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典籍简介:高僧传(3)

□六时行道,即后世的朝暮课诵。 □道场忏法,旨在化导俗众,其仪式尤重歌咏赞叹。 听呗有五利,即:身体不疲、不忘所忆、心不懈倦、音声不坏、诸天欢喜。 本科专述转读经典及善于梵呗的高僧,如帛法桥、支昙籥、释
  □六时行道,即后世的朝暮课诵。

  □道场忏法,旨在化导俗众,其仪式尤重歌咏赞叹。

  听呗有五利,即:身体不疲、不忘所忆、心不懈倦、音声不坏、诸天欢喜。

  本科专述转读经典及善于梵呗的高僧,如帛法桥、支昙籥、释法平、释僧饶、释道慧、释智宗、释昙迁、释昙智、释僧辩、释昙凭、释慧忍等(卷十三)。

  音乐感动,自古而然,如帛法桥乐转读而乏声,每以不畅为慨,于是绝粒忏悔七日而感美声。僧辩折调,使鸿鹤停飞。僧饶音声和雅,每清梵一举,辄道俗倾心。


    十、唱导科

  唱导,谓法会或斋会时,宣唱法理以开导众心。与演说、说教同义。唱导师必须具备四种条件,即声、辩、才、博四法。如本科末云:“非声则无以警众,非辩则无以适时,非才则言无可采,非博则语无依据。”

  本科专载善于宣唱法理,开导众心的高僧,如释道照、释昙颖、释慧璩、释昙宗、释昙光、释慧芬、释道儒、释慧重、释法愿、释法镜等(卷十三)。

  佛法初传,于时齐集,止宣唱佛名,依文致礼,至中宵疲极。事资启悟,乃别请宿德升座说法,或杂序因缘,或傍引譬喻。其后庐山释慧远,道业贞华,风才秀发,每至斋集,辄自升高座,躬为导首,先明三世因果,却辩一斋大意,后代传受,遂成永则。所以道照、昙颖等,各有名于当世。如昙颖宣唱,天然独绝,凡来请者,贵贱均赴,后感观音为治癣疮。昙宗辩口适时,应变无尽,尝为孝武帝唱导,说忏悔,使帝大悦。

  综观全书,其特色如下:

  □本书开创新体例,采用类传体,设立十科,成为其后僧传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每科之末,均有一篇总论,称“论曰”或“赞曰”,概述本科的重要意义。这类评论文章,成为佛教史的重要材料。

  □本书作者慧皎是南朝梁代人,因此有关江南的记载较详密,而北地则较简略。

  □本传在四部高僧传中居第一位。据慧皎序所述,当时佛教的传记类虽多,然或仅收高逸,或仅录游方,各竞举一方,不通古今,务存一善,不及余行,或有其文繁简不一的缺失,因此搜捡杂录数十余家,及晋宋齐梁春秋书史,秦赵燕凉荒朝伪历,地理杂篇,孤文片记,并博谘古老,广访先达,考校其有无,而取其同异,完成本传。所以,部分已散佚的资料,透过《梁高僧传》,仍可窥见其残存之貌。

  □本传专收录德高的僧侣,故不名为“名僧传”,而名为“高僧传”。

  本书今收录于《高丽藏》第三十二册、《碛砂藏》第三十册、《龙藏》第一一一册、《卍正藏》第五十六册、《大正藏》第五十册。


  □试论本传各科高僧对佛教的贡献。

  □试述本传的特色。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