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净土思想对中国佛教的影响(持念)(2)

念佛三昧的方法有三种: ①持名念佛: 如《佛说阿弥陀经》曰: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

  念佛三昧的方法有三种:
  ①持名念佛:
  如《佛说阿弥陀经》曰: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临时,心不颠倒,即得往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道绰大师认为持名念佛是“易行道”当然很对,但我认为念佛三昧同样也是“难行道”。因为修行人要做到念念不忘佛的名号,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念佛还得身口意三业相应才有用。口中念佛名号,就必须时刻不忘佛弟子自利利他的使命,一切行动、语言和意念都要与佛法僧三宝相应。依佛法修持,勇猛精进,不懈怠,不放逸,并勤修忍辱、布施、持戒等六波罗蜜法门,以求自我解脱,度化众生苦难。持佛名号,就得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赞叹、随喜、精进一切功德,才能令善根增长,福慧因缘具足,如此才能“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往生彼国”。所以,持名念佛也是难行道。
  依《佛说阿弥陀经》而持名念佛,即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此号是印度语的音译,其意为:南无是“礼敬”和“归依”的意思;阿即为“无”;弥陀是“量”义;佛是“觉者”义。所以这六个字合起来说是:礼敬(或归依)无量觉者的意思。一句阿弥陀佛,总持一切无量法门,故又称总持门。持名念佛有以下方法:
  高声念——念佛时声音洪大,以集中全身精力,贯注在一句佛号上。此法对治昏沉、掉举和懈怠,驱除相继不断的杂念。
  默默念——念佛时口不见动,也不出声,但佛的名号在意识中了了分明,所以能使心不走失,正念凝聚。可在卧时、病时、沫浴时、公共场所或旅行时默念佛号。
  金刚念——声音不大不小。口念,耳意想佛名,三业相应。因效益很大,故有金刚不破意,比喻正念坚固,一切杂念不能令行者心念动摇,全身贯注於念佛名号之中。   
  追顶念——念佛时字与字之间以及句与句之间连缀得极为紧密,字字相追,句句顶接,无有间隙。此念法能使一切杂念无法契入,无明烦恼无从生起,归於沉寂。   
  礼拜念—— 一边念佛,一边拜佛,或於佛像前、清静处来回走动。此时身口合一,意中思佛,念拜并行,便是三业清静,全身各个器官全部贯入其中。
  记十念——用念佛珠记数,每念十句佛号,拨过一粒念珠,使心专此一境,否则就会错乱。此法能对治杂念,使一心不乱。
  气念—— 一口气为度,十口气为一个循环,须五分钟左右。每天若於忙中偷闲时,作此念法,使可生极乐国土。如弥陀十八愿说:“十方众生,欲告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愿文而设。”
  定课念——专为无恒心者设此法。若能於每日规定念十万、七万、乃至十念,就能形成一种规律,坚固心力,促使精进不怠。
  四威仪中念——修行者若净种纯熟,则念佛之法日日精进,行走坐卧四威仪中,无时无刻不在念佛法门中,即能无念而念,无时不在定中。
  还有调息念、有定无定念、许愿念、恳切念、供养念、回向念、报答念、聚会念、难中念、梦中念、病中念、临终念,发愿惭悔念等法门,都能使修行者时时刻刻不忘精进,即能促使心净专一,无妄念生起,从而与阿弥陀佛结下良缘,定能受渚佛菩萨接引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②观想念佛 
  如善导祖师《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经法门》中说:(《大正藏》第四十七卷二十二页)  
  “观阿弥陀佛真金色,身圆光彻,端正无比。行者一切时处,昼夜常作此想,行住坐卧亦作此想,每常注意往西,及彼圣众一切杂宝庄严等相,如对目前。”   
  此观想念佛三昧,通过静虑观想诸佛身清净庄严而得禅定。善导祖师告诉我们,先从静坐做起,通过坐禅观想阿弥陀佛法相庄严,金色光照,次想自身自毫光涌出,彻身自照;同时念念自心与诸佛相应。此观想念佛三昧可使用以下方法:
  觉照念——  一边称佛名号,一面回光返照自身自性,佛心我心,佛身我身乃至三千大干世界,山河大地,四大假有顿成一体,都在一心一念之中。若此则入三昧之中,以凡夫身得见佛地境界。   
  观想念—— 一边念佛,一边观想佛身庄严如立身前,诸圣贤众四周围绕;或观想极乐国土金地宝池,花开鸟鸣,宝树罗网,光辉灿烂,犹如自身游乐其中。若坚固此观,则时时无不在极乐国土中,一切杂念、染尘皆无。
  观想念佛可把娑婆世界的苦,无常、染污等,与极乐世界的乐、常住不坏,清净作以比较,以坚固离五浊恶世,发愿往生极乐净土的信念和决心。如能於四威仪中常作此观想念佛三昧,则能一心不乱,心如明境,一切污染杂念不再生起,一切贪嗔痴不再现前,自然就能超出三界之外,常住净土之中坐宝莲花。
  ③实相念佛
  如《十住毗婆沙·助念佛三昧品第二十五》所说: 
  “不染著色身,法身也不著。 
  善知一切法,永寂如虚空。”   
  持名念佛是念佛色身,是有所得有所求法,毕竞不圆满。如《楞严经》中,阿难尊者见佛身庄严心生欢喜而出家,即遭到佛陀的呵斥。观想念佛同样执着於佛的庄严威仪和极乐国。土的美妙,有此执着,则不能即身即心是佛而顿超佛地。持名念佛和观想念佛是为了一心不乱,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则应无有执着,连佛法身也不应贪得。如《金刚金》所说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无一法可得和三祖慧能“本来无一物”的境界,了达第一义谛,得究竟解脱,与虚空无别,是名为明了诸法实相,为实相念佛三昧。
  综合三种念佛法门,是相辅相承的。持名念佛对:钝根少利者修,以增长福慧。若只念佛而不观想,则不知佛身庄严,极乐国土美好,不易坚固往生的信念和决心;若只观想而不念佛则不易定心、去妄念,反成妄想和幻想,走火入魔,得神经病而成狂妄之徒。若能於此二种法进而实相念佛,则必定具足佛身功德,息一切妄心执着,超脱生死之外,还归妙明佛性,到达极乐国土。

  三、净土宗在中国的创立、发展、地位及与其它宗派之关系

  l、净土宗在中国的创立,发展及地位
  净土宗在中国的创立,虽然只是庐山慧远大师之后的事情,但是慧远之前的道安法师,就继承和发展了龙树菩萨的净土思想。龙树菩萨汇通印度佛教各部派及大小乘的思想体系,所以在中国被称为“八宗之祖”、“第二释迦”,自然净土宗的历代祖师都以龙树菩萨为该宗的实际开宗鼻祖了。然而,净土宗历来所奉行的三经,即《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皆是释迦牟尼所演说,所以净土宗真正的源渊则应是释迦牟尼佛,而其宗主则是西方极乐世界阿陀弥佛。如果更远的推理下去,在过去久远世的宝威德上王佛时,就有了净土思想的存在。不管怎么说,净土宗在中国的创立,则仍然是庐山慧远大师之后,才依经据论,创宗立说,自成体系,独成一家一宗之言。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