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波法师:佛教的悟(6)

我们在佛法中获得了正知见,就如同得到了一张非常清晰明了的地图,如果我们不走,就永远没有希望达到目的地,如果我们走,就有希望了。佛陀只不过告诉我们一张地图而已,你千千万万不要把这张地图当作目的地,而且

我们在佛法中获得了正知见,就如同得到了一张非常清晰明了的地图,如果我们不走,就永远没有希望达到目的地,如果我们走,就有希望了。佛陀只不过告诉我们一张地图而已,你千千万万不要把这张地图当作目的地,而且陶醉说你到目的地了。这错了!很多学佛的人都犯狂禅和口头禅的毛病,还是烦恼。有鉴于此,我们切不可以把指向月亮的手指当成我们要达到的目标,这既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同时也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每一部佛经,每一部论典都是一条最好的路,多难得啊!你失去了,当面错过了,失之交臂!因为你的根器因缘不好,所以你失去了机会,这是非常遗憾的!人实在不应该虚度时光,因为人生太短暂了。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生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有限的年华中珍惜自己,否则人身很快就失去了。

三、从净心入手

1、净心的障碍

我们被现象左右着,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副隐形的有色眼镜。正因为这样,大家的价值观念不同。希特勒看到这个世界,就觉得他应该主宰这个世界。他认为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所以就大批屠杀犹太人。他的眼镜告诉他就应该这样做,把一种虚妄的东西看做真实的。农民和工人都有自己的隐形的有色眼镜。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眼镜使我们不能看透人生究竟是些什么。比如,我们看远山上的积雪,如果你的眼镜是绿色的,你看到的雪就是绿色的,如果你的眼镜是红色的,你看到的雪就是红色的,雪是红的吗?不是。雪是绿的吗?也不是。重要的问题是,你所戴的眼镜决定了雪是红的还是绿的。我们要明白这一点,就得把这些眼镜摘下来,但我们谁都舍不得摘。就像有的人以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了,因而感到害怕。正因为害怕,他就烦恼,这就是轮回。根本原因是有“我”。再比如说,我们看到六道轮回之后,就认为它是真实不虚的,感到害怕。现在我们可以用金子把六道轮回的几种表相制造出来,比如用金子制造出天人、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轮回就这样摆在我们面前。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六道轮回是我们捏造出来的。真正的空性——金子——是永恒不变的,所谓的“常”可能就是这个金子,但只有在你把所有的障碍去除之后,这个“常”才能显现出来。这个“常”是超越断、常之上的常,即是“中道”、“空性”,但我们还想把这个“常”抓住。

我只是做一个比喻,你不要把这个比喻当成真的,把它拿来,拿不来的。拿不来,你就自在,拿来了,你就麻烦恼了,你还照样轮转。我们被现象所左右,心中的分别使我们烦恼。我们要把这种分别去除掉,要先从简单的做起。当现象界现前时,我们应当明白,此现象无非是众缘所生的假相、幻相,不是真相,所以,不要被这种假相、幻想所左右,何必执着于此处的空花水月!你执着它,就有烦恼,你明白它是因缘所生法,不执着它,你就避免了很多烦恼,你就自在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本来是没有的事,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尽管我们在应付,在负责,上班的还要上班,上学的还要上学,但分明是幻人做幻事而已。佛教中说:“兴如幻佛事,建水月道场。”但你在证得空性之前,还得老老实实、本本份份、脚踏实地地去做,你不做是不行的。当顺境现前之时,我们应当明白,所有成就之事均是无常变幻的,不可能拥有永恒的一瞬间。所以你得意的时候,不要忘形。就像我们昨天曾经见过的那条河,今天再去时,那条河已经没有了,我们再也无法见到昨天的那条河流了。我们现在应该大度地向昨天那条河挥手告别,但我们没有这个勇气,不愿向它告别,总是认为就是昨天那条河流,烦恼的根源就在于此。事实上,那条河在你看的当下已经在变换着,实际上已不是刚才的河流了,只是我们无法通达这一点,依然一厢情愿地认为那条河没有动,而所有的事物都如同这条河一般,所以我们没必要执着它们。你没有跟上这个“变”,所以就有烦恼了。

我们就某事物的当下去体会那份无常不住的真相,即是诸法实相。这个诸法实相是在诸法上体现出来的。它们的关系是:诸法是实相的诸法,实相是诸法的实相。也可以说,虽宛然有而毕竟空,虽毕竟空而又宛然有。所以空不碍有,有不碍空。空有本是一体,不能偏有偏空。你一把它们分家,你就有烦恼,你把它们合在一起,你就没有任何烦恼。即如“空是一边,有是一边,离是一边,是谓般若波罗蜜”。你认为空,就把有去除了,你认为有,又把空舍掉了,这都不是中道。佛经中常用“劫初之谷”的比喻来说明这一点。劫初之谷已经不存在了,这是“不常”,但现在的稻谷又是从劫初之谷演变来的,所以,它又“不断”,佛教中讲不常也不断。因为诸法是一场幻化,所以不常也不断。你认为常、断,只是你的一厢情愿而已。离开空有、常断二边,就是真正的净心,但我们很少能够真正净心,都是染心。面对净心,我们应该深思。当然这只是净心的见解而已,真正的净心要到生活中去进行,比如生活禅。

2、净即是平常心

关于平常心,《维摩经》中说:“平常心是道。”什么是平常心?我们常常认为,庸庸碌碌,平平常常,随随便便,也不努力就是平常心。错了!此种平常心是愚昧的表现,是愚昧的平常心,不是佛心平常心,不是道。佛的平常心是对诸法实相的体悟,而诸法实相是一种不二平等的境界。《维摩经》中说:众人说不二,不知不二;文殊菩萨知不二不可说,姑且假以语言文字表达;只有净名一默如雷,文殊菩萨说:“善哉,善哉,此则真不二法门也。”包括我在内,我们都在说不二,但我们实在不知道不二究竟是一种什么滋味,因为我们没有体证,我们只是在说一种见解。你真正体悟到诸法实相了,你没有任何语言可说,你说出来的,也不是真正的不二法门。如果有一天你真正认识到了不二法门,你会感觉到,佛教所提倡的“无情有佛性”也是有意义的。

人们常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在道生心里,他与顽石已经达到了平等的境界,顽石就是在向他点头。一般人不能理解“无情有佛性”:无情可以成佛吗?成佛不可能。因为它不迷,所以也不觉。众生迷,所以有一个觉的过程。无情是有佛性的,因为它是世俗谛,在世俗谛上可以通达第一义谛,你说它没有佛性吗?生活禅也是这个意思,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世俗谛,在世俗谛上通达了第一义谛,生活就是禅。但如果你对佛法一无所知,生活就是生活,禅就是禅。你把它们看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二元的东西,没办法活得快乐。诸法实相,不二法门,原来如此!无有立锥之地,却又无处不可能安身立命。即如永嘉禅师《证道歌》中所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无明的当下即是诸法实相,也就是真如法性,我们真正认识到我们的身体如幻如化,我们就证得了佛陀的法身,我们是有希望的。说到这里,有人就害怕了:无明是可怕的,怎么无明实性即佛性呢?我觉得不可怕。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