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中华民族信仰之本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儒释道家的影响深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 中国儒家尚"仁"、尚"义",孔子讲"见义不为,无勇也",又讲"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儒家的天命观深入民间,《论语》中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中庸》开篇讲"天命之谓性",指出人的根本特性乃受天所命。在古人看来天是万物之本,是一切价值的源头。人的生命既由天所赋,此生的目的即在回归天命,实现内心向善的要求。被儒家视为群经之首的《周易》讲"三才",即天、地、人,天生人,地养人;人又可以取法天地,"与天地合其德"。天地的运行则遵循不变的天理。老百姓相信一个高高在上而又制约人世间一切的"天",用"不变"的天理衡量人间的一切。儒家思想维系着道德与社会秩序。 佛家讲善,讲慈悲、讲忍辱,重视生命,信奉众生平等。在过去,佛家的六道轮回、积德行善、因果报应已成为百姓的常识,即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客观地讲,佛家"善恶有报"的观念对于稳定社会、维持人的道德,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道家强调"真",强调清静无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统一,达到返本归真的目的,即所谓"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的中医与气功皆源自道家,此外服气、炼丹乃道家养生之道,道家占卜与预测之准确则让人叹为观止,大道修炼者更有肉身成道、羽化成仙的神迹。在世间层面,当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对立,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话题之一时,道家思想也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更显出其特殊的价值。 儒释道三教中最溶入生活的还是儒家思想,盖因中国人一直以家族为生活中心,而儒家文化所规范的正是家庭伦理,再将家庭伦理推广到社会生活和政治中。 近两千五百年来,中华文化的入世部分基本上以儒家文化为主导。自鲁哀公立庙祭孔开始,汉高祖用儒家的礼节制定朝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唐太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到清圣祖康熙大帝手书"万世师表"四字于曲阜孔庙等等,历朝历代对孔子都有追封或祭祀,即使是在汉化程度最浅的元朝,元成宗也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对人类的影响早已超越国界,不仅日本、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承续了部分儒家思想,即使西方启蒙时代的大哲学家伏尔泰也自称是孔子的学生。自汉代以降祭祀孔子的香火不绝。 老子的思想曾被孔子认为云中龙。今天的西方学界对老子的思想仍然推崇备至。"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道德经》中的箴言至今影响力长盛不衰。自汉代以降,道家符菉、丹鼎等各个流派皆尊老子,留下如张道陵、邱弘济、许旌阳、葛洪等修道者白日飞升的神迹。历代帝王常以道士为国师,张良即称自己"以三寸舌为帝者师",余者如蜀汉诸葛亮,唐朝袁天罡、李淳风,宋代苗光义,明朝刘伯温等都被开国帝王待以国师之礼。成吉思汗晚年也不远万里请长春子丘处机前去讲道。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最后开功开悟,洞彻他所在境界的宇宙真相,教人重德行善,跳出轮回。释迦牟尼有十大弟子,都有很高的神通。他的第二十八代弟子达摩一根芦苇渡江,非常人所能为之,后在少室山面壁九年,将身影印在石上,成为千古奇观。禅宗六祖慧能圆寂迄今1000多年,肉身不腐,至今仍然端坐于广东南华寺中。 神佛为宗教之本。无论是佛教、道教或其他正教,信徒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最终是为了去所信神佛的天国世界,如佛教净土宗的人希望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等。如果否定神佛的存在,否定天国世界,对于宗教信徒来说,修炼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而宗教这个修炼团体也就会瓦解。 有人会说:社会苦难是宗教存在和发展的根源,相信的都是那些在常人中遭遇苦难,万念具灰的人。 事实上,道家的张道陵(即张天师)曾三次被汉和帝征为太傅(在九品官制中为正一品官),张道陵都没有答应,而是隐居在鹤鸣山中修炼。 释迦牟尼佛出家之前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他的父亲为了阻止他出家的念头造了一座大花园,修筑壮丽宏伟的宫殿,令几百美丽的宫女日夜歌舞管弦陪伴他,并为他迎娶印度第一美女耶输陀罗为妻。然而太子仍然夜半骑马跨越城墙,至山林中苦修。太子成佛后,最早度化的五十六人中有五十一人都是波罗柰国的豪族公子。世尊返国宣说佛法,有王族豪贵的子弟中品貌端正者五百人随佛出家。因此,出家绝非对现实苦难(感情失意,或经济困难等)的逃避,而是发菩提心,以慧剑斩断尘缘的大愿。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