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教禅坐(13)

将来一定成佛。因为从释迦牟尼在过去无量劫前发菩提心后,提婆达 多都是给他逆向的帮助──打击、阻挠、破坏。提婆达多使释迦牟尼 得到了磨炼,使他成了佛,所以有大恩德。 诸位菩萨,在你们的生命史中,这样的恩人

将来一定成佛。因为从释迦牟尼在过去无量劫前发菩提心后,提婆达
多都是给他逆向的帮助──打击、阻挠、破坏。提婆达多使释迦牟尼
得到了磨炼,使他成了佛,所以有大恩德。

  诸位菩萨,在你们的生命史中,这样的恩人多不多呢?如果有,
在你们心里是怨恨抑是感恩呢?一般人要做到不怨恨已经很不容易,
何况要向这种人感恩!曾有两位法师,因为细微的法义之争而吵了一
辈子的架,彼此发誓不想见面。逢到佛教界有聚会的时候,两人都会
先问有没有对方参加,如果有一方参加了,另一方就不参加。另有第
三者跟其中的一位说:「我们大家总有一天要到极乐世界去,你们二
位也要去啊。怎么现在就有他没有你,有你没有他地吵个不休呢?」
那位法师说:「阿弥陀佛,如果那个魔王也能到西方极乐世界,那还
是什么极乐世界吗?他都去了我还想去吗?」双方怨恨到如此程度,
还是两位出家人呢?不过出家人也还是人,所以也会产生怨恨。毕竟
不是为了私利而为法义,故在二位法师中,有一位在临终前悔悟了,
他留下遗言说:「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与某某法师为了佛法的观点
之争,吵了一辈子架,并且从此不相往来。我死之后,希望某某法师
能够原谅我,能来参加我的葬礼。」因此使得另外一位法师在葬礼上
痛哭流涕地说:「阿弥陀佛,我怎么跟他吵到死为止呢?还是他先原
谅了我,他真是成佛了,而我却仍是个丢不下怨恨心的鬼。」

  像这样的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产生怨恨心是很容易的,消除怨恨
心则很难,如果能把恨得很深的人当成恩人看待,是极不容易的事,
但是我们要练习,不练习就没有智慧,也没有慈悲。人在一生中,多
多少少总会遇到像这样助你逆水行舟的人,如果你从来没有遇到过,
总是一帆风顺地走过人生,你真是一位福德殊胜、因缘殊胜的人了。


10.自我的消融

  自我的消融,是要从自我肯定及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的。
如果连自我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同他谈自我消融是毫无价值的。譬
如对一个不知道钱为何物的人,说不要钱,便等于废话。诸位不要因
为听到说佛教讲「无我」,就等于否定了自我的价值。所以一定先要
有我,然后才能无我。

  我是什么?是生命加身体。可以用一个「十」字来标示,竖的一
条线代表时间,横的一条线代表空间。在时间这条线的座标上不断地
移动的是生命,昨天在,今天在,明天还在,表示我还活著,这是生
命的存在;在空间这条线的座标上,我的身体要占据一个位置,或是
在这里,或是在那里,不停地移动,表示我有一个活著的身体,在两
条线的交叉处「+」,便是活动于时间和空间中的自我价值的存在,
自我的价值,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正面的价值是获得的成就,负面
的价值是遇到的挫折,成就和挫折使人产生了爱和憎,因此爱和憎相
加,也等于自我。爱什么?首先是爱自己的身体所拥有的生命,有了
命,另外想爱的东西就多了,财、色、名、位、权、势等,恨不得整
个世界都属于我的。可惜的是,世事无常,包括老命在内,一切的东
西,都不能保有多久。因此,身体加生命,所构成的自我,是那般的
脆弱与无奈。因此,自我的另一个代词就是「无常」。从观念上说,
这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故也人人可把自我消融。自我消融就等于佛
说的无我。

  但诸位不要害怕,一听到无常、无我的道理之后,回家去就会连
先生、太太、孩子都不要了。因为一切都是无常嘛!因为自我消融,
并不等于不负责任。何况无常无我,也不就是什么也没有,尚须有慈
悲的责任及智慧的功能。

  无常并非不好,如果当你正处在接受恶运折磨的情况下,因为恶
运也无常,你就不会绝望,往往恶运过后否极泰来;因缘的转变,坏
事可成善果,这种因缘就是自己的努力,加上时势环境等的配合。菩
萨就是按照因→缘→果的法则,从凡夫转化为圣人,从菩萨完成佛果
。成长到佛的层次,就从自我的成长中,逐步完成了自我消融的境界
。当在没有达到这个彻底的消融自我之前,就要练习著如何来自我消
融。《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亦不
可得。」从时间上来说,过去的已过去,未来的尚未来,现在的,转
眼即成为过去。都只有过程而无实在的东西,所以都不能执著,执著
也是幻景,如把幻景当做实有,就会变成自我的累赘。人生的一过程
,犹如火箭升空,火箭从发射台发出而飞向太空的过程中,每隔一段
时间,就要扔掉一节已经用完燃料的废物,若不扔掉就会成为阻碍火
箭继续升空的累赘。人要自我成长,就像要上升的火箭一样,不断的
丢掉累赘的废物;使用燃料时那是储蓄著动力的有用之物,用完了动
力不扔掉它的空壳,便成上升前进的累赘。

  人生应当要不断地落实于现在,努力于现在;有了成就,而能不
执著成就,便是自我消融。

  《金刚经》里,尚有这样的几个名词:「无我相、无人相、无众
生相、无寿者相。」「我相」是个人与另一人相处而存在;「人相」
是因为我相而存在;「众生相」,是从我与许多人相处而存在;「寿
者相」是自我中心在时间上的延续。如果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
便不会感觉到我的存在,因为有我与别人的相对比较,才有自我价值
的出现。我的成败得失,是相对于别人的存在而浮现出来。一旦能够
把自我价值的情执化解消融,便会体验到《金刚经》所说的无我、无
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四相,其实就是自我的消融,也就是自我的最
高人格的完成。

  消融了自我的执著、自我的烦恼,便能显现出无我的大智慧以及
平等的大慈悲;实际上就是自我的无限自在与无限包容。可以称之为
空,也可以称为无我、无相、无住、无念,一切都无,唯有智慧与慈
悲的功能,在世间的众生群中,永无休止地展现于无穷空间及无尽时
间的内外中间。

(戴玉冰居士整理录音带,经圣严三度删修成稿于一九九五年元旦)
┌──────────┐
│ □禅修指引·10 │
└──────────┘

圣严法师教禅坐

──────────────────────────────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