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药师经》析疑(7)

△己、今初 阿难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 △己二、明持名难信 世尊,有诸众生

  △己、今初
  阿难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
  △己二、明持名难信
  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返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
  △戊三、如来称赞。(此中单举持名,蹑阿难答故也。)文五:初反斥,二正示,三简非,四校叹,五结叹。
  △己、今初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
  △己二、正示
  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
  △己三、简非
  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
  【问】何谓“唯除一生所系菩萨”?
  【答】秋篠云:“一生所系菩萨者,即一生补处菩萨,如弥勒等也。道理通论,初地以上菩萨,各得无分别智,地地别证真如法界,于佛所成名称功德,随分信解。今言唯除一生所系者,据因位之中信极者而言,以此菩萨因中见性分明,故作此说。非谓一生以外,皆不信解也。”(文)案:此文本唐疏。
  △己四、校叹
  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
  △己五、结叹
  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问】文云“无量广大愿”者,于前十二大愿外,更有无量广大愿耶?
  【答】非也。凡诸菩萨,皆发总别二愿。总则四弘,别则数异。若开出之,即是无量广大愿耳。
  △丙二、救脱明益三:初明救病患,二明攘灾难,三明转后报。
  △丁初中二:初正向佛明,二答阿难问。
  △戊初中二:初正明,二结劝。
  △己初中二:初正明苦相,二略出忏仪。(有生已来谁无病患,如薄拘罗虽无头痛,未离无明;止观十境,通称病患。蕅益所谓:“众生良药无如病。”思之思之!)
  △庚、今初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羸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算计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
  【问】“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古疏作何释耶?
  【答】秋篠云:“若其患人,决定令死,则受鬼身,容可琰王别遣鬼为使,而引取之。如其未决定死,则未受鬼身,何有鬼身,有得引生人之识?不可别人之识在别鬼身中,若不在鬼使身中,识心既不孤游,云何可引得至琰魔王前?当知此是药师如来及经之威力,令得患人第六意识见分之上,起此三种行解相分:一为琰魔王,二为王使,三为己身,为自神识所依随使之行至琰王前。其实,神识未曾离身。若是本识随所舍处,则成死尸,不可说离身;若是六、七等识依本识故,而得现起;若离本识,无种子故,无由得生;是故八识俱无离身孤行之理。此盖如人梦中梦现见师僧,或复父母,遣使来唤,梦现见己身随使而行,远至师僧及父母前。当知师僧或复父母、使人、己身,皆是第六意识见分上现此三种相分,似有去来,实无去来。所以然者,以一切心及心所取境之时,非如灯明舒光照物,不同铁钳动作取物;但如明镜远照,影现镜中,如人在远,遥见日月,此亦如是。药师如来及经威力,令彼患人,见如此相,似有往来,实无往来。故《涅槃经》云:‘若有闻是《大涅槃经》,言我不用发菩提心,诽谤正法。是人梦中,见罗刹像,心中怖惧。罗刹语云:咄!善男子!汝今若不发菩提心,当断汝命。是人惶怖觉已,即发无上菩提心。是人命终,若在三恶,及在人天,续复忆念菩提之心。以是义故,是《大涅槃》威神力故,能令未发心者,作菩提因。’”案:此文本唐疏。《义疏》云:“此是唐靖迈《疏》意。今谓”云云。兹略不录。
  【问】“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古疏作何释耶?
  【答】秋篠云:“言俱生神者,若约实而言,神即识也。俱生神者,即阿赖耶识。以阿赖耶识,是受生之主,与身俱时而生,故名俱生。随诸有情所作罪福,皆熏在阿赖耶识中,故言‘随其所作,乃至皆具书之’。或是琰魔王为令罪人无有妄拒,伏本所作故,化作俱生神,从生已来书其罪福。或是药师如来及经威力,现作俱生神,书其罪福。言‘尽持授与琰魔法王’者,由阿赖耶识中,具有罪福种子为因缘,药师如来及经威力为增上缘,令罪福相分现于患人第六意识之上。令琰魔王他心智起,尽见患人罪福之相,义称‘尽持授与’。或琰魔化作俱生神,或佛及经现俱生神,授与亦然。”案:此文本唐疏。《义疏》有别解,兹略不录。
  △庚二、略出忏仪
  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燃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之业。
  【问】灯七层,幡五色,有何义欤?
  【答】青丘有释。今谓灯有七层,应表七觉。《止观》云:“灯,即慧也。”《辅行》云:“慧灯圆照。”幡有五色,应表五阴。
  【问】灯幡之二,同是供具;如其表法,一是法门,一是正报,何为不齐?
  【答】五阴乃是四念处也,同是七科法门而已。
  【问】“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曰“或”,曰“如”,是何义欤?
  【答】秋篠云:“谓有实死,虽复修福,识不得还。或因修福故,彼向王使所引之识,得还身中。二理不同,故复称‘或’。”“如在”等者,秋篠云:“此亦即是梦,以梦类梦,故称为‘如’。”案:此文本唐疏。
  △己二、结劝
  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