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佛经上说:“自性佛,人人都可以成佛。”请上人开示,为什么既然自己本身就是佛,而我们还要常常去拜佛? 上人:一般人所谓自己本身是佛,这不是这个本身,而是自性是佛。可是你想要成佛,一定要修行,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明白怎么样能成佛,并不是说自己本身就是佛了。譬如你要读书,想要得到博士学位,不是说你一想得到博士学位,而必须要经过小学、中学、大学,再去修博士学位才可以的,不是这么一说自己是佛就是佛了。你要这样子,那就像封我自己就是皇帝了:不是这样子的。好像泥菩萨过海,自身难保,怎么可以教化人呢?一定要把自己修行的根基打好,才能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然后才可以教化人,而不被名利所转。 什么叫水?就是钱。什么叫火?就是名。名,利两个字就是水,火。见到名也迈不动步;见到利也睡不著觉。这样子谈到成佛,是不可能的。佛没有一个好名的佛,也没有一个好利的佛。我说的话有一些人是不愿意听,不过我很愿意说这个话。 问:您曾经说过:“我们现在不能够明悟自性,是因为我们染污了娑婆世界的尘劳五欲,所以并不能够了悟自心,识自本性。”这怎么说呢? 上人:所谓染污,就是杂念在心里头。你想要发财,这是染污;你想要求名,这是染污;想要去追求异性,这是染污;想要吃好东西,这都是染污,都不是清净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就因为加上这些东西,就是被染污的东西所勒住了,自性本有的智慧光明,就现不出来。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会成佛。一切众生没有不可成佛的,所以不论你是在哪一类的众生里,都有机会成佛,就看你修不修。你修就可以成佛,不修就不会成佛。 问:我看佛经上说:“要往生西方,当发愿。”要怎么发愿呢? 上人:愿是怕意志不坚,所以发愿是帮助自己的志气。志在圣贤,则为圣贤;志在英雄豪杰,则为英雄豪杰;志在佛菩萨,就是佛菩萨。我们立志是立了,恐怕意志不坚,于是要发愿。发愿就表示自己愿意这样做,不后悔,不退心。我要念不退,念兹在兹,本著我的愿力去做;行不退,我的行为也本著我的愿力去做。然后得到果位,也就是位不退。得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所以发愿就是帮助自己的志气。在佛前发愿也可以,自己坚定志气也可以,不要做表面的工作,要真实去躬行实践。 问:某位法师宣称能让人即刻开悟,一世解脱,他所传的印心法门是否正确? 上人:很多人被迷,都是因为有贪心;人没有贪心,他是迷不住的! 问: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和念“阿弥陀佛”圣号,两者有何区别?效果是否不同? 上人:你这一分别,效果就根本没有了。 问:哪一本经典合适入门? 上人:哪一本都合适。 问:《阿弥陀经》说众生能持佛名号者,可以带业往生极乐世界。但佛教里又强调人要自立;自力更生,才能成佛。这两个道理不是互相抵触吗? 上人:当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时,我问你:是佛在念,或是人在念?我相信还是靠你个人下的苦功。念佛不是一边念一边打妄想,而是念到心与佛契,根境双泯,与道合一,才能往生净土。不是说不用半点功夫便能成佛,成佛还是要靠自己。 在英国,南传佛教的比丘问上人:念佛法门,南传佛教比较少用,请问上人应修何种法门,来发起信仰心? 上人:信仰好像五味似的。佛所说的各种法门也就好像味道似的,酸甜苦辣咸,你不能说酸的是第一,也不能说甜的是第一,也不能说苦的是第一,也不能说辣的是第一,也不能说咸的是第一,这是人各所好。好吃酸的就说酸的对他好;好吃甜的,就觉得甜的对他好;好吃苦的就觉得苦对他好;好吃辣的,没有辣的就吃不下饭。我们无论信仰哪一个法门,若用得当然的,自然就会相应;用得不当然的,就不相应。这是看各人的根性。好像各有各的因缘。 哪一个法门,你要是能专一,都有感应,也就是相应。你修哪一个法门,譬如念佛,又省工,又省钱,又不障碍其他的事情,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佛,很多人都可以做到的,所以这个法门对于一般人是相应的。你若不专一那么,也有不相应的时候,有话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因此无论修哪一个法门,都要生出信心来,“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我们为什么信心不坚固呢?就因为根扎的浅,对佛教不能深入。这时要怎么样?就要立功、立德、立言。立功是帮助他人,立德是默默中帮助旁人,不一定叫旁人知道。立言,我们“慈悲口,方便舌,有钱没钱都做德。”我们能说真话,不打妄语,说得实实在在。这样经过千锤百炼,我们这个道理讲出来,任何人都推不倒这个道理。因为真理是不变的,是随缘的;是随缘而不变,不变而随缘。这就是真理和虚伪的道理不同的地方。你要认识真理了,你天天去研究这个真理,自然就生出信心来。 修行要行所无事,不要有贪心,不要我想如何如何?我想开悟,我想得神通了。哪会这样快?把种子种到地下,要等它慢慢长出来,时间到了,它自然成熟。 修行,要把它看作各人的本分。不需要贪,久而久之,功德自然圆满,菩提果也会成就。本来应该成功的,贪多却嚼不烂,吃饭要一口一口吃,把一碗饭统统塞到嘴里去,挤到口里一点地方也没有,你说怎样吃?嚼也嚼不动,更咽不下去。吃饭是最简单的比喻。这叫“贪多嚼不烂。” 修道的人,首先不要自私。这不单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要饶益全世界,要把自己放下。不是想:我怎样怎样了不起!而是要顾全大局。 修道人,时时刻刻把生死问题挂在眉梢上,时时刻刻都要了生脱死。 娑婆世界的众生,一举一动,都是贪,都是嗔,都是痴。世界法,他用贪嗔痴去修行;出世法,他还是用贪嗔痴去修行。修行,他贪著开悟。坐了两天半的禅,想要开悟;修了两天半法,想要有神通;念了两天半的佛,便想得到念佛三昧!你看这贪心多大,都是贪心鬼的表现。 修道若是不能改过,就等于没有修道。学佛法不能知过必改,等于没有学佛法。所谓“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岁之非”。知道以前所行所作有不对的地方,凡是有这种感觉的人,就是有智慧,将来前途有无量光明;若是不知以前之非,这个人就要糊涂一辈子。图个虚名,就被客尘所迷,这种人多么可怜! 出家修道人要发愿,发愿是精进修道,发愿是警惕自己改恶迁善,修道不发愿,等于开花不结果的树,无有是处。若已发愿,最好天天再发一遍。因为温故而知新,记得自己曾经发过什么样的愿?应该要做什么事?才不会发空愿,不会自欺欺人,也不会把所发的愿忘记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