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四色界定 初禅名为离生喜乐地。 离欲界之粗浊,而生初禅得喜乐,故名离生喜乐地。 初禅有五支功德。 一、觉支。于禅定中,得大清净,知色界细触,非欲界粗触,如大寐得醒,如贫得宝藏。二、观支。即以细心分别禅中诸妙功德。三、喜支。获得初禅,定中所得利益甚多,如是思维,欢喜无量。四、乐支。喜心既息,恬然寂静,受禅定乐。五、一心支。证初禅时,心依觉观喜乐之法,故有细微散乱,若将喜乐心息,则心与定为一,故名一心支。 得初禅人,能离五盖。 一、离贪欲盖。欲界乐粗浅,今得初禅之乐细妙,以胜夺轻,故能离贪欲。 二、离瞋恚盖。欲界苦缘逼迫,易生瞋心,得初禅时,无有逼迫,乐境在心,故无瞋恚。 三、离睡眠盖。得初禅时身心明净,定法所持,心不昏乱,触乐自娱,故不睡眠。 四、离掉悔盖。禅定持心,任运不动,故能离掉,由掉故有悔,无掉即无悔。 五、离疑惑盖。未得初禅时,疑有定无定,今亲证定境,疑心即除,故得离疑惑。 昔日常为欲火所烧,得初禅时,如人入清凉池,是以偈说:“如贫得宝藏,大喜觉动心。”初心粗念名为觉,后细心分别名为观。若得初禅,即具信、戒、舍、定、闻、慧等种种善心。需知初禅觉观二法乱心,譬如人睡眠,有呼唤声,心大恼乱,故应遣觉观。 初禅所生之喜乐为粗,障二禅内净,初禅唯与身识相应,故名外净。二禅则与心识相应,故名内净。初禅心有觉观,名为内垢,二禅无寻无伺,故名内净。 既知初禅之过,障于二禅,今欲远离,当用三种方法遣除。一、不受不着。二、呵责过失。三、观心穷检。由此三法,可离初禅觉观之过。譬如雇用佣人,后见其有过失,心欲令去,亦用此三种方法。如是上人利智,不与颜色自动便去。若是自不知去,应与数数责备始去。如果再不去,则以杖遣出。呵责初禅觉观方法,亦是如此。 二禅名为定生喜乐地。 此定生时,与喜俱发,勇心大悦。二禅未发时,于其中间,亦有定法,从此静坐,加功不已,其心忽然澄静,无有分散,即是未到地定。如此经久,不失不退,定心与喜俱时而发,如人从暗室出,忽见外边光明,其心明亮内净,十种功德俱发,具如初禅发相。 二禅有四支功德。 一、内心清净。既离觉观,依内净心发定,皎洁分明,无有垢秽。二、喜悦无量。定与喜俱时而发,行人深心自庆,内心生喜定等十种功德善法。三、甚为快乐。行者享受喜中之乐,恬澹悦怡。四、一心不动。受乐心息,既不缘定内喜乐,又不缘外念思想,是故一心不动。 三禅名为离喜妙乐地。 入此定时,离于前地之喜,而得胜妙之乐,身诸毛孔,悉皆欣悦。 欲得三禅,又当呵责二禅喜悦之过,亦如舍觉观,由爱故有苦,失喜则生忧,如人知妇是罗剎女,弃舍不生恋着,仍用三法遣除。一、不受不着。二、呵责过失。三、观心穷检。喜则自谢。 三禅未生,中间有定,加功不止,一心修习,其心湛然安静,即是三禅未到地定。而后其心,泯然入定,不依内外,与乐俱发,心乐美妙,不可为喻。 乐定初生,既未遍身,中间多有三过。一、乐定既浅,其心沈没,少有智慧。二、乐定微少,心智勇发,不能安稳。三、乐定之心,与慧力等,绵绵美妙,多生贪着,心易迷醉,是故经说:“是乐圣人可以舍,余人舍为难。” 三禅欲发,有此三过,是故乐定不得增长遍身,当用三种方法调适。一、若心昏沈,当以念精进慧策起。二、若心勇发,当念三昧定法摄持。三、若心迷醉,当念后乐及诸胜妙法门,以自醒悟,令心不着。虽对五尘,不发五识,乐与意识相应,以识内满,故遍身而受乐。 又者,初禅之乐,从外而发,外识相应,与意识不相应,内乐不满。二禅之乐,虽从内发,然从喜而生,与喜根相应,乐根不相应,而乐依于喜,喜尚且不遍,何况于乐乎。今三禅之乐从内发,以乐为主,内无喜动,念慧因缘,令乐增长。 三禅有二时乐。一、快乐乐。乐定初乐,未能遍身。二、受乐乐。乐既增长,遍身受乐。譬如石中之泉,从内涌出,盈流于外,遍满沟渠。三禅之乐,正是如此。 三禅有五支功德。一、舍喜心不悔,并离前三种过失。二、既得三禅之乐,仍念用前三法守护,令乐增长。三、善用三法离前三过。四、快乐,乐遍身受。五、受乐心息,一心寂定。 四禅名为舍念清净地。 此定发时,体无苦乐,与微妙舍受俱发,乐受暂灭。欲得四禅,当应深见三禅过患,初欲得乐,一心勤求,大为辛苦;既得复要守护爱着,是亦为苦;一旦失坏,益加受苦。因见三禅之乐,有大苦恼,应当一心厌离,求四禅不动定。时于三禅边地,当修六行观法,仍用三法遣除。一、不着。二、呵责。三、穷检。行此三法,三禅之乐便谢。 行者精进不止,心无动散,于后忽然开发,定心安稳,出入息断,定发之时,与舍俱生,无苦无乐,空明寂静,此时心如明镜不动,亦如静水无波,绝诸乱想,正念坚固,犹如虚空,是名世间真实禅定。于此禅中,若欲转缘,学一切事,随意成就,转粗形为妙质,易短寿为长年,一切神通妙用,说法自在,莫不从此定出。 四禅有四支功德。一、不苦不乐,此禅初发,与舍受俱发,舍受心法,不与苦乐相应。二、既得不苦不乐定,舍弃胜乐,不生厌悔。三、心念清净,禅定分明,平等智慧,照了无遗。四、定心寂静,虽对众缘,心无动念。 以上四禅,乃依寻伺喜乐,有具不具,分为四种差别,若具寻伺喜乐,名为初禅定。离寻伺但有喜乐,名为二禅定。离寻伺喜三种,但有乐一种,名为三禅定。具离寻伺喜乐四种,名为四禅定。 G .四无量心 静坐修禅定的人,视有色相,犹如牢狱,不得自由,所以达到四禅以后,直修四种空定,期望生四空天,脱离色笼。此乃不知破色之方法,误以为心无忆想,便证涅槃,实则当其命终,生无想外道天,唯离粗欲,并末脱出色笼。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