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法语大观 序(5)

为破三轮故说净土 此经所由,为破三轮故。三种轮者:一为破无常轮。有情无情皆是无常,令生觉悟,捨无常故。二为破不净轮。有情无情皆是不净故,生皈净土,莲华化生,捨胎胞血肉之身,破有情不净也。所居净土,无诸
  为破三轮故说净土 此经所由,为破三轮故。三种轮者:一为破无常轮。有情无情皆是无常,令生觉悟,捨无常故。二为破不净轮。有情无情皆是不净故,生皈净土,莲华化生,捨胎胞血肉之身,破有情不净也。所居净土,无诸秽恶,破器世间不净也。为破不净轮故。三为破苦轮。诸众生为苦逼迫故,令归净土,除此苦故。为破此等三种轮故,故说此经。   ——窥基《阿弥陀经通赞疏》 【撰者】 窥基(632—682)法相宗初祖,十七岁出家,禀性聪慧,奉敕为玄奘弟子,参与译经,通达因明之学与五性之宗法,著述甚多。 【译文】 《佛说阿弥陀经》缘起之因由,为破遣三轮故。何谓三种轮?一为破无常轮:有情众生与无情器界,皆是无常败坏,净土法门令众生觉悟极乐真常,舍弃秽土无常故,兴起此经。二为破不净轮:有情众生与无情器界,皆是不净污秽故,净土法门令众生信愿持名,往生净土,莲华化生,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舍弃业报胎胞血肉之身,破除有情众生的不净。所居的极乐净土无诸污秽弊恶,即破除器世界的不净。为破不净轮故,兴起此经。三为破苦轮:三界六道一切众生,为种种苦难所逼迫,令众生信愿持名,往生净土,解脱众苦故。释尊大悲为了破遣上述三种轮故,所以观察机缘成熟,称性宣说这部阿弥陀经。   众生皆我弥陀愿力所持 阿弥陀佛慈悲愿力,遍周法界,普接众生,作大摄受,不令漏失。阿弥陀佛阴入界(1)身,遍同法界,普示众生,令彼了悟,不令退转。是故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皆我弥陀愿力所持。犹彼慈母,爱惜婴儿,怀抱乳哺,不令失念。父母爱儿,但止一世,报尽则休;佛念众生,世世不舍。以是义故,能于我佛大愿之中,一称其名,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信有旨矣。  ——妙叶《念佛直指》 【撰者】 妙叶:明代高僧,精研天台教,专修念佛三昧,著述《念佛直指》,弘扬净土功著。 【注释】 (1)阴入界:即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略称。十法界悉具阴入界三科。 【译文】 阿弥陀佛的大慈悲愿力,普遍周满法界,普遍平等接引众生,作大摄受,不令漏失任何一个众生。阿弥陀佛的光明身相,普遍等同法界,普遍示现在众生心目中,令彼众生了悟佛的愿心,不令众生疑悔退转。所以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由我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所摄持。犹如慈母,爱惜婴儿,怀抱乳哺,不令婴儿失却正念。父母钟爱儿女,只能止于一世,业报命终无以为继;而阿弥陀佛怜念众生,生生世世不相舍离。因为这个义理,一切众生能在我阿弥陀佛的大愿之海中,一称万德名号,即能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是妙用,确实深有奥旨。   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先明总者:谓如来唯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则一代时教,总其大意,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今此经者,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故。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出胜方便故;三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故;四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故;五勉进初心菩萨,亲近如来故;六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故;七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故;八的指即有念心,得入无念故;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故;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故。                                       ——莲池《弥陀疏钞》           【撰者】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讳袾宏,杭州仁和人。中年出家,参禅有悟。后专修净土,广弘念佛法门,预知时至,安详往生。有《弥陀疏钞》、《竹窗随笔》等,流通于世,被推尊为净宗八祖。 【译文】 首先应当阐明佛法兴起因缘的总义,谓诸佛如来只为一大事因缘而示现于世间,那么释迦本师的一代时教,总括其大意,唯是希望众生全都能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现在这部《佛说阿弥陀经》,就是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故。 兴起因缘的别义,则专门就此《佛说阿弥陀经》而言,又有十层深义:一者释尊以同体大悲心,悯怜末法众生,以此念佛法门作为救度的桥梁故;二者释尊特别在无量法门当中,拈选这个殊胜方便法门故;三者释尊广说西方净土依正庄严,意在激扬策励生死凡夫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心故;四者能善巧化导执著偏空的声闻、缘觉二乘行人,回小乘心向大乘法,令其念佛求生净土故;五者勉励劝进初发心菩萨,亲近阿弥陀如来不遭退堕故;六者以一法门广摄利根、钝根众生,都能获得度脱故;七者以弥陀本愿力,慈护摄持具有众多烦恼罪障的凡夫众生,不再因恶业堕落三恶道故;八者信愿持名,即凡夫生灭心,得入无念实相故;九者善巧开示因于往生事相,真实悟入无生理体故;十者反复阐明此念佛往生净土法门,乃成佛之中的捷径,而持名念佛往生,又是捷径中的捷径故。 【按】莲祖以华严义理境界诠释阿弥陀经,上述十大净土法门缘起,广大精微,直揭佛心愿力奥藏力用,吾人宜深体味,通身靠倒。   三重大悲愍念末法众生 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者:佛成道时,已当浊世;况今末法,正入斗争,转展陵夷。后之又后,皆赖此经神力,救拔余生。岂非至极悲心,预垂济度!略而计之,大悲有三:一者佛在世时,怜此五浊,说难信法,是为第一重大悲悯念众生;二者佛灭度后,福慧日浅,罪障益深,故说此经,咸令未来虽不见佛,佛灭法存,但有信者,速超生死,是为第二重大悲悯念众生;三者如大本言,佛灭久远,当来之世,经道灭尽,独留此经住世度生,最后方灭,则知滔天之际,尚作慈航,大夜方沉,犹称法炬,是为第三重大悲悯念众生也。 ——莲池《弥陀疏钞》 【译文】 所谓释迦本师以大悲心悯念末法众生,以一句弥陀名号作众生度过生死苦海的桥梁,其大意是说:释尊在人寿百岁时,出兴世间,示现八相成道,此时已久经浊世(人寿二万岁时,即入劫浊),更何况值此末法,正入斗争坚固时期,佛法日渐衰落,每况愈下。未来的时日(乃至人寿十岁的刀兵劫时),全都仰赖这部《阿弥陀经》的神力,救济劫难幸存的生命,这岂不是世尊以至极悲心,预先宣示济度的方法! 概略言之,大悲愍念众生有三重涵义:一者佛在世时,悯念五浊恶世的众生,宣说一切世间极难信的净土法门,令有缘众生闻信发愿持名,疾超生死,这是第一重大悲悯念众生;二者佛灭度后,众生的福德智慧日趋浅薄,罪障日渐深重,所以释尊宣说这部《阿弥陀经》,令未来所有的众生,虽然没有遇到佛世、见到释尊,但佛灭度了,其教法仍存在于世,只要有信受念佛法门者,便可迅速超越生死,这是第二重大悲悯念众生;三者如《无量寿经》所说:“佛灭度后久远的时代,未来的世间,佛的经卷道法全都灭尽,那时,佛以神力加持,唯独留下这部《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属同部经,一为小本,一为大本),住在世间广度众生,直到法灭后一百年才灭没。”由此可知生死苦海恶浪滔天之际,净土法门尚能作为济运苦难众生的慈航,众生性天昏迷无明大夜之时,六字洪名还足以称为灼破暗冥的法炬,这是第三重大悲悯念众生。 【按】莲祖阐述的净宗十大因缘兴起的第一科,拈示三重大悲悯念众生之文,深契佛心。吾辈净业行人应体会佛祖的悲心,随顺佛语,死尽偷心,念佛求生西方,庶几报答佛恩于万一。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