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筱筠:观音信仰原因考(2)

在大乘佛典中,对观音菩萨事迹的记载主要见于《妙法莲华经》、《华严经》、《悲华经》、《观无量寿经》等等。其中最早记录的经籍是《妙法莲华经》。在《妙法莲华经》这部宣扬三乘归于一乘的大乘经典中,专门有一章

在大乘佛典中,对观音菩萨事迹的记载主要见于《妙法莲华经》、《华严经》、《悲华经》、《观无量寿经》等等。其中最早记录的经籍是《妙法莲华经》。在《妙法莲华经》这部宣扬三乘归于一乘的大乘经典中,专门有一章是宣扬观世音菩萨普渡众生的救济思想。即《观世音普门品》。据考证,《妙法莲华经》最早体式大约于公元200年左右。此外,在英国人A·A·麦唐纳所著《印度文化史》一节中,明确论述“崇拜观自在的风尚在公元四百年前就已有了。”而且,后世有《伽难陀毗优诃》(Karanda—Vyuha)一书,颇近于印度古史记(Purana)之类。此书特别崇扬观自在菩萨(Avalokitesvara),说他无限的悲悯众生,除非众生都得超脱,他是不愿成佛的。“从来没有像这样博爱的佛教人物将获得超脱表白得那样有力。”

观音菩萨的形象一经在大乘佛学时期确立,马上就为印度民众所认同。故而在整个漫长的佛教发展史中,随着各时期佛学发展的特征,随时得到加强和补充,以至于在印度密教盛行时期(公元七、八世纪)最终形成阵容庞大,形态各异,各具神通的观音系列。

在印度密教时期,观音信仰获得迅猛发展。出现了多种形象,例如: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马头观音、不空索观音、如意轮观音、准提观音等。此外,根据密教的修行理论,只要按照规定祭祀观音,并诵持密咒,就会有求必应,可得到各种现实功德或利益:或治病、祛灾、灭罪、得福,或迅速觉悟成佛。

在印度,虽然观音信仰持续时间较长,但在公元11、12世纪,当穆斯林教大肆侵入印度,佛教遭到毁灭性打击之时,观音信仰与佛教派别、寺庙一样,也受到重创。然而,观音信仰也如同佛教教义一样,虽然在其原始发祥地因受重创而一蹶不振,但却在异域他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甚至还掀起远较印度本土更为狂热的观音信仰浪潮。

二、观音信仰在中国的弘传之概况

中土民众对观音菩萨并不是在佛教传入、慧风东扇之时就马上对之顶礼膜拜的。观音菩萨信仰在中国的广泛流传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过中土高度文明的文化传统吸收、改造之后的。然而观音信仰一旦在中土这块异域文化的领土上出现,便立即在社会上蔓衍开来,成为印度佛教为中国民众接收的典范。

“观音”一名是“观世音”的简称,其梵文为Avalokitesvara,音译为“阿缚卢枳低湿伐罗”、“阿那波委去低输”等,或简化为“庐楼桓。”我国关于观音的译名,西晋竺法护于太康七年(公元286年)译出《正法华经》,将之译为“观音声”;接着,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无罗叉译出《放光般若》,译为“现音声”,这是确切可知的最早译法。与竺法护大体同时的聂道真自太康初至永嘉末(公元280年-公元32I)译有缺本《观音受记经》,又其所译《文殊般若涅槃经》、《无垢施菩萨应辩经》等。则都已用了“观世音”的译名。但对于观音的意译名,随后还出现了“观自在”一名。如后魏菩提流支于正始五年(公元508年)所出《法华经论》,出现了“观世自在”的译法。故而后世又有称观音为“观自在”的用法。这两种不同译名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梵本拼写的不同造成的。事实上,如果追本溯流的话,其实两者的佛学内涵是一致的。因为观世音菩萨是依修音声法门而获“耳根圆通”,得证菩提。而由此法修证成功的行者,能彻万法根源,十方三世无不自在,故称观自在。

观音信仰在中土弘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目前国内一般学者认为,观音信仰是自鸠摩罗什于姚秦弘始八年(公元406年)译出《妙法莲华经》后,随《妙法莲华经》在社会上的流行而逐渐为人熟知。到南北朝梁代才开始盛行,后来流传到唐代,经过唐文宗(在位时间为公元827年-公元840)的极力尊崇,然而观音信仰在唐代之发展到极点,并不意味着印度佛教在中国完全渗透、影响并控制了中土文化,相反,这一宗教现象恰恰说明了中土文化强大的同化力量。因为观音信仰在中土的发展并不以佛教弘扬者的意志为转移,在宋代以后,观音菩萨形象几乎妇孺皆知,而在明清以后,观音信仰的佛教色彩逐渐淡化,乃至于后来完全发展为民间信仰,没有严格的仪轨限制,而观音菩萨形象也逐渐俗神化,从而走上民众信仰的宗教神坛。

三、中国观音信仰之原因考

观音信仰在中国之所以能得到流行,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既有观音信仰本身所蕴含的佛学教义方面的原因,又有观世音菩萨形象本身的原因,还有其流传的文化背景方面的原因。

首先,就信仰所宣扬的佛学教义而言,它是易为中土上层贵族阶层和下层普通百姓接受的。

大乘佛学思想继小乘禅学之后输入中国的,它所宣扬的般若空观思想立即在中土与小乘禅观思想并行。此外,在大乘佛典中提倡的菩萨救济思想一经传入,便迅即发展起来。就观音信仰来看,早期流行的是主要以《法华经·观音普门品》为典据的救苦观音。后来自六朝后期至唐代传入瑜伽密教,又输入一批密教的变形观音,其中以千手千眼观音即大悲观音最为盛行。无论流行的是哪一种类型的观音,其佛学教义都是深受中土民众欢迎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