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纵欲就是自杀,不但害己也害人(3)

既然贪色纵欲有这么多害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用心检点自己的行为,彻底去掉这个恶习。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我们即使做不到每天反省三次,也要经常反省一下,从身、口、意三

既然贪色纵欲有这么多害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用心检点自己的行为,彻底去掉这个恶习。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我们即使做不到每天反省三次,也要经常反省一下,从身、口、意三个方面检查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如此坚持不懈,淫念越来越淡,直至消除。淫念消除了,各种淫乱行为也就不再產生,其他的恶习也将随之慢慢地改掉,最终回归到做人的正路上。“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印光大师语),任何事情都从善的一边做,自然心地清净,思绪清朗,身体会越来越好,渐渐的身上长养一团浩然正气,福德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起来,必将是家庭和睦亲善、事业一帆风顺。有如此不需要花气力、花金钱却可以得到巨大利益,而且是天人称颂的事,有智慧的人一定会积极努力地把它做成功的!

常常有人为自己的纵欲找借口:孔圣人曾说过“食色性也”,好色是人的本性,这难道还有错?要想明白“食色性也”这句话的真正的含义,知道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首先要了解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孔子创建的儒教有2部重要的著作:《大学》、《中庸》(子思著,秉承孔子思想)。《大学》开篇即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是指人的性德,即人本性所具有的仁、义、礼、智、信等等完美的品格。“明德”前面的“明”是指人的修德,即要通过不断的对治习气,兢兢业业的修持来达到人的完美的境界,恢复人的明德,也即性德。对于“中庸”程子是这样解释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对于这段话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中庸》中所讲的中庸之道是指人间的正道,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这些正道、真理包含人在世间为人处事应遵循的标准。因此,孔子学说的核心是:告诉人们仁、义、礼、信、智等等完美的品格是人的本性所具有的,按照正道、定理去为人处事、努力修持才能达到完美的人生境界,恢复人的本性。“食”、“色”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它们当然要符合人间正道,遵循人间定理。

好色纵欲就是对异性的侮辱,就是无“礼”;维持这份贪欲需要钱财,没有钱财就不择手段夺取不义之财,就是无“义”;做了坏事不想让人知道,在单位欺上瞒下,辜负了领导和群众的信任,在家里哄骗家人,违背了从前对家人的承诺,失去了责任心,就是无“信”;作了这么多可耻的事,无论败露与否,都让祖宗蒙耻,让家人害羞,同时让对方失去贞节。辜负了国家、社会、亲友对自己的培养和期望,忠、孝都无从谈起。一旦败露,不管家人是如何的悲伤、困苦,自己只顾享乐,就是无“仁”;把亲友苦口婆心的劝阻当作耳旁风,不知悔悟,走火入魔,一意孤行,身在错中却不知错,就是无“智”。仁、义、礼、智、信全无,已经偏离了做人的正道,背离了人的本性,福分被削尽,必招奇祸。文帝曰:“天道祸淫(给淫乱的人降祸),其报甚速。”知道了这些,你还能认为好色是人的本性吗?还能认为纵欲是人间的正道,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吗?

另外,节欲时要戒酒。俗话说酒是色媒,酒壮色胆。酒可以乱性,可以激发人的性-欲。饮酒过多可使人失去自控能力,容易作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少量饮酒也会让人邪念频生,浮想联翩,性-欲勃发。有些所谓有“浪漫情调”的人大概是受国外影视作品的影响,提倡过性-生活之前喝点酒,一方面“有点情调”,另一方面可延长性-生活的时间。这个提倡无疑是在刮骨的色刀上再涂一层毒药,害人不浅。酒在这里的毒害和性-药、春-药是一样的。这些人真应该清醒清醒,不要自误误他。

总之,好色纵欲就是自杀,它使人不能尽天命。它不但危害自己,也危害了别人。因此要节欲,洁身自好。身处红尘之中,未免有七情六欲,适当的、符合道德规范的性-生活是可以进行的,但是要了解这方面的禁忌,以免身体受到伤害。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