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讲义(畅怀法师)(8)

若佛弟子的修习方法,当四禅定相应之后,便进而修四无量心,自利利他,方为正定。为甚么不在欲界进修四无量心?由于欲界和未到地定皆浅,不易修习四无量心。 初禅觉观分别欲界,则生悲易;喜支生喜易;乐支生慈易;

    若佛弟子的修习方法,当四禅定相应之后,便进而修四无量心,自利利他,方为正定。为甚么不在欲界进修四无量心?由于欲界和未到地定皆浅,不易修习四无量心。
    初禅觉观分别欲界,则生悲易;喜支生喜易;乐支生慈易;一心支生舍易。再者,初禅以觉观为主,深知欲界苦恼之相,此处修悲容易。二禅内有大喜,此处修喜则易。三禅内有遍身之乐,此处修慈容易。四禅妙舍庄严,此处修舍容易。无色界定,无有色相,修四无量心,不便于缘境,因此,唯色界定,可修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是:一、慈无量心。二、悲无量心。三、喜无量心。四、舍无量心。
    此四心通名为无量者,是因菩萨利益众生之心,广大无边,不分怨亲,不别爱恶,不仅遍及人类,即蠕动含灵,凡是有知觉者,莫不饶益。所缘众生既无量;能缘之心也无量,利生之心既无量;培德植福也无量,所以菩萨经无量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修得功圆果满,便证无上菩提。
    一、慈无量心
    慈能对治自己的瞋恨心。既要想种种办法,俾令众生得到快乐,无论他人如何毁谤和恼害我,也不应该生起瞋恨心。视他身如自体,当自受乐时,见他人无乐,便起慈悯心,令其得快乐。行者欲入定时,先作誓愿,愿望一切众生,悉得受乐。然后用清净心,先系念最亲爱的人,如自己父母或兄弟受乐之相,一心系缘不散,若有异念,摄之令还。若有外境现前,也皆不取,单以一心观想得乐之相,历历分明,日以继夜,相续不断,日久三昧便发。行者以三昧力,即以定中,则能真见彼人受乐之相,身心悦愉,颜色和适,了了分明,见亲人受乐之后,逐渐将范围推广,次见他人,乃至自己的冤家对头,由十人至百人,千人万人,以至十方五道一切众生,悉得受诸快乐,能如此修慈心,便可离诸忿怒,是名慈心相应。
     二、悲无量心
     悲能对治自已的恼害心。既要想种种方法,拔济众生的痛苦,众生无论如何欺负和凌辱我,也不应该生恼害心。若见众生受诸苦恼时,等同身受,当应生起悲悯心,令其得大解脱。行者于慈定中,常念欲与众生快乐,然而从慈定出,犹见众生受种种身苦心苦,于是心生怜悯,心念口言,五道众生,受此大苦,而我不能知不能见,乃与盲人无异,应发勇猛心,加功用行,愿于定中悉知悉见,拔众生苦,与众生乐,如是立愿,而入禅定。仍如慈心之观法,先系念一亲爱的人受苦之相,乃至十方五道众生,亦复如是,以三昧力,得见明瞭,以此进修,悲心自能转深,是名悲心相应。
    三、喜无量心
    喜能对治自己的妒嫉心。既要想种种方法,使令众生离苦得乐,无论众生得到任何利益,也不可以生妒嫉心,而且常作是想,如何能令彼等受无量乐,如何令彼受乐久住。行者于悲定中,怜悯众生,受苦逼迫,我用甚么方法拔济,令彼从苦得乐,从乐生大欢喜。此时深观众生,虽受苦恼,此苦虚妄,本无今有,有还归无,易可除灭,令得欢乐。行者即发愿言,愿诸众生,离苦得乐,我于定中,悉皆得见,作是愿已,而入禅定,以清净心,系念于亲人,从苦得脱,受乐欢喜之相,念念分明,见到亲人,其心悦愉,欣庆无量,乃至十方五道众生,受诸喜乐,亦复如是。行者于三昧中,虽见外人受喜之相,而于内心无有动摇,禅定功夫逐渐增长,是名喜心相应。
    四、舍无量心
    舍能对治自己的怨恨心。既要想种种方法,欲拔众生痛苦,令得安乐,并使生喜,众生虽以怨报德,也不能生怨恨心。以上虽有慈悲喜三种心,而能三轮体空,即内无能施益之我,外无所受益之人,中间也无施益之事。行者从喜定出,心自思维,若慈与众生乐,悲拔众生苦,喜令众生欢喜,假若着相,则非胜行。譬如慈父益子,不求恩德,若说我能与乐与喜,即是不德。今当舍此三心,一心发愿,愿一切众生,皆得妙舍庄严,令我悉见,如此入定,用清净心,系念最亲爱之人,受不苦不乐之相,如是乃至十方五道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于此定中,见诸众生,皆是舍相,无憎无爱,无瞋无恨,无怨无恼,平等无二,三昧正受,便能转深,不取不着,坚固安稳,是名舍心相应。
    若人修习四无量心,所得功德不可限量。
    现世得五种功德。一、入火不烧。二、中毒不死。三、兵刃不伤。四、终不横死。五、善神拥护。
    来生所得功德。若生色界,多作大梵天王,以无量心,广摄众生,若于初禅得,即作初禅王,于二禅得,即作二禅王,于三禅得,即作三禅王,于四禅得,即作四禅王。
    有人问曰:“前三种心,应有福德,舍心有何利益?”答曰:“众生离苦得乐,失时即苦,不苦不乐,则心安稳,以舍饶益众生得福愈甚。其次慈喜心时,爱着心生,行悲心时,忧悒心生,入是舍心,除此贪过,无诸烦恼,故知修舍可得甚大福德。”
    以上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总共十八重天。
    四禅第四天名无想天,此天修无想定时,身心俱灭,如水鱼蛰虫,不能断惑证入圣果,五百大劫心想不行,六识暂灭。
    佛弟子修四无量心,经无量劫植福培德,以慈予众生乐,对治自己瞋恚;以悲拔众生苦,对治自己恼害;喜能感同身受,对治自己妒嫉;舍能三轮体空,对治自己怨恨;故修四无量心,名为菩提萨埵。
    H .四空处定
    四色界定与四无量心,皆以色法而修,只是离欲粗散,并未跳出色笼,因此称为色界。此八门禅,悉由静坐修得,故得禅名。无论修世间禅,或出世间禅,均以禅定为其根本,所以称为根本禅。
    若能再向前迈进,厌色趣空,灭身归无,以入于空,则名为无色界。
    一、空无边处定
    因有色身,必有障碍,心为色缚,不得自在,内则受饥渴疾病等苦,外则要受寒热刀杖等苦。
    其实地水火风四大组合,报得此身,已属苦事。经说:“一大不调,百一病起,四大不调,四百四病,一时俱动。”可见此身,为痛苦之根源。老子也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行者若能脱离色笼,虚空无碍,寂然不动,何有过患?作此思维已,一心谛观,此身九窍,一切毛孔,无不虚疏,如罗网相,内外相通;亦如芭蕉,重重无实;又如藕孔及鱼网,逐渐观至微末也尽,其心泯然,自住空缘。此后忽然与空相应,定中唯见无边虚空,如鸟出笼无碍自在。灭三种色:一、可见有对色。二、不可见有对色。三、不可见无对色。证虚空定,名为空无边处定。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