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改进?其实别人早有研究,看看相关书籍就知道了,或者向专业人士请教一下,心里一个结也解开了。用不着自己胡思乱想,越想越浆糊;看见某个人很讨厌,如何跟这种人打交道?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别人也早有结论,看看书就知道了,或者向有经验的人士讨教一下,办法就有了,用不着自己胡乱猜疑,越猜越生闷气。
要想获得真智慧,最好的办法是既学又思。不过,学与思也同样要讲方法,用对了方法,自然功效百倍。在这方面,古人早就总结出了五大实用经验: 第一,博学之。多看一些书,不管是文科的、理科的都看一些。有些人看书,光看文艺作品,光看武打小说,或者光看专业书籍。并不是这些书不好,关键是偏于一端,眼界、思路会受到局限,不利于拓展智慧。这就像吃饭偏食一样,难免营养不良。把各种知识都装一些在大脑里,在生活中遇到不同的问题,都不致于全然迷惑,这既有利于增进思维,亦有利于激发灵感。 第二,审问之。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去寻找答案,既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增进智能。比如“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它到底对不对?思而不学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思而不学有哪些危害?等等。有了问题,就有了学习和研究的方向。 第三,明辩之。对同一件事,因为每个人所观察的角度不同,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面对众多观点,就需要仔细份辨究竟哪种观点更正确,或者更适于自己所需。比如,有专家说,吃苹果应该吃皮,因为苹果皮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甚至比果肉价值更大。又有专家说,吃苹果不应该吃皮,因为果农杀虫时,农药会残留在果皮中,有害健康。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份辨一下到底健康重要还是营养重要,不能盲目相信某个专家的意见。 第四,慎思之。我们不能老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还要思考出新。比如,苹果皮会残留农药,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这个事实,用什么办法提醒她们呢?我们的思考不一定每一次都有结果,但它确实是创新必不可少的一步。 第五,笃行之。我们想到某个好的观点,或者某个好的办法,自己肯定越想越觉得对。但她到底对不对?最好拿到实践中檢验一下。当然,所谓实践,不等于什么事都要去做一下。有时因条件不允许,有时不宜去做。比如,我认为绝大多数强盗是因为恐惧才伤害人,而不是天性邪恶。这个观点到底对不对呢?我当然不能拿着刀子去客串一回强盗。但我可以通过到监狱去采访,或请教有关专家来获得答案。这也是实践,是“笃行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