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2)

但是一切众生既然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为什么还有我们这样在迷的众生相呢?释尊的下半句就说明了,﹁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一切众生本来跟佛一样的,但是他有妄想,有所执着。抓住不放是执,粘住不脱是着,众生为

   但是一切众生既然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为什么还有我们这样在迷的众生相呢?释尊的下半句就说明了,﹁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一切众生本来跟佛一样的,但是他有妄想,有所执着。抓住不放是执,粘住不脱是着,众生为情所缚,着于情网,执见不舍,困于见林,于是从妄生妄,从迷入迷。那么他就不能显现他的智慧德相了。这就是佛悟道证道时第一句话。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证,证明一切众生本有大光明大安乐的本体与妙用。所以这一句话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从他的大光明藏中所流现的,给我们众生的一个大安乐法门。也可以说,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典,都是这一句话的注释。所以现在将来一切众生都依这一句话而得度脱。世尊所证就是这样。从这一句话,我们就看出佛教就不同于其它宗教,是超宗教。超在什么地方?就超在佛教是一个大平等法门。佛和众生平等,一切众生都跟佛一样,同有这个智慧德相,彼此是平等的。这是个大平等的觉悟哇!佛不说我是最高无上,我是独尊的一个神,我高于一切,控制一切,创造一切,而只是平等。佛就是已经彻底觉悟的人,我们在座的任何一位是还没有完全觉悟的佛︵彻底平等︶。所以《华严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的心,和佛,和众生,无有差别。所以佛不是上帝,不是真主,不是什么无始天尊等等,不是这些神,只是一个彻底的大觉悟者。
   佛之所证有法身、报身、化身。佛有三身,上面所说,人人本有的是法身。所以我们的法身同诸佛的法身是没有分别的,法身我们也有。但是报身现在没有显现,佛的报身是万德圆满所庄严、所成就的。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恢复本有法身,成就报身。那么化身哪!就是示现于印度这个太子,出家修道,后来以至于到八十岁涅盘了。这样示现到人间来,跟我们人一样,也有生也有死,也有成就也有说法,这是佛的化身。佛的报身众生就看不见了,只有菩萨才能看得见,报身是无量广大和微妙呀!多少万由旬︵一个由旬是四十里︶。我们不要说微妙,微妙我们看不见,那个我们还不大好体会,就是这个广大我们就看不见。我们登到华盛顿最高的塔上,一看吧!那就看见是一个圆形的景物,因为人们视力有限度,所以就把你视力当作半径画一个圆,所看见的只在这圆之内,外就看不见了。所见不过是几十里路,这几十里路,就是佛身上如果有一根毫毛,毫毛的万分之一你也看不到。凡夫看不到佛的报身,至于佛的化身是一个示现。释迦牟尼佛示现为一个太子,出家成道,示现了涅盘,这是为了度化我们而作的示现。在实际,在《法华经》开权显实,说出实际情况,那释迦牟尼佛在久远久远,无量劫无量劫,不可说不可说之劫之前早已成佛。那佛之涅盘呢?那也就是在凡夫就看到佛是涅盘了。隋朝智者大师,他读《法华经》,读到药王菩萨焚臂,表示舍了断常二见,经中说是真供养是真精进。智者大师突然看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佛在灵鹫山说法,那个法会还在进行,还在说法,俨然未散︶。可见佛何尝涅盘,在众生妄想执着之中就见佛涅盘了。生佛同具法身,所以生佛平等,佛有三身而众生因妄想执着不能显现,一迷一悟又有天渊之别。众生因迷造业,因业受报,在梦幻虚妄的六道之中枉受无量痛苦。
   轮回之说许多人不信,现经种种调查与研究,证明确是世间真实之事︵许多证明散见于拙著中,不再重复︶。人在善道之中,在人生,生老病死八苦交煎,一生酸辛欲哭无泪。何况堕入苦趣,像蒸笼中的螃蟹,这是人人在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螃蟹虽苦只死一回。在地狱中,死后立即复活,活后又立即受罪,人间一夜,地狱中千生万死,更加严重的是︱三途︵三恶道︶一报五千劫︵堕入三恶道后,一期的罪报就是五千劫︶。所以苦趣时长,欲出无门。同时推己及人,自己虽在善道,而自己多劫以来的亲眷无量无边,都在恶道受苦,等待自己去救度,自己焉能不勤求觉悟自觉觉他。
          叁、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切众生本性中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这是本性固有的妙德,所以叫做﹁性德﹂。虽本有性德,但以缠缚在妄想执着之中,性德无法显现,故须依靠自身修持的功德,来扫荡一切尘劳妄想。修持的功德称为修德,譬如明镜,镜面上盖满了种种污垢,镜光不能显现,镜子竟同废物。但当我们努力去擦除尘垢,一旦功效圆满,尘垢全消,﹁镜净心明,本来是佛﹂,所以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行人应抓紧修德,才不辜负本有的性德。
   修持方面,佛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殊胜。但末法众生,应选契机之法。我常说:买鞋,首先一条是大小合适,其次才是物美价廉等等。为了帮助大家抉择,略谈三根本与三无漏学,这是一切行人共同遵循的道路。其下再介绍禅密净圆顿法门。
   根本三要: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第一、出离心。此心虽比后两者浅近,但他是首要的。常说︰﹁高明容易解脱难﹂,要能透脱人世间种种缠缚︵妻儿子女、功名富贵、生活享受︶,谈谈容易,做到很难。甚至有的出家人,虽然摆脱了世间的家庭眷属,名誉地位,可是内心仍夹杂着自己想当佛教领袖,众生导师。于是大占山头,大收徒众,重用亲信,宗派相争,生活享受如同富翁,这与释尊舍皇位离王宫,林间度夜,托钵乞食,真是鲜明对比。所以世间这些难舍之物,都像癌细胞,是万万不能发展的。所以首先要对这些难舍的东西能舍,不再留恋。出离心不是消极厌世,恰恰相反,这是真正的大雄心。为了积极救世,就须轻装上阵;自己还在昏睡,焉能唤醒别人的酣梦?更切忌的是留恋世间,正是最严重的执着,那么你的镜子就擦不干净了。首先要有一个出离心,这是个最根本的。
   第二、慈悲心。佛为什么要出家?首先看到生物互相吞食,你吃我我吃你,这样来维持生命。众生非常苦哇!因之发心求道救度,这就是慈悲心。在人世之间我们也看到多少灾难,多少苦痛。非洲的灾情,两伊的战争,多少血泪呀!怎么能无动于衷?这种同情与救度的心就是慈悲心。佛菩萨看一切众生与自身如同一体,这就是同体大悲呀!佛看一切众生如同佛的独子,这是大慈悲心,是我们学佛的根本。《华严经》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所以不管佛教哪一宗,都必须从慈悲心出发。修罗都有本领,所欠缺的就只是慈悲心。所以你没有慈悲心去修练,总之是盲修瞎练,成为阿修罗而后已。密宗《毘卢遮那经》也说:﹁大悲为根﹂,第一句话就是要从大悲心出发,可见显教密宗同一根本。有人看见密宗金刚像很厉害,令人生畏,而不知这是极度的慈悲。就跟父母要管小孩子一样,他要生气,要教导,甚至责打孩子,都是为了要教好他们,并不是要伤害孩子,就是这样,都是大悲为根。如果没有慈悲心,只是去修气,不管修什么练什么,最后都要成为魔的眷属。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