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讲义(畅怀法师)(3)

C.静坐之前方便 一、静坐前的身体准备 静坐之前,要将万缘放下,行动从容安详,不可粗犷。首先将身摇动数次,使各部分血液流畅。用手按摩全身,两腿、膝盖、腰部、脊梁、胸部、两臂、后脑、脸部、头顶,再以手浴脸

    C.静坐之前方便

    一、静坐前的身体准备
    静坐之前,要将万缘放下,行动从容安详,不可粗犷。首先将身摇动数次,使各部分血液流畅。用手按摩全身,两腿、膝盖、腰部、脊梁、胸部、两臂、后脑、脸部、头顶,再以手浴脸,犹如洗脸式样,功用可以醒脑,降血压,减皱纹。

    二、静坐前的情绪准备
    静坐前后,切勿发脾气。若静坐前动肝火,于静坐时则难以入定。若在静坐后生烦恼,由于气息仍在细脉中运行,尚未散至粗脉,会引致血液突然沸腾,使人感觉烦躁不安,胸部似有物件梗塞,此种情形,有时会延续数日不散,故不可不注意。

    三、静坐的环境
    静坐需找一处清静地方,离开热闹的环境。若无清幽闲静之处,于嘈杂的地方用功,也并非不可以,不过需要置心一处,不可随境所转。又须注意,面对喧闹声音,切勿生讨厌心;或生恐惧之念;或想办法躲避,须知此心一生,便是随境所转,仍是分别妄想,应将一切声音置之不理,一心照顾功夫,如是练习日久,则闹处一样可以入定,此时定与声音两不妨碍。不过,功夫未曾用到纯熟,不易了解个中奥妙。比如三人屋内款款深谈,对房外火炮声恍若不闻,如俗语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因“心不在焉”也。此也如是,以心系念一处,外声不能扰乱。古德有说:“十字路口,正好打坐。”即是这个意思。
    坐时空气要流畅,但不要受凉,尤其是后脑,膝盖,脊梁骨。如果着了凉,仍以打坐医治。坐垫要软,但不可在梳化上坐,因在梳化上坐,气不能升起。静坐之处不可过光,过光心易浮动:也不可过于暗,过暗心易昏沈。

    四、静坐的时间
    每日抽出一些时间,静坐两次,每次由十分钟增至二十分钟,再由二十分钟加至三十分钟,若能经常坐半小时,三个月后,必见功效。第一次静坐最好在上午大便之后,因大便后气稍转虚,静坐可以大补元气。第二次静坐可在下午沐浴之后,以洗澡后气血畅通,静坐加速血液运行。
    子午二时(中夜十一时至零晨十二时尽及中午十一至十二时尽)不适宜坐,因气走至病处,加重其患。也有人说,子、卯、午、酉四时打坐最好,因为天地正气感交时刻。这两种说法,不知谁是谁非。据我经验,子午二时最好小睡,尤其是患病者,得益更大。西医也曾说:“午后小睡对人有益。”密宗有说:“练功时间,上午以早晨太阳刚升时为宜,下午在傍晚,太阳下山时为宜,以免日照强烈,损害眼睛。”当然,平素练功有术之人,则无论何时都可静坐。

    五、静坐的姿势
    静坐时需将两腿盘起来,盘腿可以减短血液通道,其心容易入定。每有人于公园运动之后,端坐于石上或椅上,两腿垂下来,双目紧闭,如是静坐,实未得法,极难得到入定功夫,因身心有连带关系,所谓:“四肢缩,心必宁:四肢舒,心必散。”因身体舒散,其心不易人定。佛家之静坐,要人四肢蜷缩起来,由于身体收敛,其心容易入定。

    静坐示范图

    静坐有两种坐式:
    一、双跏趺坐,也名结跏趺坐。分两种方式—
    甲、不动金刚坐。是将左腿放在右腿上,再将右腿放在左腿上。
 
    乙、如意吉祥坐。将右腿放在左腿上,再将左腿放在右腿上。
    如此姿势,自然端直,不致前后左右摇摆。假使初学静坐,或年车已高,难以仿效,那就不必勉强,可改用单跏趺坐。
    二、单跏趺坐,也名单盘膝坐。分两种方式—
    甲、金刚坐。是只将右腿置于左腿上。不需再将左腿置于右腿上。
    乙、如意坐。是只将左腿置于右腿上,不需再将右腿置于左腿上。
    此两种坐法,较双盘有缺点,因左右膝盖会落空,身易左右倾斜。
    以上两种是佛家和道家的静坐法。如果单盘也做不到,可将两小腿交叉于两股的下面,也名交叉架坐。儒家多取此坐法。
    传说大陆有一僧人,夜在墓地结跏趺坐,众鬼见是一座金塔,大家争来跪拜;僧后改为单盘,众鬼见变为银塔,依旧跪拜;后再改为交叉坐,众鬼见变为土堆,于是停止跪拜。因为佛家主张双坐或单盘,故有此传说故事
    若两腿麻木不能忍时,可以将腿上下交换,如再无法忍耐,可伸直数分钟,等麻木消失后,再重新盘腿坐。
    学盘坐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有些人生来骨骼柔软,开始便能单盘或跏趺坐。二、要经三五个月或一年,始能单盘或双盘,此是血气冲过骨节所致。三、有些人静坐虽经数年,仍旧无法单盘或双盘,这是气血不通所致。直至一旦气血畅通,静坐一小时亦不觉麻木,所谓:“气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两手安放的位置。
    先将左右手掌伸直,手背放于手掌上面,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贴近小腹;置于腿上,两大拇指轻触,有如结弥陀印,功用可使左右血液交流。挺起胸膊,端身正坐,身不弯曲,也不高耸,头不低垂,也不昂仰,脊骨要直。总之,不可东倒西歪,前俯后仰,身坐不正,气血不通,气血不通则心难入定。

    六、眼耳鼻舌身心的处置
    眼宜轻闭,也有主张微开,轻闭恐人昏沈,若不昏沈,还是以闭为宜。因眼对境,容易分心。
    耳不外听,以心缘念一境,不去注意外声。
    呼吸用鼻,不可以用口。用口呼吸,会引致白血球增加,氯化钠升(盐分升高),对身体不利。从鼻孔徐徐吸入清气,用口吐出浊气,观想气息从全身毛孔出入,至三五七次,然后闭口:唇齿相着。呼吸顺其自然,不可用逆呼吸,或止息法,亦不可深呼吸,更不可用闭气法。
    嘴唇轻闭,舌轻舐上颚,功用可以调摄细脉。天井有水(口水),应将之慢慢咽吞。古人称口水为“玉醴仙浆”,道家称为“玉液还丹”,或“长生药酒”或“炼津成精”等。其功用可以灌溉五脏六腑,增长脾胃消化,镇定神经。
    坐久若觉身体有俯仰斜曲等事发生,即应随时矫正,否则,日久会生毛病。坐时若觉身体摇摆,此乃气血结滞不通所致;或神经紧张;或心理作祟;或任意放纵,坐时需要精神集中,时时提高警觉,以免摇摆扩大,无法收摄。坐时不论时间长短,务要排除妄念,切勿摇动身体,四肢也避免移动,以身动故心动,心既驰散,何能入定。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