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08精进波罗蜜
精进波罗蜜—一 海涛 辑 1.精进的利益:一、精进能得一切今世后世道德利益。二、菩萨欲自度、度人,欲度一切,当勤精进。三、精进是一切善法根本,能出生一切诸道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四
精进波罗蜜—一 海涛 辑
1.精进的利益:
一、精进能得一切今世后世道德利益。
二、菩萨欲自度、度人,欲度一切,当勤精进。
三、精进是一切善法根本,能出生一切诸道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四、精进能为菩萨伴侣,破魔杀贼,乃至成佛。
五、菩萨为荷负众生,受一切苦而心不懈,当勤精进。
六、精进能成办一切众事,总一切法。
七、精进是成就菩提善因。
2.菩萨精进,应作三思惟:一、若我不作,不得果报。二、若我不自作,不从他来。三、若我作者,终不失。
3.佛陀虽得无上菩提,犹精进不息:
一、释迦牟尼佛成佛前,行菩萨道时勇猛精进。
二、成佛时,愿生于五浊恶世利益无量众生。
三、至涅槃时犹精进不息。
4.精进的体性简单地说,就是对善法之不断的向往和努力。精进之体性既是对善法之向往和努力,亦是懈怠之对治。
5.大乘的精进度是无限的精进,不是声闻乘的急求自了。
6.大乘的精进是持之以恒,而不是不自量力的急进。
7.菩萨精进,不见身,不见心,身无所作,心无所念,是名菩萨真实精进。
8.释迦与弥勒等诸菩萨同时发心,因释迦菩萨精进力故,超越九劫,速成佛。
9.一个人如果具有精进,成就无上菩提就不困难了,因为有精进的地方,就一定有菩提。
10.精进之果报者,可以从究竟之果报和暂时之果报两方面来说。前者是指得证究竟无上菩提。后者是说:即使在生死轮回中时,能行精进波罗蜜多,也能获得世间的最后快乐。
精进波罗蜜—二 海涛 辑
◎《大智度论》之精进法语
1.菩萨知一切诸法皆空无所有而不证涅槃,怜愍众生,集诸善法,是精进波罗蜜力。
2.有二种精进:一、动相身心勤行;二、灭一切戏论故身心不动。菩萨虽勤行动精进,亦不离不动精进,不动精进不离般若波罗蜜。
3.行般若菩萨,身心清净得不动精进,观动精进如幻如梦。得不动精进故,不入涅槃,是名精进波罗蜜。
4.问曰:一切善法中懃,何以不名精进波罗蜜;而独名菩萨精进为波罗蜜?答曰:波罗蜜,名到彼岸。世间人及声闻、辟支佛不能具足行诸精进,是故不名为波罗蜜。是人无大慈大悲,弃舍众生,不求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智及无碍解脱、无量身、无量光明、无量音声、无量持戒禅定智慧。以是故,是人精进不名波罗蜜。
5.为佛道精进名为波罗蜜,诸余善法中精进,但名精进,不名波罗蜜。
6.以精进力为首,行五波罗蜜,是时名为菩萨精进波罗蜜。
7.菩萨精进,大慈大悲为首,修行一切善法。
8.菩萨精进,以实相智慧为首,行六波罗蜜。
9.菩萨观众生,因无明、爱等烦恼而流转三界五道,菩萨欲断除众生五道中苦,兴发大悲增益精进。
10.菩萨精进,世世勤修六波罗蜜,能生能办种种善法。
11.菩萨精进,身心一等而无分别,虽知一切精进皆是虚妄,而常成就不退,是名菩萨真实精进。
12.毘梨耶,此云精进。精进有二:心精进,身精进。如以身心为实在性的,即有所爱染,顾惜,一切替身心的安逸打算,即不能精进。菩萨了达身心的空无自性,所以不染着身心,能行精进波罗蜜。《大乘起信论讲记》
精进波罗蜜—三 海涛 辑
1.《智海请问经》云:「懈怠的人是不能成就布施乃至般若的。懈怠者是不能利益众生的,对他们来说菩提是极为遥远的。」
2.精进之功德:一个人如果能行布施和持戒等波罗蜜,但不能精进,那就表示他是一个懈怠的人。懈怠的人是不能够成办善事、利益众生和成就菩提的。
3.三业中,意业力大:
一、如佛说「施设意业为最重,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身业口业则不然」。《中阿含经》
二、如佛说「意大身口小」,「身三口四,皆系意钉。意不念者,身不能独行」。《佛说兴起行经》
三、「意业为重」。《成实论》
4.「身精进」与「心精进」的比较:
一、约三业说:身、口精进为「身精进」,意精进为「心精进」。
二、约阶位说:得「无生法忍」之前为「身精进」;「无生法忍」之后为「心精进」。
5.表解如下:
(图略)
精进波罗蜜—四 海涛 辑
1.《大品般若经》之精进与六度波罗蜜
一、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时不令身心懈怠,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檀那波罗蜜。
二、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始终具足清净持戒,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
三、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修行忍辱,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
四、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摄心离欲入诸禅定,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禅那波罗蜜。
五、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不取一切诸法相,于不取相亦不着,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
如是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摄诸波罗蜜。
2.菩萨摩诃萨成就三法,于是净智力中能勤修集。何等三?一者,欲;二者,精进;三者,不放逸。
3.菩萨摩诃萨成就此三法,能于是具足一切功德净智力中能勤修集。何以故?欲、精进、不放逸,皆是一切法根本。
4.菩萨摩诃萨得是净智力,能疾得一切智,亦名精进不退者,亦名不退法者,亦以此功德疾得增长,亦于一切法中疾得净智力。《持世经》
5.菩萨摩诃萨住十种法,名不放逸。何者为十?
一者护持众戒;二者远离愚痴,净菩提心;
三者心乐质直,离诸谄诳;四者勤修善根,无有退转;
五者恒善思惟,自所发心;六者不乐亲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
七者修诸善业而不愿求世间果报;八者永离二乘,行菩萨道;
九者乐修众善,令不断绝;十者恒善观察自相续力。佛子!若诸菩萨行此十法,是则名为住不放逸。《大方广佛华严经.明法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