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大觉者的遗嘱 (节录自正如法师《佛遗教经讲解》) 《遗教经》,用现在大家都明白的话来说,就是一封“遗嘱”,人在临死前的咐嘱。佛的肉体坏了,是回归不生不灭、究竟安乐,称“涅槃”,不叫“死”。迷惑颠倒的凡人一期生命结束,死了,又将轮回六道,接受痛苦的果报。这是佛陀与凡人的不同之处。 世间上,每天都有人死亡,有可能每天都有“遗嘱”诞生。但是,大部分的“遗嘱”都是人们在生前早就说好写好的,个别的人就是感觉到即将要死,也只能吱吱唔唔、痛苦悲切地说上几句,或是几个含糊不清的字,就摆头而去。佛陀“临命终时,自知时至”,头脑清清楚楚,自在安详地“为诸弟子”,说了2300多字的“遗嘱”法要。这就是大觉者跟凡人的又一区别之点。 古往今来,许多实修实证者,逝世之前“自知时至”,安详圆寂。唐代有位昙伦禅师,一天对大家说:“我要走了!”有人问:“禅师!你到哪里去?”“到无尽世界去!”闭上眼睛就死了。有人用手摸禅师的身体,并说:“冷到膝盖,一定生到三恶道去受苦了!”禅师突然张开眼睛说:“此苦亦空。”刚刚明明是死了,现在又活过来,还能讲话,把大家吓了一大跳。于是,有人问他:“禅师走后,我们如何料理后事?”禅师答:“弃之山野与众生结缘。”说完片刻就真的走了,终年80岁。 人们写“遗嘱”、说“遗嘱”,大多是交代财产继承、后事办理等事项,而佛陀却是关心后人,关心他们日后面对人事、生活、修行等方面的关键性问题。这是交付“精神财富”。金钱是可以用光的,可是“精神财富”是用不完的。2500多年以来,全世界佛教徒都在用它,然而,竟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而且是越用越好用。这也就是圣人同凡人的又一不相同的地方。 一、人法为题《佛遗教经》 大凡讲经都要解释一下“经题”。确实,解释“经题”十分必要。它是一本经的主题。《吕氏春秋·用民》说:“壹引起纲,万目皆张。”就是这个道理。 据专家研究结果,佛经取经名,有一定的规律,不是随便取的,归纳起来有这么7种: (1)以单人立名:如《佛说阿弥陀经》。佛、阿弥陀都是“人名”。 (2)以单法立名:如《大涅槃经》。大涅槃是“法”。 (3)以单喻立名:如《梵网经》。比喻戒律如“梵王宫因陀罗网”。 (4)以人法立名:如《地藏菩萨本願经》。地藏菩萨是人名,本願是“法”。 (5)以人喻立名:如《如来狮子吼经》。如来,是佛的别称,是“人”。“狮子吼”是用来作比喻。 (6)以法喻立名:如《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比喻。 (7)以人法喻立名: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佛是人,大方广指法,华严为比喻。 《佛遗教经》是以人法命名。经题中的佛指人,遗教指法。 二、略说“佛”义 按一般说法,佛有“通”与“别”的区分。通,是说凡是大彻大悟人生宇宙真理,成为大觉悟者,都可以称为佛。如阿弥陀佛、药师琉璃光佛等等。佛有无量无数,此世界有,他世界有,十方世界都有。别,是指特定环境中的佛。如《佛遗教经》中的佛是特指释迦牟尼佛。 佛,全称叫佛陀。中国人喜欢简练,故略去“陀”字,而称佛。佛陀是梵语,译成汉语是“觉者”。觉是觉悟真理的意思。它具有三个层次的含义,这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1)自觉:觉悟本我佛性,乃不生不灭,即觉悟人生真相。 (2)觉他:觉悟我以外的法的真实性,即觉悟宇宙真相。 (3)觉行圆满:思想上能自觉能觉他,实践行为上也能觉悟,而且,这种觉悟达到了彻底、究竟、永恒、圆满的境界。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就是说,自已觉悟了人生宇宙真理,并且将“此觉悟”传授给他人,也让他人觉悟人生宇宙真理,也获得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种自觉、觉他的觉行,是圆满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一切业障生死痛苦人我彻底消除了,慈悲、智慧、一切功德都圆满具足了,这就是成佛。由于“佛”字的含义,中文中找不到完全相等意义的字词来直接对等翻译,所以,翻译时还是保持梵音“佛陀”。 能自觉,就是罗汉、缘觉果位。自觉,又称正觉,它有别于凡夫的不觉,和外道的错觉。凡夫对自身和外界事物真相不明了,起种种颠倒知见和行为,所以,称不觉。外道虽然有“觉”,但是由于能力有限,明白事物的某一部分道理,并以此妄执“局部为全部”、“枝末为根本”、“假相为真实”,建立种种错误理论,而自谓已经觉悟,证得真理。实际上只是一种有漏分别的错觉。佛陀以无漏真实智慧亲自证得一切法的真实相,如实平等觉悟诸法事相本体,是真正觉悟的人,故称正觉。 能觉他,就是菩萨果位。觉他,又称等觉,等觉又叫遍觉,遍觉是对诸法事相本体的普遍觉悟。它区别于罗汉、缘觉二乘人。二乘圣人虽能正觉,但只求自觉自度,不願发广大慈悲心,去投入觉悟他人的工作,只限于自觉自度自了,而无普遍觉的思想行为。这种自觉思想行为,在佛经中被形容为“小车”、或“自了汉”。佛陀大慈大悲,大願大力,以自觉而遍觉法界一切事相,利济一切众生,所以称遍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