六识一部分的事,差得远啊!到了临死时,四大要分散时,你平常所得的清净,所得的功夫,一概用不上了,因为单单一个第六意识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婴儿生下来,第六意识没有分别,老年糊涂了,也没有用,可是那第七、第八识还在作用,这一点要知道。所以临死时,你叫他念佛,他说:“不行了,不行了!”真是不行了,但是你怎么还会说话呢?这时第六意识涣散了,只能起一部分作用。所以,一念不了第七、八识,你学什么禅,了什么念!

  那么第七、八识能了,地水火风四个部分在哪里呢?先讲火大,楞严经云:

  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见到空性就是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所以我们的根本老师释迦牟尼佛,教了很多的宝贝给我们,我们都不知道。很多人打坐,身体发暖,就以为拙火起来。我说你去检查检查,可能是病态。四加行里的发暖,暖与软是配合起来的,得暖后就返老还童了。见到空性岂只丹田发暖,你若见到空性,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有些人打坐听呼吸、数息,性风真空,性空真风,呼吸是风大,是生灭法,但靠这个对治身体,也不是没有用,不过对悟道没有帮助。真正的悟道是性风真空,性空真风。

  物理世界都是现象,能变成火、气流、电。这些现象后面所隐藏那个体的功能,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它同心物是一元的,心理所到达之处,物理就到达;物理所到之处,心理也就到达,这两个并重,彼此没有轻重的分别。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都是你造的,所以你作功夫时,觉得有身体某一部分发烫,以为是气脉通了。老实讲,那是你的妄想造成的通,美名其为修炼,讲不好听是你妄想打得好大哦!如此而已,这不是道。这是随众生心而感应,你向这一面求,他的功能就向这一面发展,所以称为循业发现,跟着你的业力转。“发现”用得好,不是发明,是宇宙本有的,不是创造的,不过被发现罢了。

  这些搞清楚了,才好修行,还有好多要点一时说不完,下次再说,现在转到法华经。

  现在中国人讲修证,尤其是禅宗,提到两部经典——法华及楞严。法华经比楞严经来得早,南北朝东晋时代就传过来了。这本经影响中国文化很大,在文学、学术上,经常可以看到法华经的东西。

  智者大师师徒二人,创立天台宗,就是宗奉法华经。很多过去学“般舟三昧”的高僧们,修持都走法华经的路线。真讲这部经太难了,这才是真正的一乘佛法。

  以前几次禅七时,都会讲到释迦牟尼佛为何拈花,迦叶尊者为何微笑。我去年在关中,有一个感想,写了一首诗,答一位要出家的老朋友:

  禅自拈花一笑来 灵山花蕊满灵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